“吃醋”的歷史由來
“吃醋”的歷史由來應該與房玄齡妻子盧氏無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吃醋”的歷史由來,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吃醋”的歷史由來:
“吃醋”是俗語成詞,意喻女人或男人對同性的妒嫉心態。這個詞義至少在宋代就有了。宋詞人揚無咎(號逃禪老人)《逃禪詞.西江月》下闋四句:“名字縱非儔匹,夤緣自合歡娛。盡教涂抹費工夫,到底翻成吃醋。”這個吃醋明顯帶有酸意。之后元明清三朝“吃醋”普遍流行。如元雜劇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我幾曾調他來,皆是他心上自愛上我,你吃這等寡醋做甚么?”
不知從何時起坊間流行說,“吃醋”之典出自唐初宰相房玄齡之妻。言稱唐太宗賜給房玄齡幾個美女,房妻不允。太宗怒,令她要么答應,要么喝毒酒死。房妻遂將毒酒一飲而盡,結果發現喝的是醋。“吃醋”由此而來。房玄齡妻不許丈夫納妾事有,但與“吃醋”無關。
“吃醋”之肇源,明清兩朝學人均未得出確論。明萬歷朝進士謝肇淛《五雜俎》說:“今人以秀才為措大,措者,酸也,蓋取寒酸之味。而婦人妒者俗亦謂之吃醋,不知何義。”清順治朝進士沈自南《藝林匯考》引述了《五雜俎》的上述文字。沈自南專事考據辨正,他梳理了東漢至宋末的棟宇、服飾、飲食、稱號、植物等稱謂定義而成《藝林匯考》。這兩部著述均收入《四庫全書》,可證其學術文獻價值。若唐太宗與房玄齡之妻共造“吃醋”之典,這些飽學之士大概不會以“不知何義”作結。
唐代劉餗《隋唐嘉話》載:房玄齡之盧夫人,性至妒。太宗賜給房玄齡美人,盧夫人屢辭不受。太宗讓皇后告訴盧夫人,媵妾之事是常例,而且司空(以官職代指房玄齡)已年暮,皇帝有優崇之意。盧夫人還是執意不肯。太宗乃令皇后告訴她:“你是寧可妒嫉而死,還是不妒嫉而生?”盧夫人道:“妾寧可妒嫉而死。”太宗遂命人送酒給她,并假告:“你非要死,就喝這鴆酒。”盧夫人二話不說一飲而盡。太宗聞聽后曰:“我尚且怕見她,何況于玄齡!”
這是房玄齡妻盧夫人飲唐太宗賜酒的最早文字,同朝兵部尚書任瓖與其妻柳氏有同樣事見載,均未涉及“醋事”。宋代《太平廣記.妒婦》收錄此兩條,可見盧夫人性妒一事不虛。盧夫人有一件剛烈事亦足夠動人。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補輯》載:房玄齡年輕時一次大病,危重將死。便對盧交代后事說:“我病重不行了,你還年輕,將來嫁個好人。”盧夫人聞言涕泣進入內室,把自己一只眼球兒剜出拿給房玄齡看,表明自己無再醮之心。房玄齡起死回生,對盧夫人禮遇終身。
《朝野僉載》與《隋唐嘉話》皆為唐人筆記,而且作者張鷟、劉餗都是中唐以前人?!短綇V記》成書于宋初,均無涉房玄齡妻“吃醋”。本人所見唐宋明清文獻對“吃醋”肇源雖無確論,但盧夫人大致可以排除。
房玄齡簡介: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勛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范;作為一代勛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房玄齡,(579年~648年),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齊州臨淄人(今山東章丘市)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后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于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十一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征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曾受詔重撰《晉書》。太宗征高句麗時,他留守京師。二十二年病逝,玄齡公去世后謚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認為房玄齡是今天淄博人,其根據就在于《唐書》中房玄齡是“齊州臨淄人”的記載。這是一種誤解。隋唐的“齊州”并非漢魏時的齊郡,而是濟南郡所在地。隋朝末期,濟南郡一帶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所以《唐書》說他是“齊州臨淄人”。另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房玄齡的祖先“隨慕容德南遷,因居濟南。”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房玄齡確是濟南人,而非淄博人。
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貞觀中,他輔佐太宗,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征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并中央官員;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謀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