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中醫養生常識
2023大暑中醫養生常識新鮮出爐啦,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大暑中醫養生常識關注老年健康,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3大暑中醫養生常識關注老年健康
急躁易中暑 心靜自然涼
大暑節氣,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癥狀。
1、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2、是心理納涼,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象自己處于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3、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室外勞動者應下午三點以后再干活。并注意采取降溫散熱措施。
4要注意飲食調整理,應清淡多樣化,多食營養豐富的果疏和蛋白質,并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
大暑二候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降雨多,土壤、空氣濕度大,溫度高,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聞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寫道:“我們園里的絲瓜爬上了樹,幾多銀絲的小葫蘆,吊在藤須上巍巍顫,初結實的黃瓜兒小得象橄欖……”別具意趣。
溽暑,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又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由此可見夏熱之毒。“桑拿天”里人們心生煩躁;“齷齪熱”則令人夏不坐木,這中間的一熱一濕,仿佛兩頭張牙舞爪的猛獸,無情地侵蝕著人的愉悅和健康。但可喜的是,莊稼的長勢讓人對生活充滿希望。
大暑三候大雨時行
《逸周書》曰:“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也是雷暴最常見、高溫日數最集中、最頻繁的時期。因此,大暑時節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季節。
大暑清咽明目祛火藥茶
1、利喉清咽茶:由西青果、射干、麥冬、黃芩組成,具有消炎止痛、利喉清咽的作用。尤其是因工作繁忙而導致“上火”的上班族,這款茶很值得推薦。
2、明目茶:現代人已離不開電腦,而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眼睛容易疲勞。此時,不妨喝點用枸杞子、白菊花、生曬參等配成的藥茶,可有效緩解眼睛疲勞。
大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動
中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避免在炎熱天氣下長時間勞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防止中暑的方法。現在有些地區注重高溫防暑工作,對于一些無法避免從事高溫工作的勞動群體,會發放給他們高溫補貼和降溫設施。
而我們個人在養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在夏天找一個陰涼的地方來避暑。記得帶上自己的草帽。
第要保持健康的飲食,增強營養。
夏天避免多吃油膩的食物,減少熱量的攝入。應該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材,比較推薦的是一些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番茄湯,豆漿,酸梅湯,綠豆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