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你看過哪些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篇1】
王顯裕,來自吉安市萬安縣一個偏遠的農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顯裕看來,生他養他的農村更適合自己的發展,大學生創業典型王顯裕:養殖讓我扎根農村。于是他回到農村發展養殖業,從養竹老鼠到養豬、養鵝、興辦小型飼料廠,初步形成綜合養殖規模。他用自身的創業經歷告訴大家: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農村也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王顯裕來自吉安市萬安縣一個偏遠的農村,他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學生之一。2004年從東華理工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畢業后,滿懷信心去到深圳尋求發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幾經挫折,王顯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軟件工程師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電腦維修店做兼職。有一次,王顯裕和客戶起了爭執,最后卻以挨打、陪錢、道歉收場。通過這件事情,王顯裕發覺自己單純、憨厚的性格很不適合在城市生活。或許,熟悉的家鄉更適合自己,他便開始留意一些適合在家鄉發展的項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時,王顯裕品嘗到紅燒竹老鼠的菜肴,就業參考《大學生創業典型王顯裕:養殖讓我扎根農村》。就這樣,他看到了商機:家鄉有著豐富的野生竹老鼠資源和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價格高,大小餐館需求量大!養殖這個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說干就干,他回到家鄉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窩,買鼠種。養殖就這樣正式開始,他也從一個IT人士變成了一名養殖戶,每天穿梭于各個飼養間,投放飼料、清洗餐具、打掃衛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時間,他的竹老鼠從當初的40只發展到現在的300只。根據竹老鼠的生長規律,它的繁殖會成幾何級數增長。雖然賣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銷售額只有不到2萬元,但感到高興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實現產值十幾萬元。
飼養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蘆葦等粗飼料以外,還要給它們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麩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會變質;少了又不夠吃。為了能使精料供應正常,又能實現多元化經營,王顯裕便興建了養豬場和飼料廠。如今已初步形成綜合養殖規模。雖然目前的規模不大,但一年后將可以發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豬2000頭、鵝2萬只,產值超過400萬元,同時也可以帶動周圍鄉親一起致富。
王顯裕說:“雖然農村的創業條件艱苦,但我無悔,因為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找準了發展的方向。我認為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只要是適合自己發展的,那么農村和城市一樣,都有我們施展才華的空間。”
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篇2】
X年以來,X縣拉開精準扶貧的序幕。萬名干部紛紛投入到這場歷史性的脫貧攻堅戰中,跋山涉水,走村串戶,深入幫扶貧困群眾。這片紅色土地上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處可見艱苦奮斗的干部群眾。X,X街道辦事處副主任,X縣人大代表,是這群戰斗在扶貧第一線眾多干部中的一員。
積極應對,務實扶貧顯真情。在基層工作了二十年的她,參加了征地拆遷、社會___、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也時常協調領里糾紛,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等。面對幫扶名單上確定的兩戶貧困戶時,如何對接精準貧困戶,初始腦海出現一串串問號,但她沒有膽怯和退縮,加緊腳步迎難而上,第一時間熟悉和掌握貧困戶資料,分析貧困戶的家庭狀況,積極協調解決現實困難。
鐘某,四十歲未娶親的單身漢,常年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將就生活,一開始X的來訪,表現出謹慎和逆反的心理,“我生活過的很開心,不需要什么幫扶,不要你們假惺惺的關心”,對于這樣不上進、不求發展的懶漢,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明白扶貧先扶志,幫其重拾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觀念,才是當務之急。于是,她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這個“精神貧困”戶家,講解扶貧政策,宣傳正能量,用身邊積極的人和事來鼓舞他,感染他,幫助尋找致富門路,聯系外出務工,現在,他不僅住上了嶄新的安居房,還在義烏務工,一掃往日頹廢、浪蕩的面貌。“扶貧政策真是好,我要多賺點錢好娶老婆成家過日子。”貧困戶的感慨讓她的心里暖暖的。
X包片的X家毗鄰鄰縣,交通不便,只有一條狹窄的水泥路貫通村莊。前期多次進村走訪,了解了老百姓的抱怨和期盼,借著精準扶貧的東風,村里拓寬了主干道,通上了自來水。張家的困難,李家的需求都會向她傾訴,她從不生硬地推諉,盡力地去解決去疏導。如今從村頭到村尾,無論走到哪,都有群眾熱情的笑臉,滾燙的茶水。“要讓老百姓覺得你是自己人,有空就去村里逛逛,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改變和便利,所有付出的勞動都是值得的。”
主動作為,扶貧政策記心上。X的扶貧攻堅是以“兩不愁三保障”作為落腳點,切實保障貧困戶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住房、教育和醫療有保障。在單位,X負責教育扶貧業務,她通過不斷的摸排和上戶走訪,掌握了街道教育扶貧的各項數據臺賬,針對貧困戶的教育資助,逐戶、逐人核對,確保資助應享盡享,不漏一人。有輟學的貧困戶,因人施策,為他們量身打造合適的教育學習方案。在第一次見到蔡家貧困戶X時,盡管事先了解到X因厭學而輟學的情況,但對于他表現出來的靦腆和抑郁,還是頗為震驚。通過與這個見到陌生人就低頭的少年多次溝通交流,了解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努力克服心理阻礙,終于將他勸回校園,欣喜地看個少年能戰勝自己內向的性格,重新樹立生活信心,完成了義務教育,順利進入高中,繼續學習。
