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的垓下歌有什么含義
垓下之戰,劉邦取得最后勝利,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也為漢家天下四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垓下之戰的垓下歌有什么含義,歡迎大家閱讀。
垓下之戰的垓下歌有何含義
垓下歌》告訴我們的是,無論是誰,無論他曾經是如何的不可一世,如果他沒有按照歷史發展的軌跡去辦事,沒有順應民心去作為,那么迎接他的一定最終還是滅亡。歷史的腳步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擋,項羽再能力拔山河,在當時也只能“奈若何”了。不知道當時,在項羽的心里有沒有想過,如果當時在鴻門宴上,自己聽了范增的話殺了劉邦,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是歷史是公平的,誰也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一切如果都不會成為現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垓下之戰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另一個“歌”,這個“歌”就是楚歌了。楚歌和垓下歌并不是同一首歌,楚歌指的是楚國當地的歌曲,當然楚歌也是壓死項羽這頭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垓下之戰與白登之圍
垓下之戰是于公元前202年發生的,是楚漢戰爭的一部分,是項羽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在垓下發生的一場戰略性的戰斗。漢軍的主力是韓信率領的30萬大軍,楚軍在初戰被漢軍擊敗,但是漢軍也受到了較大的損失,在僵持中漢軍夜間大唱楚歌,這也是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這一成語的由來,使楚軍士氣崩潰。最終項羽在漢軍的極大阻撓下渡過淮水,但是僅剩下28騎,最終項羽一人斬殺了數百漢軍,最終自刎于烏江,宣布漢軍獲得楚漢戰爭的勝利。
白登之圍是韓信反叛,同匈奴一起攻打漢朝,漢高祖劉邦身為漢朝皇帝,決定親率32萬大軍出征攻打匈奴和韓信,在初次交鋒時就打敗韓信軍隊,并且使其遭受嚴重的損失,之后漢軍也連戰連捷,并且趁勝追擊,但是因為劉邦輕敵,又沒有聽從劉敬的建議,犯了冒進的錯誤,出軍后劉邦與漢軍先頭部隊被冒頓單于帶領的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中,一度與漢軍主力失去聯系,在七天七夜后,糧草也基本見底,最終陳平獻奇計讓劉邦派遣使者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才得以脫困,順利撤回。
看了“垓下之戰的垓下歌有什么含義”還想看:
1.垓下之戰簡介
2.垓下之戰爆發的背景有什么
3.垓下之戰雙方兵力有多少
4.井陘之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