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科研偉人事跡
他們是中國的科學家,他們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的貢獻;你是否在尋找“優秀科研偉人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科研偉人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科研偉人事跡【篇1】
錢學森的一生,可謂是歷經風雨。他出生于中國內憂外患、被人宰割的時代。他然后是中國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先生的愛婿。錢學森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國,他先是赴美留學’求取知識,等到歸國的時候,卻被美國強行扣留。兜兜轉轉數年,他最后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于祖國建設,在二戰中立下赫赫功勛,也為中國導彈、航空科學的發展立下不小的功勞。
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
晚清的中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為黑暗的時代,當時列強瓜分中國,中國邁上了屈辱的路程。個性是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庚子之難就在這個時候爆發,這場戰役讓那些不平等條約再次落在中國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國人的負擔,使中國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在武昌發動了滅亡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從此拉開了中國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錢學森就在武昌起義的兩個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時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中國大地烽火四起,然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內部軍閥混戰,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錢學森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時期的錢學森就意識到中國積貧積弱的現象,他立下壯志要改變中國的現狀,走出一條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錢學森12歲,他進人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錢學森取得清華大學第二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資格。1935年8月,然后錢學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國郵政船,離開了動蕩不安的祖國,望著白浪翻滾的黃浦江面,錢學森思緒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道:“再見了,我親愛的祖國’你此刻是豺狼當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你早日在東方復興!”
同年九月,錢學森到了美國,順利進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
優秀科研偉人事跡【篇2】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在氫彈和原子彈的研制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他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宇從小就是好朋友。
他們的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老師,都住在清華園。很小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兒玩,后來還在一個中學讀書。他們倆都很聰明,但是性格不同,楊振宇比較機靈,鄧稼先沉穩老實??墒撬麄兌己芫粗貙Ψ?,比對方的優點為榜樣互相學習。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
長大以后,他們都在美國留學,并且都學習理論物理學,搞原子核物理研究。鄧稼先畢業后不久返回祖國,支持祖國的科技建設,楊振宇則繼續留在美國搞科學研究。
鄧稼先回國以后,被派去領導和組織原子彈的研制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1964年10月2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楊振宇知道了這個消息后很為自己的祖國高興,同時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是否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但他知道這是國家機密,如果問鄧稼先,會讓他為難的,所以就一直沒問過。
1971年,楊振宇回國,鄧稼先到首都機場迎接分別整整二十年的老朋友,兩人一見面就沒完沒了地聊了起來。但是由于鄧稼先從事的工作都是國家機密,兩人的談話總是點到為止,盡量不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墒菞钫裼钍窒胫类嚰谙仁欠駞⑴c了原子彈的研究,于是就繞著彎子問他:“聽說中國研究原子彈的專家中有美國人,有這么回事么?”
這個問題讓鄧稼先很為難。如果回答說“沒有”,就證明了自己很了解參加原子彈試驗的成員,這實際上是承認了自己也參與了原子彈的研制;如果回答說“不知道”,又是在欺騙老朋友。于是他就想出一個既不泄密,也不欺騙朋友的辦法,說:“我以后再告訴你吧?!?/p>
于是,鄧稼先把這個問題向上級匯報,最終得到周總理的批準。鄧稼先這才如實地答復了老朋友的問題。
鄧稼先就是這樣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無論是對待國家還是朋友,都以誠為本。
1986年,鄧稼先病逝,楊振宇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而十分悲痛,他在從美國發來的電報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p>
優秀科研偉人事跡【篇3】
今天,我在《科學》里偶然看到了錢學森的故事,才知道他不但是個火箭專家,還非常愛國呢!