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篇3】
__,男,中共黨員,__縣__鎮__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找準增收產業,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帶領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在產業扶貧的道路上鐫刻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毅與執著。
一、發展實業,投身扶貧
__從小生活在__,家境十分貧寒,生活條件異常艱苦。2017年初,這位扎根大山的年輕人,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拿出全部積蓄,成立__鎮__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毅然投身精準扶貧的大軍中。
合作社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按照“合作社+精準扶貧戶+農戶”模式,帶領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實現增收脫貧。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合作社主要發揮三項職能加快新技術應用,發展平菇、香菇菌棒加工,木耳、羊肚菌等新品種實驗種植;組織收購、銷售貧困戶種植的食用菌;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為社員及其他群眾提供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合作社成立兩年來,使周邊35戶144人受益脫貧,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成為__鎮的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帶產業、產業帶精準扶貧的路子,為__鎮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合作社創始人__也成為老百姓舉手稱贊的好人。
二、發掘優勢,選準產業
__的扶貧之路既有樸素的報恩意識,也有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更有共產黨員的政治擔當。他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投身到幫貧助貧的大潮中。__農村閑置窯洞較多,窯洞蘑菇管理相對簡單,他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發揮窯洞蘑菇投資成本小、便于管理等有利條件,可快速帶動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的產業扶貧路子。他號召發展食用菌產業,貧困戶看到種植食用菌賺錢,紛紛到食用菌基地打工。還用“專業知識+實地觀摩+參與實踐”的方式,讓貧困戶認識到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力,主動學習技術,積累種植經驗。
三、創新模式,產業扶貧
他跑遍了__鎮所有的貧困戶,深入貧困戶調查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的意愿,了解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中存在的顧慮,在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制定了__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利益連接機制。一是“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合作社完成菌種生產后,根據貧困戶勞動力狀況,將菌種發放貧困戶分戶種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享受我縣產業扶貧政策補助。每個菌棒成本5元,縣財政給貧困戶補助3元,貧困戶每棒投資2元。二是“合作社+入股分紅”模式。對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鎮政府將縣財政補助發展資金注入合作社,實行社農聯營,作為蘑菇生產的成本投資,由合作社全權負責,進行代養、代營、代銷,按期進行返還本金和利潤。
四、傳授技術,降低風險
發展食用菌產業扶貧最大的風險就是種植技術風險。由于多數貧困戶文化水平低,對種植技術的把控難于到位,管理跟不上導致產量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不僅影響到黨委、政府的形象,更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還影響到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脫貧的信心和決心。__向黨委、政府承諾,在市場價格總體穩定的前提前,合作社牢固樹立“質量為先”的原則,以食用菌的技術到位確保食用菌的產量,在生產菌棒中,__親自把關生產環節技術標準,由于高標準規范備料質量,確保了菌棒的高質量生產。
五、真心扶貧,帶動脫貧
發展食用菌種植,最大的投資是勞動力資源。__扎根__村,他帶著真心扶貧,真扶貧、扶真貧。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合作社最大限度讓利與貧困群眾,貧困群眾通過加入發展食用菌種植,償到了甜頭,大家紛紛加入到發展行列中,一個大而強的綠色食品產業正在__鎮形成。而__貧困群眾通過發展食用菌種植走上了致富道路。截止目前,合作社累計帶動35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3戶分戶種植菌棒1.2萬棒。食用菌長勢良好,預計可以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合作社社農聯營發展的31戶貧困戶種植食用菌2萬棒,預計可實現產量12萬斤,銷售收入24萬元左右,貧困戶戶均年底可分紅1000元以上,為貧困戶找到了一條持續穩定的脫貧路子。
現如今,他和很多村干部、貧困群眾都成了朋友,無論他走到哪個村,群眾十分尊重他。我們從__身上,看到了新時代一個優秀黨員不忘黨恩、理想高遠;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關愛弱勢、回報社會;保持本色、一身正氣;樂于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品質,是村民的貼心人和致富帶頭人。
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篇4】
在其上任以來,時時以共產黨員的八條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群眾的饑苦裝在心中,從不強調個人榮辱、得失,務實于本職工作,使本村的經濟明顯好轉。村積累穩中有升,現村集體存款8萬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中,他能積極投身于其中,時刻以___精神和“___”重要思想為指導,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慶先村38戶貧困戶基本脫貧,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__年慶先村共有250戶看上了有線電視,有220戶用上了程控電話,為全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設,提高支部一班人綜合素質
