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是什么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暢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
千叟宴是清朝宮廷的大宴之一。千叟宴創始于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農歷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壽誕,他在暢春園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請從天下來京師為自己祝壽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正月,康熙帝年屆69歲,為了預慶自己70歲生日,他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當時12歲的弘歷作為皇孫參加了這次宴會。千叟宴宏大的場面給幼小的弘歷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繼位后,效法其祖父,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 為了紀念繼位50周年,75歲的弘歷在乾清宮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嘉慶元年(1796)正月,弘歷退位,作為太上皇,他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這一次宴會成了歷史上千叟宴的絕唱。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已是一個85歲的老人,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紀錄,他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颙琰,自己當上了太上皇。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禪位剛3天的太上皇在寧壽宮皇極殿再次舉辦“千叟宴”。此時,乾隆已是86歲的老人,60歲的老人與他已有26歲的年齡差距,因此規定,參宴老人的年齡由60歲改為70歲以上。
這一天,皇極殿的場面異常的莊嚴、宏大。皇極殿檐下,陳設著中和韶樂;寧壽門內,陳設著丹陛大樂。殿內,陳設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郎下,布設朝鮮等藩屬國使臣席位;與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階下。
宴會開始,中和韶樂奏響,在嘉慶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極殿寶座。嘉慶帝親率領3056名銀須白發的耄耆老人山呼萬歲,為太上皇祝壽。面對著天下耆老為自己祝壽的場景,太上皇乾隆心滿意得。他從小就在宮內學習、走動,祖父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與所作所為為他樹立了不朽的榜樣。他繼位后,繼續推行祖父與父親的治國方略,文治武功都有建樹。他一生著文吟詩,以天下文人領袖自居,推行文治教化。他獲得10次重要戰爭勝利的“十全武功”,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到了他的統治后期,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繁盛,國勢強盛,為此,他晚年以“十全老人”自稱。而他一生的輝煌,在今天達到了頂點!
在宴會的過程中,從內心生發出來的喜悅使平時嚴厲的太上皇充滿了溫情,他召請王公一品大臣與宴會中九十歲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親自賜給他們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等,給殿內王公大臣行酒;皇宮侍衛負責給殿外的與宴者行酒。當時106歲老人熊國沛和100歲老人邱成龍也參加了這一次千叟宴,乾隆稱他們為“百歲壽民”、“升平人瑞”,賞六品頂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賞給七品頂戴,以示太上皇養老敬老之意。?[1]
飲饌觀劇結束后,與宴人員即席賦詩,這是中國古來君臣宴會上的傳統,在清代達到極致。這一次宴會后結集的詩作共有3497首。
這次千叟宴的結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繼續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駕崩。但從象征意義上,這次宴會意味著乾隆時代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鬧中畫上了一個句號。
菜品名目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干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 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 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
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 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镢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蠔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一品 :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