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那么大家除了會防暑,還會做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傳統風俗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希望你喜歡。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大暑送大船習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會有好多漁村都有的傳統民間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大暑曬伏姜習俗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伏姜的作用,驅寒濕,驅風濕,暖宮,對于手腳冰涼還有體寒的女性效果最佳。伏姜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大暑飲伏茶習俗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自古以來,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里面包含了十幾種中草藥,用于清熱下火消暑。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大暑燒伏香習俗
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于中醫的灸:在伏天里用藥香薰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疾病。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大暑斗蟋蟀
大暑這天斗蟋蟀的民俗是起源于唐代,大為盛行是在宋代,那為民間為什么會在大暑這天斗蟋蟀呢?據了解,是因為夏天炎熱,人們也很容易煩躁,所以就想出了斗蟋蟀的這個活動。對于這個習俗,在舊時的城鎮、集市,都有斗蟋蟀的賭場,雖然現在都不復存在了,但是在民間也仍然保留著這項娛樂活動。
雖然這是一場娛樂活動,但是古人卻是很認真地在對待,斗蟋蟀的這些人對蟋蟀是有要求的,據了解,在民間蟋蟀也是有尊卑之分的,對蟋蟀的要求要滿足四點才算得上極品,在蟋蟀的顏色上也是有區別的,如: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在蟋蟀相斗時,只有同等級的蟋蟀才能一起對決,即在挑選蟋蟀的時候,要挑重量和大小差不多的蟋蟀,然后再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草或者馬尾鬃來引斗,蟋蟀交鋒過后,敗的退卻,贏的則張翅長鳴。說到這感覺好有趣,那大家有沒有真的見過斗蟋蟀呢?
大暑有什么傳統風俗:福建莆田——吃荔枝
據記載,在福建莆田,人們喜歡在大暑這天吃荔枝的習俗,本地叫“過大暑”,荔枝是莆田的特產,在大暑前后,正是荔枝成熟的時候,因荔枝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維生素,莆田人在大暑這天,會將鮮荔枝浸在冷井水里,想吃便取出來吃,這時候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所以民間就有說在大暑這天吃荔枝和吃人參的營養價值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