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為什么喜歡李白的詩
編者按:李白是唐玄宗詔命征召進宮專任翰林院學士。和一般官僚不同,他還進入了唐玄宗的私生活,或者說業余生活,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宴飲與笙歌并舉的夜生活。
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風流皇帝,唐玄宗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票友,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譜曲,對諸多管弦樂器也都能心領神會。好曲宜伴舞,妙舞需配樂,音樂與舞蹈原來就不分家,資深作曲家李隆基與青年舞蹈家楊玉環走到一起,琴瑟唱和,如膠似漆不難理解。問題是,他們山盟海誓的愛情傳奇,怎么會和李白產生了聯系?
原來每逢唐玄宗譜出新曲,楊貴妃總能當場編舞,親自試跳,引得宮女們爭相模仿,常常還傳入民間,成為樂坊里最流行的歌舞。偏偏有一段時間,唐玄宗靈感枯竭,譜不出曲來,他便怪罪宮廷文人獻上的歌詞太落俗套,缺乏真情實感,根本挑逗不起自己的創作沖動。恰巧此時李白在江湖上的名氣大了,他的詩篇經會稽道士吳筠推薦,也傳入宮中。唐玄宗與楊貴妃也是愛讀詩的,讀了之后自然能覺出好來。不知李白的哪首詩,居然讓唐玄宗拍案叫絕:此真天才也!
李白早期的許多作品都屬于樂府詩,有些已成為在民間紅了半邊天的流行歌曲。唐玄宗讓宮廷歌舞團照法演唱,連挺挑剔的楊貴妃聽了都覺得賞心悅目。
像唐玄宗那樣讀李白詩驚為天人的,還有賀知章。李白在天寶元年到長安,賀知章偶然讀到他的《烏棲曲》、《烏夜啼》兩首詩,未來及讀更多的,就馬上下了結論:此真“天上謫仙人也”!賀知章是把李白評為“詩仙”的第一人。賀知章了解唐玄宗,預料到熱衷于藝術創新的唐玄宗會喜歡這樣的新樂府詩,就找機會在唐玄宗面前大力推薦李白。
李白是唐玄宗詔命征召進宮專任翰林院學士。和一般官僚不同,他還進入了唐玄宗的私生活,或者說業余生活,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宴飲與笙歌并舉的夜生活。他隨時準備奉命作詩,即興發揮的應景之作,也能給唐玄宗帶來譜曲的靈感。李白與唐玄宗名為君臣,實際上相當于一對合作伙伴:一個是詞作家,一個是作曲家。
如果說李白與唐玄宗是作詞譜曲的搭檔,帶有詩友、歌友的性質,李白與楊貴妃,還發展成了酒友。每次要讓李白題詩,楊貴妃都親自給斟好酒遞過去,以資鼓勵。李白喝了美人遞過來的美酒,心里美極了,詩也寫得更美了。李白為楊貴妃寫的三首清平調,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
相關人物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漢族,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竇德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后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貪圖享樂,寵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于導致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后遷居四川。天寶初,入長安,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涂依李陽冰,未幾卒。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
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1]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