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
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一些對過往的偉大事物進行反思的人,他們從中獲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類生命的輝煌燦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通用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精選篇1
孔子很喜歡一個叫顏琛弟子,因為他非常聰明,悟性極高。顏琛也很尊敬孔子,經常向孔子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著本書來找孔子,走到房門口時聽見孔子正與東門長老聊天。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夸顏琛聰明,我想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吧?
孔子嘆了口氣回答:他的確得很聰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讀書,我從沒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顏琛聽到這話,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后再見,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頭扎進書房用起功來,心里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轉眼就是一年。一天,顏琛的妻子跑過來說:來客人啦!顏琛生氣地說:不是說過誰也不見嗎?妻子說: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顏琛不為所動,就說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話回復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來了,顏琛仍然拒不接見??鬃游⑿χ孓o了。很快三年期滿。這天還沒等妻子開口,顏琛就問:是老師來了嗎?我去迎接。說完興沖沖地迎到門外。原來東門長老也一起來了。
孔子考查了顏琛的學問,只聽他對答如流。顏琛說:三年前我聽到了您們的談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我努力上進。孔子哈哈大笑:我見你聰明,有志氣,只是不愛獨立思考,才跟長老定下這條計策啊。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精選篇2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后卻承受著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撒切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撒切爾學習很努力,但并不算有天賦,成績并不突出,但卻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撒切爾在25歲時,就成為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撒切爾一見鐘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后,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為人母的撒切爾并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后,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爾的身后默默的支持著她從政,撒切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系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于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于一直忙于政治活動,撒切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系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撒切爾的關系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里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后,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撒切爾后,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后,撒切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里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并認為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后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后,又借著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并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撒切爾聞訊立刻帶著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撒切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她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撒切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撒切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后,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為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撒切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撒切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著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撒切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后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萊爾都來為她祝壽。撒切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著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她的晚年凄涼得令人唏噓。在之后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里,撒切爾經常突發中風,后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戳讼乱痪渚屯饲耙痪洹M砟甑娜銮袪栵柺苤裆系碾p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系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里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后,兒子和女兒也不愿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撒切爾的后事。
但撒切爾這令人唏噓的凄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么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后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泛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才是我們最后的歸宿。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你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著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才是我們最終的后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為人情感的港灣。
擁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可惜,撒切爾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才明白。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精選篇3
岳飛之死很多人都怪罪到大奸臣秦檜的身上,就算是到現在秦檜還跪在岳飛的面前謝罪,那么岳飛真的是秦檜害死的嗎?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持懷疑態度,以岳飛當時的實力僅僅靠秦檜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做不到的,岳飛只不過是殺害岳飛的執行者或者馬前卒而已,而真正殺岳飛的幕后黑手則另有其人。那么到底誰才是殺害岳飛的幕后黑手呢?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封建最高統治者——宋高宗。
其實岳飛之死和他的政治主張是有很大關系的,岳飛這個人雖然能打仗但是卻不怎么會做官,岳飛在政治上一直力主“光復中原,迎回二圣”。這樣的口號在旁人聽來或許大快人心,但是在宋高宗聽來卻如鯁在喉。試想一下如果岳飛直搗黃龍打敗了金朝救回了宋高宗的父親宋徽宗和宋高宗的哥哥宋欽宗自己將如何自處,是把皇位讓給他們,還是把這兩個前任皇帝給軟禁起來。從情理上看這兩個選項宋高宗都不喜歡,宋高宗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父親和哥哥一輩子都不要回來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岳飛之死是因為岳飛的主張刺痛了宋高宗的難言之隱,在明面上宋高宗必須高喊《直搗黃龍,迎回二圣》的口號,但是背地里卻想著只要能抵抗住金兵的進一步南侵就行了。
岳飛沒有弄明白宋高宗的意思,或者岳飛明知宋高宗的意思就是不順著宋高宗去做,因此岳飛對于宋高宗來說就必須死,至于理由隨便給個理由就是了,于是岳飛最終以‘莫須有’的理由殺害了。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精選篇4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奪取天下的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比魏巫x這段文字的人,都會對張良、蕭何、韓信的文韜武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當首推漢高祖劉邦。
知人善任,對很多人來說,踐行之委實不易。而劉邦卻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劉邦年少“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成功的法寶是什么呢?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漢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證明:張良在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中起到了“參謀長”的作用,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功臣。蕭何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作戰,起到了“后勤部長”的作用。韓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屢建奇功,在垓下大敗項羽,一戰定乾坤,起到了“總司令”的作用。
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大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曹參是沛縣的區區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至于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從項羽入關,任都尉。他投歸劉邦以后,被任以護軍中尉之職。他曾建議用反間之計,使項羽不用謀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籠絡大將韓信,為漢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后來歷任惠帝、呂后和文帝時的丞相,還配合周勃,粉碎了呂后的政變。若問他個人的歷史,家里貧窮,做小官時,,又和嫂子關系曖昧,素有“盜嫂受金”之譏。而韓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
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稱得上“雞鳴狗盜”之徒,“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張良,韓國貴族,生活于高層,擅長權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噲,少以屠狗為業,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屢立奇功。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向劉邦呈《新語》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后成為著名的政論家。
于是,劉邦手下,謀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時蔚為壯觀。
劉邦的`過人之處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里擔任的是什么職務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漢營輿論嘩然,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但劉邦不予理睬。
正是由于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愿意為劉邦效力。當時劉邦和陳平曾經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在和項羽處于一個膠著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束這場戰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隨便你怎么用,不問出入。什么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
對于人才,他們需要的不盡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么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劉邦奪取天下以后,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老成謀國。 為什么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且功勛卓著。第二,蕭何至關重要的貢獻,在于其及時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中,軍隊沖到咸陽城里后,那些將軍們在干什么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搶女人。只有蕭何沖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后劉邦一統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么物產,有些什么情況,都了如指掌。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軼事精選篇5
屈原是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者。屈原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家鄉在現在湖北的秭歸(zǐguī),離長江三峽不遠。這里風景奇美,山影水聲迷人動聽,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楚國??墒浅y治者腐敗無能,不圖進取,使國力漸漸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著急,來到都城勸楚王改革圖強。不料屈原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擊,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屈原趕出都城,流放到了遠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不被人理解,難過極了。有人勸屈原:“楚國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為它的命運擔憂,為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為它出力?!?/p>
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屈原想象著自己乘著龍駕著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住了腳步。屈原的仆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并下決心:“如果不能實現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不久,屈原懷著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汩羅江(在現在湖南)。他對楚國的愛也就是對中國的愛,對自己所屬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至今還懷念屈原,每年端午節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