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政權的奠基人王導生平
編者按: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
接下來跟著小編去看下東晉政權的奠基人王導生平
王導(276—339年),字茂弘,小名阿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于魏晉名門瑯琊王氏,早年就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后建議其移鎮建鄴。到江南后,為司馬睿聯絡南方士族,又安撫南渡的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后,拜驃騎大、儀同三司。因討華軼功,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鐘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公元339年,王導逝世,時年64歲。成帝舉哀于朝堂,遣使追謚文獻;葬禮規格同霍光,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謀反并攻入建康,以王導守尚書令。王敦又提及前議,欲廢晉元帝而立幼主,為王導所拒絕,只得退回武昌。不久,元帝因憂懼而崩,王導受遺詔輔立明帝,遷司徒。后王敦病重,王導詐稱其已死,為其發喪,又派軍擊敗王含,最終平定了此次叛亂。事后,王導進位太保。
太寧三年(325年),明帝崩,王導與外戚庾亮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勸諫,執意征召蘇峻入京。不久即發生“蘇峻之亂”,后叛亂為陶侃、溫嶠所平定,王導又駁斥了眾人欲遷都的念頭,穩定了局面。
咸康五年(339年)卒,時年六十四。成帝舉哀于朝堂三日,遣使追謚曰文獻。其葬禮規格同霍光,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王導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鐘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
人物生平:
當時晉元帝司馬睿為瑯琊王,與王導素來友善。王導知道天下已經開始動亂,于是全心全意輔佐瑯琊王,暗中立下了興復朝綱的意愿。元帝也非常信任器重他,兩人就像好友一樣。元帝還在洛陽時,王導總是勸說他要盡快回到藩國。
公元304年(永興元年),元帝出鎮下邳,不久遷安東,請王導擔任安東司馬,軍事謀劃,都聽從其安排。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元帝聽從王導建議,出鎮建鄴(后改建康,今南京)。王導相隨南渡。西晉滅吳以后,南方士族被排斥,仕進很困難,當然不滿意。王導想要在原東吳境內建立以北方士族為骨干的東晉,聯絡南方士族便成為極其重要的事務。
元帝初到建康時,吳地之人不愿歸附,到建康已一個多月了,士族百姓還沒有人來登門拜謁,王導為此事很焦急。正好遇上王敦來朝,王導對他說:“瑯琊王仁義德行雖厚,但名望還不夠大,你現在威望名聲已經很高了,應該幫一幫瑯琊王才對。”正值三月上巳,元帝親自出外郊游觀看人們的修禊活動,乘著肩輿,擺著全副儀仗,而王敦、王導等和一些北方名士都騎馬跟隨。吳人紀瞻、顧榮,都是江南名士,悄悄地前來觀看,見王敦、王導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驚,于是相繼在路邊施禮拜迎。
王導因而再向元帝獻策說:“古代的帝王,沒有不禮敬故老,訪問當地風俗民情,謙虛克己,來招納賢才的。何況現在天下喪亂,神州大地四分五裂,建國大業才剛剛開始,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啊!顧榮、賀循,是當地有聲望的名士,不如好好結納他們以收攬人心。這二人到了,其他的人沒有不來的。”
元帝于是就派王導親自去造訪賀循、顧榮,二人都應召而至。由此吳地之人望風順附,百姓歸心。從此之后,他們相互依靠,君臣的名分就確立了下來。
元帝過江以后還好喝酒,王導見此,經??拗鴦褡琛T鄞饝怂?,下令暢飲一番,從此就戒酒了。
自東晉至陳亡的三百年間,南方經濟上升,文化更是遠遠超過北方,這是東晉和南朝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首先創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和王導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