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
通過傳承和弘揚歷史偉人事跡,可以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1
凌晨4點多,在橙黃色的燈光照耀下,一道影子幽幽從遠處走過來。
慢慢地,“影子”走到小街上,手里緊握著一個掃把,不停地在地上劃來劃去。“啊!”看清了,她是一個清潔工,五十來歲的樣子。她掃呀撮呀,將成堆的垃圾撮到垃圾車里,她是誰呢?她是張阿姨。
天漸漸亮了。忙了大半夜,張阿姨該休息一會兒了,她坐在花壇邊用手當梳子,捋了又捋頭發,不停地把頭發往腦后梳。唉,五十歲的人就禿了頂,額頭上方有一塊小碗口大的地方沒長頭發,露出白色的頭皮。
氣溫高達37攝氏度。張阿姨大汗淋漓,眼睛都睜不開,她拿出毛巾擦了擦汗,抹去眼角的汗漬,然后從塑料袋里掏出一個水壺。剛喝上兩口,水就沒了,她端起水壺,仰起頭,壺底朝天,把壺里最后幾滴水倒進嘴里。
太渴了,這幾口水遠遠止不了渴。張阿姨緩緩走進一家便利店,在柜臺前左挑右選,選了一瓶農夫山泉,問老板價錢。老板告訴她要兩塊錢,張阿姨猶豫了一下,抿了抿嘴離開了便利店。經過一間公共廁所,她走進去,打開水龍頭,接了滿滿一瓶自來水,“咕咚咕咚”地喝了大幾口。
中午時分,張阿姨坐在花壇邊吃起了午餐。她從隨身帶的塑料袋里拿出一個饅頭,正準備吃,抬眼看見對面墻角坐著一個餓得皮包骨的流浪漢,她不假思索地走過去,分給他一半饅頭。
連兩元錢的一瓶水都舍不得買,這已經夠可憐夠節省了,對別人卻很大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一半的午飯分給流浪漢,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張阿姨做的這些看上去輕松、平常的事,對很多人來說,卻很難很難,比如四點鐘起床,打死我只怕六點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不管是揮汗如雨的`盛夏,還是滴水成冰的嚴冬,張阿姨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她平凡嗎?不,她很偉大。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2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奮好學,博覽圖地志。由于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從22歲開始出游,前后經過32年,足跡北至燕晉,南達云貴和兩廣,名山大川幾乎沒有不到過的。在游歷之時,他嘗盡了千辛萬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過;嚴格酷暑,他都未間斷過;忍饑挨餓的境況,他常碰到。他常常拿著一根幾尺長的.鐵棍,去登山,去探尋險境。城墻邊,枯樹下,點燃一堆柴草,借著火光就寫他的游記。終于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3
“天王巨星”蘇東坡
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蘇東坡游覽西湖時,忽然著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著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著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贊嘆,李琪也了卻多年心愿,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于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墻,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翻圍墻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云,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郁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里,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后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為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后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4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被所有人公認的一個小笨蛋,笨到同學們見到他就議論紛紛,笨到老師也覺得他無可救藥了。可是呢,愛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沒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奮”!
在手工課上,別的小朋友都交了一個個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卻交了一個工藝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話他。老師也諷刺他:“我看沒有比這個更糟糕的東西了!”可是愛因斯坦卻拿出了兩個比這個更加糟糕的小凳子,這時,老師和同學們驚呆了,也由此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這是愛因斯坦的成長過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奮,他的收獲是得到了同學和老師對他新的看法;長大了以后,愛因斯坦更加勤奮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諾貝爾獎、以及許多數都數不清的獎項。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5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公元1451一1506年),是熱亞那人,他自幼喜歡讀書,更喜歡航海。
他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想象中的地球比實際的要小。他認為,從歐洲的大西洋沿岸航行一直向西,不久就能到達亞洲。后來,他的遠航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資助。
公元1492年,按著他的航海計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哥倫布一行,在海上歷盡艱險,終干到達了古巴、海地。他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哥倫布的船隊由三艘不大的航船組成,航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印度、中國等地。為此,他還隨身帶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的信。其實,當時中國早已建立明朝了,這時西歐人還以為中國是元朝,君主是馬可·波羅所說的大汗。
哥倫布率船隊在海上航行了兩個多月后的一個晚上,他們在船上突然發現遠處有亮光在閃動。原來他們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嶼。島上人熱情而又奇怪地接待了他們。以后,哥倫布又三次航海,曾到過中飛南美洲一些沿海地帶。他的船隊沿地球轉了一圈又回到原出發地,他的成就轟動一時。不僅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的,而且還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歷史上的壯舉,對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起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忌妒者大有人在。他們干方百計抹煞哥倫布的偉大創舉。
一次,在西斑牙的一個宴會上,一些達官貴人攻擊哥倫布。他們以挑釁的口氣說:“哥倫布先生,你航海發現新大陸,這沒什么了不起的,在我們看來,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任何一個人,繞著地球轉,都會發現這個事實的,即使是個呆子,也會看見這么一大塊土地的。”這個人說完,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隨著哄笑起來。
哥倫布從容地反問一句:“諸位都以為那是一件平常的事嗎?”