李春山接任支部書記后,深知要想發展本村經濟,必須取得村民對本屆黨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政策理論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會一課”集中輔導統一學習。共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十五次,在培訓班上鎮黨委書記孫昌順同志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為題進行輔導;八一農大教授講解烤煙的栽培技術。在學習中,全體黨員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經常性的學習、受教育、學習新科技,才能增強為村民服務的本領。
(二)是村“兩委”的主要領導帶頭學。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認真記學習筆記,寫心得體會,農閑多學,農忙少學,做到雷打不動。由于村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帶動全村黨員主動、自覺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增強了理論水平,提高了幫富致富的能力,對“___”的理解也不斷加深,思想素質不斷提高。同時李書記還率先走入村民中,與之談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對黨支部還有哪些意見和要求,并誠心請村民為本村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在其帶領下黨支部成員都能走近村民,確實了解村民的饑苦,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使村民增強了對黨支部及黨員的信任度,為其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烤煙生產,發展特色經濟
李春山同志緊緊把握發展農村經濟產業,從增加農民收入,努力為村民要效益這個工作重點入手,積極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去年春耕期間,許多貧困戶缺乏資金,無力購買春耕生產所需的農藥、化肥。李書記了解情況后,經過多方奔走,先后與農技站、鎮供銷社及個體農資店取得聯系,為村民解決了10萬多元的農藥、化肥,使村民及時、順利的完成了春耕生產,受到村民的一致贊揚。李春山同志就是這樣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處處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今年春耕期間又為農戶解決了7萬多元的農藥化肥,使今年慶先村的春耕生產得以順利完成。
多年的農村工作經驗告訴李書記,單靠種植大糧作物想脫貧難,慶先村交通方便,土質好,很適合烤煙種植,而且市鎮為擴大烤煙生產,每年都給予優惠政策。慶先村距烤煙收購站較近,發展烤煙生產大有可為。可目前的農民一缺資金、二缺技術,怎么辦?一連幾個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著,自己領航包扶的那幾戶的條件他很清楚,一個想法在大腦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幫扶對子中頭腦固執的思想工作,并與信用社和農技站取得了聯系,為烤煙戶解決了5萬元貸款,十余噸化肥,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經過他和煙農的一年的辛苦勞動,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烤煙畝產220斤,均價3.17元。他的領航戶一年脫貧,并全部還清貸款,很多農戶嘗到了烤煙的甜頭,今春又有5戶要求種植,烤煙面積由去年的650畝,發展到800畝,烤煙生產在慶先村前景喜人,成為慶先村的支柱產業。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家中事務,自家的農活常常是無暇顧及,妻子經常說:“這個家是我一個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親的人,他們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從來不管。”聽到妻子的埋怨,他總是微笑不語,因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領航工程推動三個文明全面發展
通過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慶先村黨支部在支部書記李春山同志的帶領下,去年43名黨員與38名農戶結成了領航對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領航的隊伍中。其中有8戶一年脫貧。全體黨員和村組干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事情增多了,從而增強了農村黨員干部幫貧致富的能力,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整個黨支部的向心力、戰斗力。全體黨員干部經過認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確定了下一步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和措施;一是發展養殖業,全村養奶牛12頭,黃牛728頭(其中:改良牛190頭),養羊戶共24戶,共養羊1700多只,養豬1500頭,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據慶先村的實際情況,利用地處潛山區的優勢,大搞退耕還林,建造綠色銀行。截止__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畝(其中人造林600畝,經濟林800畝,同時利用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有20戶栽種了果樹,22戶栽種草莓,7戶種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優勢,慶先村有一批養殖業、種植業等方面的技術骨干和致富帶頭人,可以為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骨干帶頭作用。通過全體黨員干部的齊心協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使慶先村的經濟水平和集體集累有了長足的發展。
與此同時李春山同志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員“領航工程”活動,開展了黨員與農民搞好“一帶十”式的對接“領航小組”,積極為農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溫暖,帶領農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為使“領航工程”工作持久穩定,不走過場,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領航工程”記錄簿,實行黨員與困難戶進行幫扶活動 ,確定了“領航”任務、目標及“領航”任務目標的落實情況,任務目標一定三年。
