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有名的歷史人物;你是否在尋找“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篇1
錢學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是我國“原子彈之父”、“導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來出國留學,1938開始對火箭進行研究。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后,用他所學的專業和知識為祖國服務。他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99年我國建國_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為他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于回來了!”這是錢學森從美國回來時,對接待他的人所說的一句話。
錢學森回國的道路是艱難的,當他在美國得知祖國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時,他的心中萌發起一個強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
于是他向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明,他準備立即動身回國。金布爾聽后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還大聲喊道:“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這個家伙離開美國!”錢學森只不過是要回國,美國人怎么會發那么大的火那么著急呢?因為他知道錢學森是個人才,他的知識和能力要是為中國服務,很可能對美國產生威脅。他有一個惡毒的想法就是:我們美國得不到的,也不能讓其他國家得到。于是金布爾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準讓錢學森全家離開美國。美國海關果然禁止錢學森回國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錢學森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關押起來。如果不是錢學森的老師和校友大力幫助,恐怕他是難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錢學森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斷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動處處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務的監視,不許他離開洛杉磯,還定期查問他。錢學森就這樣失去了5年的自由。為了回國錢學森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啊!然而,錢學森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強烈了。他日夜思念著新中國,他堅持斗爭,不斷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國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錢學森擺脫了特務的監視,在寄給在比利時親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煙紙上寫了一封信,并順利的轉到了_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級會談進行,中國大使按照_的要求,以錢學森要求回國的這封信為依據,迫使美國政府允許錢學森回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與他的.夫人和兩個孩子終于乘坐美國“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船,離開了洛杉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眾所周知,錢學森在導彈方面的研究舉世矚目,但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敬愛的錢爺爺更加關心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也關心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問題。比如說在普及科技知識方面,他就談到了如何更好的辦好科技展覽。他說,展覽是一種行業、一門科學、一門藝術,不是隨隨便便就辦得好的。如何辦好展覽?錢爺爺強調了展覽的設計問題。他說,展覽的設計很重要,展覽好比是一場演出,演出需要導演,而我們的展覽也需要總設計師,他的工作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這次的展覽是做什么的,是關于什么樣的展覽。如果主題和目的不明確或者離開主題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樣,參觀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過眼煙云,那展覽的效果就不好。我們現在設計展覽,心中要有一個總的主題,總的目的,那就是宣傳四個現代化,鼓舞全國人民為此而奮斗。
還有一個故事,一次導彈發射的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當時的天氣很壞,到底能發不能發,試驗基地的司令員、參謀長和錢學森的意見不同。按照當時的規定,每次發射報告上面必須有三個人同意的簽字,然后再請示聶榮臻元帥的批準。可是當時司令員和參謀長都說不能發,而錢學森卻非常有信心的說能發射,這樣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錢學森一個人簽字的報告送給了聶帥。沒想到,聶帥很爽快地批準發射,并說要是只有那兩位簽字而沒有錢院長的簽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這發導彈發射成功沒?結果是這一發導彈還真的打成功了。
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篇2
梅蘭芳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認的成就,成為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他被邀請參加了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了中國文聯和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京劇院院長。
他經常參加國內外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從事藝術研究,還認真培養青年演員。他的學生,不但有京劇演員還有不少地方戲的演員。同時,他仍然經常演出。全國各地都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時間里,走了十九個省,讓觀眾實現了“看看梅蘭芳”的愿望。
1959年,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梅蘭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個新戲:《穆桂英掛帥》。那年,他已經是六十五歲的高齡了,可扮演出的穆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為建國十周年增添了喜慶氣氛。
梅蘭芳在晚年患有心臟病,可他不顧這些,一心要為更多的人演戲。1961年夏天,六十七歲的梅蘭芳應邀到新疆參加鐵路落成典禮,并進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為人民演戲,他很激動,做好了各種準備。不料就在這時候,他的心臟病發作,住進了醫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著急。
8月4日,周恩來總理來醫院探視梅蘭芳,對他說:“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開會,聽說你病了,特意趕來看你。”
梅蘭芳有些著急地說:“新疆有條鐵路剛剛落成,約我參加通車典禮,火車票都買好了,可我卻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養病。等病好了,還愁沒有工作干嗎?”_安慰說。
不幸,四天之后,梅蘭芳因病去世了。他為中國人民創造的藝術精品永遠是民族的瑰寶。
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篇3
李大釗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由爺爺一手撫養長大。爺爺非常重視李大釗的教育。“從五六歲入私塾,到從日本留學回國,他前后上了18年學。”李亞中說,李大釗從小便樹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業的遠大志向。
李亞中說,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時工資是140塊大洋,后來任教授漲到200塊大洋,再加上他在別的大學兼課,每月收入至少有250塊至300塊大洋。“他去世后家里的財產僅有1塊大洋。由于沒錢安葬,只好舉行公葬,也就是向公眾募捐的形式安葬。”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80塊大洋作為活動經費。此外,他還會向窮學生仗義疏財。每到發工資時,李大釗就會領回來一把欠條。后來,為了不讓李家斷炊,北大校長蔡元培只好囑咐會計科每月從李大釗的工資中拿出50塊大洋,交給李夫人。
李大釗的高尚品質感染了許多人。在為李大釗舉行公葬的募捐中,就連政見相左的汪精衛也捐了1000塊大洋。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_,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李大釗英勇就義時年僅38歲。
李亞中說,“祖父被殺害后,一家人顛沛流離。父親李葆華為躲避抓捕,在友人的幫助下東渡日本,考取了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物理化學系,還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李葆華中斷學業,憤然回國,并未獲得學位。
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篇4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泛舟于歷史的___,讓你我笑看古今英才。
永遠的紀念——屈原
悠悠數千載,爾今又一年。那一汪渾水,是你的濁淚嗎?以你屈原的文韜武略,后世百代有幾人能與你同敵?為了一個冥玩不靈的楚王,投江自盡,讓晚輩們在感嘆惋惜之余看到了你那灼熱的愛國心。五月的粽子,屈原公啊,一定能嘗到后人們虔誠的尊重!
三國亮點——諸葛亮
“運籌與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諸葛孔明在三國橫空出世,用兵作戰,巧妙用計,忠心耿耿,讓周郎自嘆庸才。你知出知入,剛柔兼濟,智慧過人,實乃智慧的化身,成就了“智美”的傳說。
歷史光環——司馬遷
是誰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是誰忍受宮刑之苦而堅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是你啊!司馬遷!是你的堅持,我們才能追溯到上至30的歷史革新;是你的不茍,時代才進步得如此神速。我想,這最眩目的勛章應永遠在你的襟上定格!
中國古代不泛英雄好漢:陳勝、唐雎、韓信、勾踐——但歷史的長卷上也沒有冷落女子!
“誰說女子不如男?”對了,說這話的正是替父充軍的花木蘭!你看那豪門楊家將,個個女子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那解憂公主王昭君,為了和平離開國土親人遠嫁外族;西施不也成就了“東吳三千可吞吳”之舉嗎?還有貂禪、楊玉環——中國何時少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
黃繼光、邱少云、_____、____這些名字響徹中國;魯迅先生雖無什么壯舉,卻用他的筆鑄成了新中國的防護網;江竹筠、宋慶齡柔和的外表下裝著剛強的愛國心;那任長霞、賴寧不是我們祖國的好兒女嗎?
最后,引用____的話:“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歷史偉人建設先進事跡精選篇5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知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但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