那些人厚著臉皮說:“不錯!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說話時,哥倫布發現餐桌上的盤子里還有一只雞蛋,他靈機一動,接過話頭說:“那好吧。你們看,這里有只雞蛋,我們不妨做個試臉。先生們,你們當中誰能把這個雞蛋豎立起來?”
這些達官貴人先是一愣,接著,都搶先去試,但誰也沒能把雞蛋豎立起來,口里還叫嚷著:“這是不可能的事!”
哥倫布一聲不響,當即拿起雞蛋,輕輕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點雞蛋尖頭的外殼硬皮,雞蛋便牢牢地豎立在桌上了。他以一種藐視的口氣說:“諸位辦不到的事,我不是又辦到了嗎!”
這些愚腐的達官貴人哪肯服輸,大聲嚷道:“用你這種辦法都能把雞蛋豎立起來,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哥倫布絲毫不示弱,他用力說道:“是的,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剛才你們卻誰也沒想到。”他站起身,嚴肅地說:“即使是最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關鍵就在于創先。”說完,憤憤離席而去。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6
在我的書櫥中,有各種各樣的書。但我最喜歡看的書還是《歷史人物故事》,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人物。寒假閑暇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品讀一番,它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
這本書是由宏云主編的,書中無論是治水英雄大禹還是愛國詩人屈原以及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都讓我非常敬佩。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國家不惜一切個人代價。其中《東北抗日聯軍領袖楊靖宇》這個故事讓我最為難忘。這個故事主要寫了楊靖宇率領自己的部隊同敵人斗爭,經常不顧個人安危,多次被捕,但釋放后仍忘我的工作。他的部隊沖鋒陷陣、作戰英勇。可是,由于叛徒告密,部隊傷亡很大,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頑強地堅持斗爭,同敵人周旋了幾天之后壯烈犧牲。
這本書的故事各個精彩,他們的名字將千古流傳下去,他們激勵著我刻苦學習,長大后我將用所學的知識把祖國打扮得更加美麗、富饒。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7
東漢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劉關張桃園結義之后,劉備廣招賢能異士,于是便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隆中諸葛的故事,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鉆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臥龍”。善于網羅人才的劉備聞知,高興地說:“我需要這樣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著讓你一再去請。”劉備說:“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么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說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著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說。”劉備卻說:“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托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并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說:“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著輕蔑的口吻說:“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說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愿,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于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于是諸葛亮終于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著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8
歷史人物千千萬萬,有戰功屢屢的英雄、有江湖上厲害的武林高手、有英勇無比又不失美麗可愛的巾幗英雄、也有智慧過人的偉大謀士。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那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啊!就是三國鼎立、聰明過人、人稱智多星的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隱居鄉村,后來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把他請到了劉備的陣營。
原來劉備的兩個義弟非常不滿諸葛亮,因此處處和他作對。可一次戰役改變了關羽、張飛。他的看法,那就是——長坂坡之戰,諸葛亮的聰明確實讓關羽張飛刮目相看、甘拜下風,當然最高興的是劉備。因為請到了這么聰明的謀士,還不愁統一江山?在吳國也有一位聰明的人叫周瑜,也非常聰明,但就是小氣,枉送了這么一位英勇聰明的大將,他一聽說蜀國也有一位聰明的人,就很生氣。把他叫到吳國對她說“孔明兄,咱們兩國除了魏國很輕松,但我們卻少箭,你去造十萬支箭,給你十天時間,造不好可要砍頭!”諸葛亮一聽說“周兄,十天時間太多了,三天就夠了。”說完一陣仰天長笑,離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第二天,諸葛亮就去找魯肅向他借十萬支船、稻草人,魯肅一聽立馬借給他,又不解的問“孔明,你能告訴我船、稻草人和造箭有什么關系?”諸葛亮神秘一笑的說“想知道答案嗎?那請君卯時到江邊來。”到了晚上,船到了曹營,突然一陣急促的鼓聲,曹操嚇了一大跳,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魯肅一看恍然大悟,連忙稱贊諸葛亮聰明,就這樣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有了十萬支箭。
