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原型是誰
孫悟空原型起碼有三種說法,那么孫悟空的原型是誰?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孫悟空的原型是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
孫悟空歷史原型為胡人石磐陀:唐朝開始,就已經有人開始用圖畫記載玄奘取經的故事,西域壁畫上有了猴臉“孫行者”的形象。圖為敦煌壁畫中發現的現存最早的“唐僧取經圖”,這幅圖比吳承恩小說早三百多年,圖中雙手合十的“孫行者”面目猙獰,牙槽外露。
在敦煌壁畫中一共出現了六幅玄奘取經圖,均繪于西夏(唐朝時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統治瓜州晚期,彼時畫中還沒有豬八戒和沙和尚。有說法稱,右側這名尖嘴猴腮的“胡人”很可能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名叫石磐陀,甘肅人。
距安西縣城東南約90公里的東千佛洞中有兩幅形象逼真的玄奘取經圖,壁畫中觀音端坐于金剛寶石座上,彩云環繞,寶相莊嚴。對面的河岸上,一位頭環祥光的和尚雙手合十施禮,和尚身后一位滿臉長毛、兩眼環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著遠行裝牽馬而立,形象栩栩如生。據考證,在當地榆林窟還有四幅玄奘取經圖。
敦煌學學者段文杰研究此壁畫后,發表論文論證了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鄉在今甘肅省安西縣鎖陽城一帶。論文中介紹,唐貞觀三年(公元 629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經,途經瓜州(今鎖陽城)時在當地寺廟講經說法一月有余,期間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與識途老馬助玄夜渡葫蘆河、闖過玉門關、越五峰(白虎關、紅柳園、大泉、星星峽)、入新疆。因當時佛教興盛,玄奘講法及與石磐陀西去取經的歷史被人們廣為流傳。后吳承恩依此寫成《西游記》。
其他孫悟空原型的三種說法:
1、唐代高僧釋悟空釋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車奉朝,天寶十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羅國出家,貞元五年回到京師,在章敬寺修行。釋悟空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點也始自安西,并且回來時在龜茲、于闐等地從事翻譯和傳教活動多年,在當時的西域地區影響很大,亦在民間留下了許多事跡和傳說。由此,多有學者認為,在 “取經”故事漫長的流變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的名字與傳說中陪同唐僧取經的“猴行者”的名字聯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漸形成后來《西游記》故事里的“孫悟空”藝術形象,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參見孟繁仁《西游記故事與西夏人的童話》)。目前,此說還留有進一步研究和發現的空間。
2、佛教的護法猴神胡適當年在《西游記》研究剛開始的時候曾提出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的“外來說”,他介紹說印度有一部長篇史詩叫《羅摩衍那》,故事中有一個神猴叫哈羅曼,正直仗義,神通廣大,也有一大幫隨風呼嘯“孩兒們”,他就是孫悟空的原型。但胡適的觀點也就是說說而已,因為從古到今沒幾個人知道印度的哈羅曼,直到八十年代中國才有了中文本的《羅摩衍那》。
但是胡適確實給了我們啟示:古代的孫悟空不可能與印度的神猴發生直截的聯系,是不是可以通過西域的文化發生間接的聯系?專家們發現西域一帶古絲綢之路上確實有許多與猴有關的文化現象:
首先,現在西部、西南、西北一帶的許多少數民族如苗、彝、藏、土家等共同的祖先都是古代生活在青海一帶的古羌族,他們共同的祖先傳說都是猴,都崇拜無所不能的祖先神猴;
其次,西域一帶佛教曾經很盛行,印度的佛教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輸入內地。我們現在了解的佛教,宣傳廣結善緣,人人皆可成佛,因此叫顯宗;但在很長的時期內,西域佛教特別盛行密宗一支,密宗,顧名思義,就是充滿神秘氣氛如咒語、手印等的一宗。密宗有點像中國的道教,神特別多,而且動物都能成為神,因此密宗的護法神中有許多像猴子;
再其次,古代的西藏和印度也保持了較為頻繁的文化交流,西藏信奉佛教,而且信奉密宗——嚴格說藏傳佛教包括現在的__、班禪都屬于密宗,而我們在西藏又發現了有印度《羅摩衍那》傳播的痕跡,那些猴形護法神、哈羅曼的故事與藏族人本身崇拜的猴混合在一起,都可能傳入敦煌一帶。
這些都有可能漸漸的被吸引到唐僧取經的故事里,最后成為創造孫悟空的靈感。
3、道教的齊天大圣猴最近,福建在一座山頂的小廟里發現有一座齊天大圣的石雕像,還有一個通天大圣的牌位、一座齊天大圣姐姐的石像,因此有人認為孫悟空的老家就在福建。
這位齊天大圣的家族與美猴王有關系嗎?有。但與福建并無太大關系。
魯迅說過,孫悟空受過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影響,舉的例子是淮水水神無支祁(巫枝祗)。無支祁故事出在唐代,大意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曾把作怪的水神鎖住鎮壓在龜山之下,到唐代時人們無意中把無支祁從龜山下拖了出來,才看清這位大名鼎鼎的水神是一個雙目發光的大猴。魯迅認為這個猴子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唐朝以后,各地都有許多猴精故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這些猴精不太可愛,惡劣刁頑,而且好色,喜搶人妻女,但神通廣大挺讓人怕,有點像社會上的地痞青皮。“三言”的《喻世明言》中有一篇“陳從善梅嶺失渾家”,講的就是猴精齊天大圣搶奪人妻的事。有人怕就有人拜,傳說中的猴精漸漸也就都成了道教的神圣。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拜神,而且隨時可以造神,多了幾個猴精沒多大關系,但等級制度還是要遵守的,按照道教的制度,高等級的是神、是仙,普通的則稱圣,猴精之類的山精水怪當然只能稱為圣——大圣、小圣。到了元代,這些猴精就成了雜劇《西游記》中所說的“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這么一個家族,漸漸的也就有了偷仙桃、鬧天宮的事。
孫悟空簡介: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記》。相傳他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后來在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1] 、筋斗云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后大鬧地府與天宮,后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后來在與如來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后,最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它奉為神明。
十方無影像,六道絕形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坐斷佛祖關,迷卻來時路。
孫悟空(sūn wù kōng)又名齊天大圣,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中人物,靈根仙石孕育而生,混世四猴之一靈明石猴。孫悟空剛出生時,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后成為眾猴之王,群猴稱之為 “美猴王”。
后來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法號悟空,學會七十二變、筋斗云;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從東海龍宮搶得,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塞入耳朵,大到頂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層地獄;身穿一副鎖子黃金甲,頭戴一頂鳳翅紫金冠,足踏一雙藕絲步云履,這身披掛亦是從龍宮得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一雙火眼金睛,是為在太上老君煉丹爐中經七七四十九天煉化而成,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偽裝。到天界時所封官職—弼馬溫。后來因為感覺受騙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齊天大圣,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然后大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萬年金丹,打敗十萬天兵天將,又與如來佛祖斗法,后被壓在五行山(又名兩界山)下五百年。
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賜其佛號悟空,故又名孫悟空。名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觀世音菩薩賜其三根神奇的救命毫毛在后腦勺,可化萬物,以助其取經。孫悟空一路上保護唐僧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回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在《西游記》目錄或書中詩賦里,孫悟空也常稱作心猿或金公。別稱也有者行孫、行者孫等。為人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但有些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