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你是否在尋找““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篇1
蘇 和(已故),男,歷任額濟納旗蘇古淖爾蘇木黨委副書記,旗委副書記、旗長、旗委書記,阿拉善盟紀委書記、副盟長、___。
范志佺,男,內蒙古北方電力公司烏拉山發電廠咨詢。
任明德(已故),男,中共黨員,他從軍30年,身經百戰、功勛卓著。
吉日嘎拉(已故),男,生前系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農牧業局局長。
潘志榮,男,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第三檢察部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____代表。
蔣青春,男,開魯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負責案件評查工作。
烏海電業局輸電管理處,內蒙古電力公司所屬的一個科級單位,現有職工85人,其中黨員30人,擔負著烏海地區35千伏至22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共計105條1300公里輸電線路的運行、檢修和維護工作。
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成立于1957年6月,是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
解 良,男,擔任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爾鎮阿令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從事駐村扶貧工作至今。
“光明行”公益群體,“光明行”社會公益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事跡突出、影響廣泛、服務群眾的優秀社會公益組織,是用大愛滋潤心靈、用光明激勵奮斗、用奉獻創造未來的先進人物群體。
于海俊(已故),男,生前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根河林業局副局長、林業工程正高級工程師。
劉少華(已故),男,內蒙古日報社原首席記者、高級編輯。
寶音德力格爾,男,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派出所教導員。
王曉東(已故),男,生前系自治區派駐正鑲白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副總隊長。
武漢鼎,男,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畜牧局的一名退休干部。
尼 瑪,女,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蘇木牧民。
趙永前,男,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副總站長。
阿迪雅,男,包頭市達茂旗滿都拉鎮巴音哈拉嘎查牧民。
王曉東(已故),男,生前系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
江來柱(已故),男,生前系通遼市扎魯特旗委第一巡察組組長,扎魯特旗查布嘎圖蘇木查布嘎圖嘎查脫貧攻堅幫扶責任人,我區基層巡察工作的探路者、巡察機構規范化建設的參與者。
“綠色烏審”治沙群體,一代代烏審治沙人用汗水、用青春、甚至用生命在毛烏素腹地創造著一個個“綠色傳奇”。
巴特爾,男,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呼和浩特市支隊玉泉大隊南二環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
奇乾中隊,駐守在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腹地,主要擔負95萬公頃全國唯一未開發的集中連片原始森林保護任務,是全國森林消防戰線防區最大、任務最重、年平均參加撲火次數最多的隊伍。
金花,女,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阿拉坦倉,男,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智呼聲(男),郭晉龍(男),我區培養出的“大國工匠”,是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的傳承者,也是我區探索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踐行者和創新創業創造先行者的杰出代表。
王愛林,女,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劉 安,男,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公安局恩和哈達派出所二級警長。
董鴻儒,從18歲到80歲,為了一個綠色的夢想,篳路藍縷,當起“塞上愚公”,不信天,不認命,蘇木山寫就了傳奇人生。
杭錦旗治沙群體,杭錦旗一屆接一屆的黨委政府、一代又一代的沙區人民,以超乎想象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治理庫布其沙漠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使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
“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篇2
“從18歲到80歲,為了一個綠色的夢想,你篳路藍縷,當起‘塞上愚公’,不信天,不認命,蘇木山寫就了你的傳奇人生,種了一輩子樹的你,就是一棵不老松,偉岸挺立,堅強不屈。”這是給“北疆楷模”董鴻儒的致敬詞。
1956年興和縣為了保護和綠化蘇木山,在這里設立了護林站,先后委派多名護林員,皆因條件艱苦“逃”下了山。
1958年10月,18歲的董鴻儒惜別新婚妻子,早晨背著行李出發,傍晚時終于爬到了掛在半山腰的護林站,獨自步行來到距縣城80華里外的蘇木山當起了護林員。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這一來,就是一輩子的守護。
經過多年奮戰,到1980年,蘇木山林場累計栽植華北落葉松10萬畝,平均成活率達85%以上。
4月2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董鴻儒同志“北疆楷模”稱號兩天后,興和縣委、縣政府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學生、志愿者開展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活動當天,興和縣400余名干部職工共栽植樟子松2000余棵,以實際行動踐行___生態文明思想,用一棵棵“新綠”為興和大地披上新裝,為生態建設增添綠色動能。
“董鴻儒的傳奇人生鼓勵我們擦亮理想信念明燈,做立根固本、起而行之的實干家。我們要學習他幾十年如一日綠化荒山的頑強意志和堅韌品格,學習他為改善生態環境無私奉獻、不求任何回報的公益精神,學習他不遺余力帶動和影響他人的社會責任感。”興和縣鄂爾棟鎮勝利營村委會支部書記梁寶山表示,董鴻儒是貫徹落實___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者,他把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轉化成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愛黨為黨、服務人民的政治品格。
