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駙馬”的演變史
“駙馬”的演變是從副駕駛到皇帝女婿的,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代“駙馬”的演變史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古代“駙馬”的演變史:
說起“駙馬”來,稍稍懂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脫口而出:“駙馬就是皇帝的女婿唄!”是的,“駙馬”指的是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但實際上,“駙馬”并不是一類人,而是一種官職——駙馬都尉。
“駙馬”一詞原作“副馬”,相當于現在的“副駕駛”。“副馬”一職的設立源于秦始皇的一次出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朝。稱帝后,為鞏固國家政權,秦始皇經常出巡,每次出巡都是大車小輛,前呼后擁。一次他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時,張良會同大力士以大鐵錐襲擊秦始皇的車帳,結果只擊中了副車。
從那以后,秦始皇再出游時,便在自己的車帳隊伍中設了很多副車,安排了很多“替身”。后代皇帝紛紛仿效,“替身”一職也由最得力的親信而逐漸轉變為皇家的女婿。之所以選擇公主的丈夫作“副馬”,一是因為他的地位較高,與皇帝的威儀和尊嚴相稱;二是因為皇家的女婿是“親人”,總比“親信”要強,關鍵時刻能夠舍身賣命;三是因為一旦發生意外,皇家也不損失什么,女婿畢竟是外姓人。由于皇帝的女婿常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于是后人便干脆將皇帝的女婿稱為“副馬”。
據《通典》記載,漢武帝時“副馬”開始升格,國家正式設立“駙(副)馬都尉”一官職,其職能主要是“掌副車之馬”。“奉車、駙馬、騎三都尉,并漢武帝元鼎二年初置。駙馬掌駙馬。”(《通典》)像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家女婿何晏,晉代的皇家女婿杜預等,都曾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
魏晉以后,皇家的女婿照例都加封“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但此時的“駙馬”已不再是“駕駛員”或“替身”了,而變成了一種較為清閑的官職了。
那么,“駙馬”到底是一種多大的官呢?據史料記載,唐宋兩朝時,“駙馬都尉從五品,皆尚主者為之”。看來,古代的“駙馬”也沒有多大實權,從某種程度上說,不過是一種“宮廷擺設”罷了。
歷史上的狀元駙馬鄭顥:
雖然電視劇中狀元被招為駙馬的不在少數,但真實的歷史上,卻只有一人!
在戲劇《鍘美案》中,已經結婚并育有一雙兒女的陳世美,赴京趕考高中狀元,繼而隱瞞婚史,與公主成婚,做了駙馬爺;在黃梅戲《女駙馬》中,民女馮素貞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裝冒名趕考,結果殿試奪魁,狀元及第,被招為東床駙馬;……可能是因為這些流傳甚廣的戲劇的影響,很多人會誤認為駙馬多為狀元出身,而中了狀元也就很有希望被招為皇帝的女婿,然而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據毛佩琦主編的《中國狀元大典》記載:自隋唐開科取士,到1905年滿清廢除科舉,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共產生了大約671名狀元,其中有籍可考的只有一位曾被招為駙馬,他就是唐朝的鄭顥。
鄭顥,字養正,生年不詳,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鄭顥高中狀元。四年之后,唐宣宗李忱繼位,改元大中。李忱雖然貴為天子,但卻是個科舉迷,不僅給自己另取了一個名字叫李道龍,還在文書上自題為“鄉貢進士李道龍”,每遇到朝臣,總要問人家何時登第。若對方是進士出身,他則龍顏大悅,若不是進士出身,他則為之惋惜不已。
李忱既迷戀科舉,又欣賞狀元鄭顥的才學,故而一定要將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嫁給鄭顥。他委托宰相白敏中(即白居易的堂弟),前往鄭顥家里求親。
鄭顥對于這送上門的好事卻很犯愁,因為一則他已經與名門望族盧氏訂婚,二則唐朝的公主一直都有彪悍的傳統,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就是一代女強人,鄭顥也擔心自己取回來的是位難伺候的主兒。
鄭顥為了推掉這門婚事,就借口說自己已經給盧氏家里下了聘禮,不日就將迎娶。然而白敏中可能收到了皇帝李忱的死命令,于是他便派遣快馬,前往盧氏家里,追回了聘禮和堂貼。盧氏一家原本正在為與狀元的聯姻而大舉慶祝,不料卻遇到了這樣的事,但也無可奈何,誰讓橫刀奪愛的是當朝天子的女兒呢。
最終鄭顥迎娶了萬壽公主,婚后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萬壽公主的表現還算謙遜,但皇家的傲氣終究難改。據《新唐書》記載:某一天,鄭顥的弟弟鄭凱得了重病,全家上下都焦急萬分,而萬壽公主居然跑到慈恩寺看戲去了,對于小叔子的病情毫不關心,有失嫂子的禮節。后來皇帝李忱聽說了這件事,專門訓斥了萬壽公主,說她有失體統。每次覲見之時,李忱還不忘訓勉女兒:“無鄙夫家,無干時事。”要她不要干預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的覆轍,也不要因為身份高貴而輕視夫家。受此訓誡的萬壽公主此后收斂了很多,與鄭顥也算相處甚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