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甲子士禍的歷史
引言:朝鮮王朝時期,勛舊派與士林派矛盾尖銳化的過程中,發生的第十代國王燕山君為其生母報仇的事件,發生于燕山君十年(公元1504年)四月。當年是農歷甲子年,因此稱燕山君屠殺士林派的事件為“甲子士禍”。
朝鮮甲子士禍的歷史
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在位1494年-1506年,是李氏朝鮮第10代君主,第11代君主朝鮮中宗的同父異母哥哥。是第七代君主朝鮮世祖的曾孫,也是朝鮮歷史上第一位廢君。
燕山君原本隨順祖母仁粹大王大妃崇信佛教,仁粹大妃去世后,態度一轉,開始和太宗、世宗一樣對佛教加以破壞。他撤去三角山藏義寺佛像,趕走寺內僧侶,將教宗首剎興德寺的佛像廢去,寺院改為官用。1504年,他還廢掉朝鮮禪宗首剎興王寺,移佛像至檜巖寺,改圓覺寺為妓院;自高麗以來所舉行的僧科制也被迫廢止。不久,興天、興德寺相繼被焚,禪宗、教宗本寺俱毀,宗務轉移他處。
燕山君
他不喜歡儒家文化,所以經常都與尊崇儒學的百官發生沖突。他任內曾發生兩次士禍,分別為1498年的戊午士禍及1504年的甲子士禍。其中甲子士禍的成因,是燕山君聽信外戚官員任士洪讒言,追捕與生母尹氏案件相關人士并加以殺害。燕山君常帶官妓到處游玩,并對進諫功臣一個個施以酷刑,是李氏朝鮮史無前例的極惡無道、冷酷無情的君主。
朝鮮王朝時期,勛舊派與士林派矛盾尖銳化的過程中,發生的第十代國王燕山君為其生母報仇的事件,發生于燕山君十年(公元1504年)四月。當年是農歷甲子年,因此稱燕山君屠殺士林派的事件為“甲子士禍”。
1479年,朝鮮王朝第九代王成宗因王妃尹氏(燕山君生母)生性忌妒和行為不軌等原因將其廢黜,翌年賜死。 第十代國王燕山君即位后,荒淫殘暴。奸臣們往往利用燕山君的個人好惡,誘導其感情,最后達成自己的目的。甲子士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燕山君十年(公元1504年)四月,揮霍奢侈的燕山君由于財政窘迫而將手伸向腰纏萬貫的勛舊派大臣身上,受到勛舊大臣的抵制,因而燕山君對不順從的勛舊派心懷怨恨。燕山君伺機要鏟除這些令自己心情不快的大臣。而順水推舟的外戚任士洪舉發燕山君生母尹氏被廢的真相,為燕山君火上加油,意圖借助燕山君之手鏟除部份勛舊大臣。盛怒之下,燕山君一氣殺害成宗大王淑儀嚴氏、鄭氏以及兩個弟弟安陽君和鳳安君,甚至對指責其暴行的祖母仁粹大妃也不手軟,一并將之殺害于昌慶宮景春殿,可謂喪心病狂之極。燕山君要把廢妃尹氏追崇為王妃,和成宗配祀,可是權達手、李荇等反對。燕山君把權達手處以斬刑,把李荇流放。燕山君還將當年贊成廢死尹氏的尹弼商、李克均、成浚、李世佐、權柱、金宏弼、李胄等都處以死刑,韓致亨、韓明澮、鄭昌孫、魚世謙、沈澮、李坡、鄭汝昌等處以剖棺斬尸。 甲子士禍中燕山君瘋狂地對大臣大開殺戒,甚至不分勛舊與士林(士林巨頭金宏弼、死去的勛舊大臣韓明澮等均受牽連),仿佛烈性炸藥一般瘋狂爆發。視朝臣為肉中刺的燕山君試圖通過士禍殘害士類來殺雞儆猴,迫使其順從,此后其行為日益放蕩,使他一步一步走向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