他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又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深造學習,并于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習,后來又拜著名的航空科學家馮·卡門為師,學習航空工程理論。錢學森學習十分努力,三年后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很想回國報效祖國,可是美國不準他回國,美國的海軍次長金布斯說錢學森相當于五個師的兵力,就是槍斃了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去。但是后來,錢學森歷經千心萬苦,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并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現。
看了這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許多像錢學森一樣熱愛祖國的人,他們有的把自己的錢捐給國家搞建設,有的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謀發展,有的甚至為了國家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馬上快到國慶六十周年了,我不由的問自己,我們又該如何的熱愛自己祖國呢?我想作為一個學生,我們首先要學好課本,打好基礎,將來才能跟好的報效祖國。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讓我們想想像錢學森那樣熱愛祖國的人們吧,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優秀科研偉人事跡【篇4】
1947年,剛剛36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預示著錢學森的優厚待遇和遠大前程。
美國為什么如此器重錢學森呢?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5成員之一。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錢學森顯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項在航空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學公式:即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誕生了。這是由馮·卡門提出命題,錢學森做出結果,至今仍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項公式。
然而,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這個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錢學森在美國已經生活了10多年,又被譽為是“在美國處于領導地位的第一位火箭專家”,金錢、地位、聲譽都有了??伤耄何沂侵袊?,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還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解放了,國家急需建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p>
錢學森準備返回中國的決定,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的專業技術如果帶回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度前進。美國海軍的一位領導人曾對美國負責出境的官員說:“我寧可把錢學森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至少值5個師的兵力”。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文件”通知他,不準離開美國。本來,他的行李已經裝上了駁船,準備由水路運回祖國。可美國海關硬說他準備帶回國的書籍和筆記本中藏有重要機密,誣蔑錢學森是”間諜”。其實,這些書籍和筆記本,一部分是公開的教科書,其余都是錢學森自己的學術研究記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天之后,錢學森突然被逮捕,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词厝藛T每天晚上隔10分鐘進室內開一次電燈,使他根本無法入睡。錢學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學院中堅持正義的同事和學生的同情,在他們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蓪﹀X學森的迫害并沒有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視和檢查他的信件、電話等。盡管有種種限制,但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
在爭取回國的日子里,錢學森更加關心祖國的建設事業,經常從《華僑日報》等報刊上了解新中國的情況,和中國科學家、留學生討論建設祖國的有關問題。為了能夠迅速地回國,他租房子只簽訂短時間的合同。家里準備了3只輕便的小箱子,天天準備隨時可以搭飛機回中國。
5年過去了。錢學森爭取回國的斗爭得到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自了解他的情況,并指示參加中美兩國大使級會談的中國代表,在會談中提出錢學森博士歸國問題。
1955年8月,這場外交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美國政府被迫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錢學森就和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天安門廣場。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F在,我終于回來了!”
沖破重重阻攔而回國的錢學森,一頭扎在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中。他傾其所學,又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不斷推出科研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導彈之父”,國務院授予他為“全國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在美國定居,且能聘為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幻想??蔀榱俗鎳姆睒s富強,錢學森放棄了這一切。在經濟大潮如洪水猛獸般地沖擊社會的今天,錢學森的愛國言行,無疑地凝聚著中華民族之魂,顯示了愛國對志士仁人的撼動力。
優秀科研偉人事跡【篇5】
李四光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一生的故事,歡迎閱讀。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四龍山鎮。因為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時的李仲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秀。1902年,14歲的李仲揆聽說省城辦了一所官費的高等小學堂,凡是學習好的都可以去報考;特別是聽說那里不學“四書五經”,而是教授國文、算學,成績優秀者還能出國留學。因此,李仲揆終于說服了父母,帶著借來的幾個盤費,徒步到省城報考。
李仲揆辦理了報考手續,買了一張報名單。是由于太興奮,太緊張?還是沒見過世面?李仲揆提筆在姓名欄中端端正正寫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點叫起來,“怎么能把年齡當成自己的名字呢!”
無論怎樣后悔,也已經晚了。重新買一張報名單吧,身上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何況還要住宿、吃飯。
李仲揆雙眼注視著“十四”二字,一簇思維的火花在幼小的頭腦中迸發出來。他重新提起筆,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這“四”字與“仲”字的筆劃和字形卻相差太大,確實是難以改成。難道還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們平時說到不相干的人而代用的“張三”、“李四”了嗎!
第一次離家出門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急得鼻子尖都滲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見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刻著“光報四表”四個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個“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詳著自己起的新名字,心里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學堂。從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光照四方!
年輕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后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為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為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為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矗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茍,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并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仿佛老在度量距離。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著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著他回來吃飯。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為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抬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并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著急,是等你在著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p>
李四光晚年仍極大地關注地震研究。他經常分析大量的觀察資料,還冒著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地震的預兆。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生說:“只要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
1971年5月2日,周總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動脈瘤破裂,被送進北京醫院搶救。周總理得知后,立即派派自己的保健醫生趕到醫院,一直守護在手術室旁,隨時將李四光的病情和搶救措施向周總理報告,直到李四光停止呼吸。
由于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辦公廳的主要軍代表說,中央決定追悼會上一律不致悼詞,有關負責同志就沒有安排準備悼詞。
5月2日,周總理趕來參加追悼會,發現沒有準備悼詞,非常生氣,嚴厲批評有關負責同志。周總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李林在信中反映了她父親生前對祖國地質科學工作的關注和希望,以及今后開發利用地熱、加強地震預報研究、發展地質力學所提出的建議。周總理在講話中,高度評價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的杰出成就和對我國地質事業的重大貢獻,稱贊“李四光同志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