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是什么季節
大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位于夏至后的第一個節氣。大暑的意思是指炎熱的天氣達到最為酷熱的階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暑節氣是什么季節,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暑節氣是什么季節
大暑是夏季第六個節氣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第十二個節氣。
每個季節都有六個節氣,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
大暑,斗指未,黃經120°,于公歷7月22~24日交節。大暑氣候,高溫酷熱,雷暴、臺風頻繁。
大暑節氣前一個節氣為小暑,后一個節氣為立秋,所以大暑也是處于夏秋交際時期的節氣之一。
大暑吃什么食物好
1、鴨肉
俗話說:“防苦夏,多吃鴨”。鴨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B和維E等多種物質,滋補不上火,營養十分豐富。炎炎夏日,容易口干舌燥,心中煩熱,而鴨肉能滋陰清熱,所以在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
2、羊肉
大暑時節,山東地區還有著喝羊肉湯的習俗。很多朋友會認為羊肉比較燥熱,夏天吃羊肉是火上澆油。其實,夏季炎熱,人們喜歡吃冰凍生冷的食物,喝一碗羊肉湯,可以暖脾胃,有益健康,不過易上火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吃羊肉了。
3、蓮子
自古以來就有伏日吃蓮子湯的習俗。蓮子是荷花的精華所在,自古以來被視為滋補珍品,大暑時節正處于三伏天中,此時也是蓮子大量上市的時節,吃蓮子不但能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還能緩解煩躁的情緒,起到解暑的效果。
4、苦瓜
苦瓜是夏季必吃的蔬菜之一,大暑前后天氣炎熱,容易上火,適當的吃些苦味的食物可以很好的去除身體中的火氣,味道甘苦的苦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能增進食欲、清熱消暑。由于苦瓜是偏涼的,所以體寒者要少吃。
6、姜茶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大暑時節正處于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之中,很多人愛吃冷飲來消暑,久而久之就會使體內積累濕寒之氣,此時,一杯辛辣香甜、散寒祛濕的紅棗紅糖姜茶則是最好的選擇。
5、荷葉
大暑前后,天氣炎熱多雨,使人容易疲倦、食欲不振。廣東地區每逢大暑當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煲荷葉冬瓜老鴨湯。荷葉清暑利濕,用來煲湯不但清香解膩,還能生津止渴,特別適合暑天口渴心煩食用。
大暑養生注意事項
1、防止中暑
當相對濕度大于85%氣溫30一3l℃,或相對濕度50%氣溫38℃,或濕度小氣溫40℃時人體的體溫調節機便會發生困難,發生中暑。中暑一類是因高溫高濕使汗液不易蒸發,另一類是高溫低濕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補充。
預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小氣候環境,通過涼棚、水幕隔熱,通過自然和機械通風環境降溫,對于高溫作業者應進行合理的營養補給,防暑降溫的飲料和藥品也必備的.。
2、防皮膚病和食物中毒
三伏天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皮膚病發病也增多,如濕疹、癢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坐公交車后要洗手。
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癥狀主要是發熱,寒戰、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后重等,要盡快看醫生。此外,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滅蠅,不吃不干凈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3、合理運動
對于身體健康的人們加強飲水,合理飲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運動,讓身體發發汗對身體也有益,根據每人的身體素質不同運動量亦應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身體健康的人做一些較大的運動后大量的出汗會使身體有一種舒服的暢快感,運動量應該以此為度,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過于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值得注意的是停止運動后不可用冷水給身體降溫,也不過量地喝冷飲,最好喝些熱茶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剛剛做完較劇烈的運動也不可馬上臥床休息,并且也不立刻用餐。
大暑氣候
高溫酷熱,雷雨繁多,是大暑節氣兩大明顯特點。大暑期間,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中國東部地區,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中國西南地區東部,如四川東部、重慶等地。同樣,在夏季,中國大陸許多地區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云,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
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驕陽似火,風小濕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長江沿岸的南京、武漢和重慶,每年的“炎熱日”平均達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是一個大“火爐”。
大暑期間雖然高溫是常事,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當然,有些地方也會遭遇“伏旱”。除長江中下游地區需要防旱外,陜甘寧、西南地區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大暑節氣注意事項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在我國華南以北的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如金”的民諺。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大暑期間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也最豐沛、雷暴最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及。
大暑時節暑濕俱盛,人之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致注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一些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期間預防中暑,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并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還要保持睡眠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適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大暑天里一些仁丹、十滴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