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擁護司馬氏政權的顧榮生平
導讀 : 榮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靈座。吳郡張翰哭之慟,既而上床鼓琴數曲,撫琴而嘆曰:「顧彥先復能賞此不?」因又慟哭,不吊喪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騎侍郎。
西晉擁護司馬氏政權的顧榮生平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顧雍孫。西晉末年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腦。弱冠即仕于吳,吳亡,與陸機、陸云同入洛,號為三俊。拜郎中,轉廷尉正,先后辟為王侯僚屬。惠帝征為散騎常侍,后為晉元帝司馬睿安東軍司,加散騎常侍,凡所謀劃,皆與榮議。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官,贈侍中、驃騎、開府儀同三司,謚號元。有《顧榮集》,已佚。
同年,安東、瑯邪王司馬睿移鎮建業(建康,今南京),顧榮獲任命為安東軍司,加散騎常侍,用作招攬江南士族的支持。司馬睿有任何政事籌劃都會咨詢顧榮的意見。
顧榮作為江南名士,又居要職,因而甚得朝野敬重。顧榮又向司馬睿推薦陸曄、甘卓、殷慶元、楊彥明、謝行言等一些未被任用的江南名士,司馬睿都采納并一一任官。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顧榮在任內逝世,司馬睿十分哀痛,追贈侍中、驃騎、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元。
公元317年(建武元年),司馬睿改稱晉王,追封顧榮為公爵,開國,封食邑。
生平經歷
會趙王倫誅淮南王允,收允僚屬付廷尉,皆欲誅之,榮平心處當,多所全宥。及倫篡位,倫子虔為大,以榮為長史。初,榮與同僚宴飲,見執炙者貌狀不凡,有欲炙之色,榮割炙啖之。坐者問其故,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及倫敗,榮被執,將誅,而執炙者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齊王冏召為大司馬主簿。冏擅權驕恣,榮懼及禍,終日昏酣,不綜府事,以情告友人長樂馮熊。熊謂冏長史葛旟曰:「以顧榮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機,不復計南北親疏,欲平海內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榮江南望士,且居職日淺,不宜輕代易之。」熊曰:「可轉為中書侍郎,榮不失清顯,而府更收實才。」旟然之,白冏,以為中書侍郎。在職不復飲酒。人或問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榮懼罪,乃復更飲。與州里楊彥明書曰:「吾為齊王主簿,恒慮禍及,見刀與繩,每欲自殺,但人不知耳。」及旟誅,榮以討葛旟功,封喜興伯,轉太子中庶子。
所獲榮譽
長沙王乂為驃騎,復以榮為長史。乂敗,轉成都王穎丞相從事中郎。惠帝幸臨漳,以榮兼侍中,遣行園陵。會張方據洛,不得進,避之陳留。及帝西遷長安,征為散騎常侍,以世亂不應,遂還吳。東海王越聚兵于徐州,以榮為軍諮祭酒。 屬廣陵相陳敏反,南渡江,逐揚州刺史劉機、丹陽內史王曠,阻兵據州,分置子弟為列郡,收禮豪桀,有孫氏鼎峙之計。假榮右、丹陽內史。榮數踐危亡之際,恒以恭遜自勉。會敏欲誅諸士人,榮說之曰:「中國喪亂,胡夷內侮,觀太傅今日不能復振華夏,百姓無復遺種。江南雖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榮常憂無竇氏、孫、劉之策,有以存之耳。今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功勛效于已著,勇略冠于當世,帶甲數萬,舳艫山積,上方雖有數州,亦可傳檄而定也。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敏納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敏仍遣甘卓出橫江,堅甲利器,盡以委之。榮私于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當共成之。然卿觀事勢當有濟理不?敏既常才,本無大略,政令反覆,計無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顛覆,辱及萬世,可不圖之!」卓從之。明年,周?與榮及甘卓、紀瞻潛謀起兵攻敏。榮廢橋斂舟于南岸,敏率萬余人出,不獲濟,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事平,還吳。永嘉初,征拜侍中,行至彭城,見禍難方作,遂輕舟而還,語在《紀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