諸葛亮聰明吧?諸葛亮就以七個字,氣死了周瑜,這七個字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既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又體現了周瑜的小氣。
諸葛亮超凡的智慧、偉大的人格,他的聰明著眼于國家大局百姓大利。他的智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的思想精華,而我們要發揚這種精神,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喜歡歷史,我喜歡歷史的原因是因為我被這些人物的的形形色色被吸引,在我認識或者也可以說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中有許多的人物,比如:項梁、項羽、劉邦、韓信、司馬遷、李世民、武則天等。好了,再多的歷史人物,我就不多說了,我就說一下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也就是我們都很水洗的武則天。
我是一名女生,學了歷史這門課,如果我穿越時空來到唐朝,來到武則天統治時期,我不禁意道:雖說武則天是一個女人,但是在那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時代里,武則天卻成功的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的確不容易,我們現在雖不討論她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飽受是人另類的眼光沒才走到人生的最高地位,那就是文人之上,擁有九五之尊身份的皇帝,可說一下她給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她給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她大力提倡科舉,把武舉也帶出來了,也出現了殿試,也培養了很多人才,比如狄仁杰,他在當時社會破了很多奇冤案,受到人民的愛戴。
她是一名女子,她是如何成了最終的.勝利者呢?她出生富貴人家,她是才女,可是她的一生有是如何呢?今日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她因父親的原因,被李世民招進宮,封他為才女,后來李世民逝去,因為后宮職工所有女子如果被混各地臨幸,就要去皇家守廟當尼姑,隨意她也在其中,也就去當了尼姑。
后來被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也就是歷史上的唐太宗,看武則天多才多藝,又看司馬遷悲憤交加,曾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一生,但一想到父親的囑托,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對自己說:“人總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恥辱`、痛苦埋在心底,重新攤開竹簡,在上面寫下了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完成了現在人人傳頌的輝煌巨著——《史記》。
這部著作,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并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那整個生命寫成的閃耀著光輝的著作。
司馬遷的故事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無論受到多大的打擊與挫折,都要相信自己,相信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繼續。我們要活得有意義,活的重于泰山,不能輕言放棄自己的理想,否則就像司馬遷說的一樣,活的輕于鴻毛。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9
1746年,鄭板橋上任山東濰縣知縣。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閱公文,有人擊鼓鳴冤。鄭板橋吩咐衙役將擊鼓之人帶上堂來。擊鼓之人是一個啞巴,跪在地上呈上狀子。
鄭板橋細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啞巴原來會說話,5歲時生了一場病才失聲不能說活,但耳朵卻好使。啞巴有一個同胞哥哥,父母相繼去世后,留下一大筆財產,其哥哥想獨吞家財,便狠心地將啞巴趕出了家門。前任縣令因啞巴的哥哥拒不承認啞巴是他的胞弟,又苦于沒有證據,對啞巴的告狀不予理睬,啞巴每次去衙門告狀,都被杖責趕出。
鄭板橋受理了此案,當即傳啞巴的哥哥到堂。啞巴的哥哥還是像以前一樣說啞巴不是父母的親生骨肉,是父母從外面撿回來的野孩子。啞巴父母已經去世,無人作證。鄭板橋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啞巴的`哥哥是不會認賬的,只好宣布退堂,擇日再審。
鄭板橋略一思索,便有了辦法。待啞巴的哥哥離開后,他叫住啞巴,對他說:“你從今天開始,守在你哥哥門前,一見他出門,就上去狠狠地扭打他。”
啞巴眨著眼睛,疑惑地看著鄭板橋,搖搖頭,意思是不敢這樣做。
鄭板橋說:“你不要有任何顧慮,盡管照我的話去做,出了問題有本官為你作主。”啞巴這才點頭離去。
啞巴果真按鄭板橋教的方法去做了。他守在哥哥門前,看到哥哥出來,就拿著一個木棒沖上去把他打得頭破血流。隨后幾天又再次毆打哥哥。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啞巴的哥哥被追打得沒法,不敢出門,只好到縣衙來告狀:“啞弟不尊禮法,多次毆打親兄。”
鄭板橋傳啞巴到堂后,開始審理此案。鄭板橋問啞巴的哥哥:“啞巴出手傷人,其罪不小,本官一定為你主持公道,還你安寧。但依照我大清律條,毆打你之人如果是外人,只作一般斗毆論處:如果是親兄弟則須嚴加懲處。請問,啞巴是你的親兄弟嗎?”