通過“領航工程”這一載體,伴著“___”重要思想的進一步學習,以支部書記李春山____的慶先村黨支部,在“領航工程”活動中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共解決生產、生活資金累計20余萬元,解決修道等急難問題10余件。慶先村黨支部也先后多次被鎮里評為先進黨支部,李春山同志__年榮獲密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__年榮獲密山市優秀黨支部書記稱號;__年榮獲黑臺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個人;__年又榮獲黑臺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個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實干精神帶領慶先村村民去打造一個輝煌的明天。
產業脫貧致富事跡材料【篇5】
趙安榮,女,1966年4月出生,共產黨員,柞水縣豐北河鎮豐河村農民。務農之余,1984年高中畢業后曾任該村小學民辦教師等,2014年9月,擔任豐河村文書。曾獲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縣“三八”紅旗手、全縣“五好家庭”等榮譽。
一名樸實的農村婦女,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通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當地實際,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帶頭發展白皮松苗圃種植,并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帶領周圍群眾致富,她思想進步,刻苦鉆研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在當地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優秀新型農民。
一、白皮松苗圃種植,示范帶頭大家樂
在黨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趙安榮帶頭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進行了白皮松苗圃種植,為了很好的掌握這一新型種植技術,她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白皮松苗圃種植技術培訓,并專門購買有關白皮松苗圃種植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經過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種植終于取得了成功,畝產增值達20%以上。看到這種情況,周圍的鄉親們有點眼熱了。在她的鼓勵和帶動下,幾戶村民也以同樣的方法種植了白皮松。雖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種植的經驗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趙安榮一方面不斷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閱、購買白皮松種植方面的資料和書籍,并對其他幾戶村民進行技術指導和幫助,經過這幾年時間的精心管理,他們的`白皮松苗圃種植得到了成效。通過幾年的管理實踐,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種植技術,成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種植能手。與她同時栽植的幾戶群眾收入也一直相當可觀,曾強了他們的信心。由此便調動了周圍群眾進行白皮松苗圃種植積極性,全社進行了50畝的種植示范點,全村白皮松苗圃種植面積一下子達到100畝以上。
二、創新思路,買車搞運輸
白皮松苗圃種植取得了成功,經濟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砸人認識到,光靠種地是很難真正發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領頭雁”,就必須另謀出路。經過詳細的調查,她發現,當地的運輸業,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條商機在她的腦海中閃現,于是她決定在當地搞運輸。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時,家人被他的這種大膽的想法嚇了一大跳,村里這么多人,都是老老實實種地,不也過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從地里刨出來的幾萬元錢去跑沒有一點把握的運輸,萬一賠了怎么辦?實無必要抓注一擲再冒風險。無奈何趙安榮吃了秤砣鐵了心,開弓難有回頭箭,始終沒有“商量”的余地。好在這次抉擇沒有辜負她的一番苦心,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不僅獲得了高額利潤,更為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
三、共同富裕,不忘幫富“窮親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種植,發展好運輸業的同時,她沒有忘記村上的貧困戶,時時關心這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趙安榮不知為別人花了多少錢:有的貧困鄉親蓋房子缺錢,她“贊助”2014元;村里哪個有病無錢醫治,她就主動送去醫藥費……,趙安榮夫婦義務贍養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頤養天年。她資助的4名貧困學生,其中2人已大學畢業;村里的貧困人,也漸漸脫離了生活的窘境。咱是黨員,就該切實為鄉親們做點事。
趙安榮搞運輸贏得了豐厚的利潤,雖然讓村里人看的眼熱,但誰也沒有勇氣去試一試。為此,古道熱腸的李____親自登門勸說,向他們傳授經驗,并把自己的貨運信息提供給他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勸說下,豐河村村民石學軍、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來運輸。
每當提起趙安榮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夸口稱贊。她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聰明的人從不等待機會,而是主動地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利用機會,只有踩在機會的肩膀上,才會取得更高的成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搶抓機遇,不放棄、不氣餒,勤奮刻苦,踏實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