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憑什么繼承帝位
當初雍正憑什么理由繼承了康熙的帝位?是因為他又什么特別的一面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雍正憑什么繼承帝位,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雍正憑什么繼承帝位:
大家都知道康熙帝把清朝管理得國盛民安,盛世和平,不過后期也因為幾個皇子爭皇位而讓康熙帝焦頭爛額,最終皇位傳給了皇四子胤禛,就是后來的雍正。要說諸皇子當中,胤禛并不是最出色的那個,當時十四阿哥、八阿哥都是上乘人選,為什么康熙偏偏就選中了皇四子呢?
當時也有人出來質疑,說皇四子伙同當時的大臣把康熙的遺詔纂改了,將“十四”前面的“十”改為了“于”,生生把十四阿哥的皇位截了。但是,當時的遺詔是蒙漢兩種文字寫成的,漢字好改,蒙文的可不好改啊。所以這個說法也有點行不通。
康熙皇帝為什么選擇皇四子作為繼承人,其實除了皇四子即位前清查京、通兩倉,又秉命冬至祭天辦事得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胤禛有一個兒子弘歷,深的康熙的心,康熙想讓弘歷以后也當皇帝,所以就把皇位傳給了弘歷的爹,就是胤禛了。
據史書記載,康熙六十一春天,康熙皇帝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居住在暢春園北的雍親王胤禛邀請酷愛牡丹的康熙皇帝前往圓明園觀賞牡丹,各色牡丹顏色鮮艷,嬌嫩欲滴,在牡丹叢中,康熙皇帝第一次見到眉清目秀的弘歷。康熙皇帝見到弘歷后,甚為喜愛,竟驚人的13天后重回圓明園,將弘歷帶回宮中親自教養,又讓皇子胤禧教他射箭,胤祿教他火器,并經常帶他去打獵,弘歷不負所望,各方面均表現優秀。
康熙皇帝看過弘歷八字后批示:“弘歷命數天生富貴,這是不用說。占卜得出弘歷聰明秀氣出眾,為人仁義孝順,學習后必文武精通。幼年時代有些小災小難,并沒有妨礙。命中后代極多,壽命長久。”此后弘歷繼承雍正皇位當政六十多年,至八十多歲才駕崩,契合了八字的預言。
康熙皇帝在臨終前召見大學士馬齊,還囑咐“胤禛第二子(弘歷)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所以,為了讓弘歷日后當上太子,康熙就皇位給了胤禛。這個理由,讓爭皇位掙了那么多年的其他皇子,一口老血噴在了朝堂之上。
雍正的簡介: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08日),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去世后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愛新覺羅,名胤禛(zhen),滿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紀》上說他“有異征,天表魁偉,舉止端凝。”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斗角極為激烈,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爭奪儲位斗爭轉入暗處而更加激烈。胤禩因爭奪意圖過于明顯而被康熙斥責疏遠。胤禛表面不問時事,沉迷釋教道教,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暗中與年羹堯與隆科多交往,加強自己的勢力集團,同時向父親表現孝順,且在治理黃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杰出政績成就,贏得康熙的信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新歷:12月20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死,他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即指雍親王(其即位前的封號),“正”即正統、名正,表示其正當即位。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帝著手鞏固皇位:
他嚴厲打擊朋黨、政敵。雍正有兄弟多人,雍正對部分兄弟予以堅決打擊。雍正二年七月印制他的《朋黨論》,發給諸王和要員。文中強調臣子要與君王同好惡,指出朋黨的危害。做罷輿論后就立即處置他們: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降爵為郡王,拘禁湯山,后來派去守陵,再后來降爵為貝子,受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禟發往西寧,由年羹堯監視并名其為“賽思黑(狗)”,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為“阿其那(豬)”。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職,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錮。
排除兄弟方面的威脅后,雍正帝又對倚功自傲或倚親自矜,結黨營私,企圖爭奪九鼎的年羹堯、隆科多開刀。年羹堯歷任川、陜巡撫、總督,有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的功勞。驕縱攬權,用人自專,企圖奪權。雍正三年(1725),雍正調他任杭州,十二月他以92大罪令其自盡。隆科多是皇親貴戚:其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姊是雍正養母孝懿皇后。康熙在世時用為一等侍衛,臨終時被任為惟一的傳詔大臣。雍正登基后,隆科多被任命為事務大臣、吏部尚書。他恃親自矜,招權納賄,籠絡黨羽。雍正五年以41大罪將他圈禁,六年死于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