啞巴的哥哥不知是計,只想趕快嚴懲啞巴,免受其繼續毆打,他盯了啞巴一眼后說:“他是我同胞兄弟。”
啞巴的哥哥說完望著鄭板橋,等著他的宣判。沒想到鄭板橋厲聲喝道:“既是你親兄弟,為何不將父母留下的家財分一半給他?分明是存心獨占!”
“這……這……”啞巴的哥哥一下傻了眼,方才明白落入了縣令設置的圈套中。鄭板橋當即差人押著他倆回家,清點家財,對半平分。啞巴終于得到了他應得的那一半。
歷史上的偉人事跡材料篇10
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稱之為"超人"。李嘉誠不僅是創業精英、商界巨頭,而且在其創業發展路上,并購多家公司。可以說,李創業之路就是一條并購之路,其創業和壯大與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企業分不開。李嘉誠的并購之路同其人生經歷、創業經歷一樣倍受世人關注。
艱辛與成功的創業經歷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先生誕生于廣東省潮州潮安縣。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并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超人"美譽與并購經歷
叱咤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這個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統領著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如地產、港口貨運、超級市場、基建、電訊、酒店、保險、水泥、電力、網絡等等,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而李嘉誠本人也榮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杰出的企業家之一。這一切,使他贏得了超人的美譽。
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旅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善于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們稱之為"超人"。
而其企業發展壯大與其兼并和收購其它公司有關。1974年4月,成功收購美資永高公司,接手經營香港希爾頓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島的凱悅酒店,并相繼購入虎豹別墅及其他多項地皮、物業。1978年9月5日,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了"黃埔"公司9000萬股股票,同年,還收購了英資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年7月,"長實"與中資僑光公司聯組宜賓地產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鐵路維修站上蓋發展權,并成立中國(香港)水泥廠(1982年投產)。是年9月25日,"長實"贏得和記黃埔公司控股權,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黃"執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誠出任"和黃"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與"首鋼"聯手收購香港東榮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北京長城飯店等七家大酒店,擁有51%的股權。1985年,購入加拿大溫哥華世界博覽會商業中心,斥資百億港元,興建規模龐大的商住住宅群。
經過不斷發展壯大,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國際集裝箱貨柜碼頭業和投資發展的舉足輕重的集團公司。市值已超過2700億港元。業務經營范圍包括地產發展、金融、貿易、貨柜碼頭、運輸業、能源、電力、通訊、衛星廣播、酒店業、零售業等。李嘉誠及其"長實"財團的事業走向世界,在亞洲、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均有可觀的事業發展。在1997年7月17日的美國《福布斯》雜志上,李嘉誠則排名第15位,并被列為"全球十大創意和成功商人"之一。據近期的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1999年6月23),"全球富豪榜"前100位中,李嘉誠位居第13位。
目前,李嘉誠雖然已經讓其長子李澤鉅掌管"長實"、"和黃"集團的事務,宣稱自己不再問津商界之事,但是其在商界的影響猶存。20__年,旗下網站展開收購,一并收購羊城晚報、163電子郵局,以及在沃達豐收購曼內斯曼中賣掉Orange公司凈賺近100億美元,徒顯老當益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