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
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出十位人物,他們溫暖著中國,溫暖著我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借鑒,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1)
2017年2月8日,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時代在變,感動不變。火海救人英雄王鋒、功勛科學家孫家棟、潘建偉、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中國女排、耶魯村官秦玥飛、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大國工匠李萬君、好醫生梁益建、紅絲帶校長郭小 平、新疆焦裕祿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等十大人物入選,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感動中國》以評選出當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為主打內容,被媒體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2016感動中國人物完整名單:
孫家棟:功勛科學家
王鋒:火海救人英雄
秦玥飛:耶魯村官
支月英:最美鄉村教師
張超: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
李萬君:大國工匠
梁益建:幫助困難病人的好醫生
郭__:紅絲帶學校創辦人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祿
潘建偉:功勛科學家
中國女排:特別致敬
視頻時長:1小時58分鐘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2)
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3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王鋒卻幾乎燒成“炭人”,約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腳印!盡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歲的王鋒還是永遠走了。
王鋒頒獎詞: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王鋒事跡介紹:
王鋒,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后,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3)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衡山福田鋪鄉白云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統、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開展信息化教學,他說成功不可能一夜間發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
秦玥飛事跡介紹: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云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秦玥飛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秦玥飛與耶魯中國同學發起了“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招募支持優秀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
秦玥飛頒獎詞: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4)
1980年江西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19歲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只身到離家兩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她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大山里兩代人的童年。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支月英說道:“鄉親們把我當做親人,山里娃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干下去!”
支月英頒獎詞: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支月英事跡介紹: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5)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他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他墜地受重傷,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向他致敬!
張超頒獎詞: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張超事跡介紹: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6)
李萬君是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為在外國的技術封鎖面前實現“突圍”,他一次次試驗,參與填補了國內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術攻關100余項!沒有這樣的大國工匠,就沒有強大的中國制造業!點贊致敬!
李萬君頒獎詞:
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李萬君事跡介紹:
李萬君,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2016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為了在外國對我國高鐵技術封鎖面前實現“技術突圍”,李萬君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鉆勁兒、韌勁兒,一次又一次地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制數據,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先后進行技術攻關100余項。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7)
梁益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不僅為病人治病,還處處為病人省費用,更常為貧困患者捐錢、四處化緣募捐。2014年他的團隊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幫助近200名患者!他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頒獎詞:
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事跡介紹:
梁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8)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訪問焦裕祿故居,這次行程影響他一生。工作46年來他勤勤懇懇,堅持依法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好干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頒獎詞:
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斗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事跡介紹: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男,維吾爾族,新疆哈密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工作46年來,阿布列林不管是當農民、當工人、當檢察官,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像一顆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會松扣,他堅持依法公正廉潔辦案,維護民族團結,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9)
20年前,在奧地利留學的潘建偉告訴導師,他的夢想是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2016年8月1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間的量子通信,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潘建偉頒獎詞:
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潘建偉事跡介紹:
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感動中國名人表彰事跡材料(精選篇10)
2016里約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一路克敵,時隔12年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感動中國》2016年度特別致敬,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頒獎詞:
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女排在比賽中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她們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中國女排事跡介紹:
在里約奧運上中國女排從出征奧運會之前的備受嘲諷與質疑,到一路奮勇奪冠,時隔12年重回世界之巔。是的`,有一種信仰叫中國女排,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對中國人來說,這種精神早已超越體育范疇,成為一種情結一直鼓舞著國人士氣。中國女排秉承著這種精神真正意義上的讓無數人熱淚盈眶。不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成為了中國女排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理念照耀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奔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