為進一步弘揚學習“北疆楷模”董鴻儒先進事跡,爭做新時代生態文明踐行者,5月6日興和縣召開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2年第5次學習會,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董鴻儒“北疆楷模”先進事跡發布會視頻,并邀請董鴻儒現場講述第一代務林人在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艱苦奮斗42年的傳奇故事。
興和縣園林服務中心主任劉揚說,作為園林建設一線的黨員干部,要傳承和發揚“北疆楷模”董鴻儒先進事跡,立足本職崗位,全力做好園林綠化美化工作,進一步改善城區人居環境、提高綠化品質,用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興和縣組織成立了“北疆楷模”董鴻儒先進事跡宣講報告團,深入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廣泛開展宣傳宣講。烏蘭牧騎以董鴻儒為原型改編創作了大型東路二人臺劇《蘇木山》進行巡回演出,推動“北疆楷模”董鴻儒先進事跡走進群眾、深入人心。
如今的蘇木山,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有林面積達到20.5萬畝,以華北落葉松為主的樹木3000多萬株,連綿覆蓋幾十個山頭,形成壯闊的綠色海洋。森林覆蓋率達到74.8%,盛夏平均氣溫19.9攝氏度,負氧離子可達每立方厘米58000個,被譽為“天然氧吧”。這里也是動植物棲息的天堂,有野生植物530余種,各種鳥類、野生動物150多種,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處,成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蘇木山每年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釋氧、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高達2.67億元。蘇木山腳下的盧家營村獲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每年就業增收2萬多元。此外,蘇木山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良好的地勢生態環境,使它入選為國家登山訓練基地、健走基地、內蒙古第十四屆運動會圣火采集地,相繼舉辦了2017、2018“中國健身名山·蘇木山登山節”、中國國際露營大會、蘇木山徒步穿越比賽等大型體育賽事。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____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大力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深入推進生態植被恢復治理,用飽滿的熱情和有效的行動投身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做好大美興和生態環境的守護人。”興和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朱海龍說道。
出門見綠,開窗即景,處處青山綠水。如今的興和縣,在董鴻儒先進事跡的帶動和影響下,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態福祉,交出了一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篇3
今年已過六旬的關慧明從大學畢業后,一直在烏蘭察布市從事農業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如今已有38年。2012年,他推動烏蘭察布市成立全國首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20多年時間里,他專注冷涼蔬菜種子科研,致力打破國外種子“卡脖子”問題,推動甘藍等蔬菜良種國產化,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
烏蘭察布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心推廣研究員關慧明說,通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烏蘭察布市的農民學會了種菜。而且種菜的農民規模擴大到70多萬,純收入每年能達到二三十個億。
“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篇4
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錫林郭勒盟風電基地建設項目是自治區首批新能源特高壓外送項目重點工程。
2019年,平均年齡33歲的一群年輕人組成項目組扎根草原,短短兩年內,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烏達萊風電場、奈日木風電場和那仁風電場363臺風機吊裝建設。目前,已投產使用的錫盟風電基地的3個風電場,累計完成輸出電量56.5億度,節約標煤2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3萬噸。
華能北方聯合電力新能源分公司經理助理李海濤表示,項目組的年輕人詮釋了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他們也會繼續在新能源建設當中挑大梁,為國家的新能源事業貢獻力量。
“北疆楷模”先進事跡大全篇5
18歲時,阿拉坦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內蒙古大學數學系,剛進大學,授課方式與語言環境都讓他很不習慣。大一那年評選三好學生,他的成績沒有達標。經過一年的努力,阿拉坦倉從剛開始在眾人面前一說話就緊張、跑調,變成了能夠熟練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尖子生。他當上團支書、獲評三好生,還被推薦讀研。
31歲那年,阿拉坦倉成為當時全國公派去劍橋大學學習的三位數學學者之一。畢業之后,他堅定地回國,選擇回到家鄉,把學到的知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三十年來,阿拉坦倉為內蒙古培養出一大批數學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他本人也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層次人才。
在北疆楷模發布廳,阿拉坦倉表示,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是從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始的。
他還說,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學好、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于他們干事創業、進步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作為全國___委員,阿拉坦倉在“委員通道”的一段話曾在互聯網刷屏。
他說:“對于他們這樣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就是他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