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目不識丁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唐憲宗時,幽州節度使張弘靖,部下有兩個“從事”,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兩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惡劣。他們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才散,還要讓侍衛人員大隊兵馬,前呼后擁地護送他們回家,燈籠火把照得滿街通亮,鬧得雞犬不寧。他們一不高興,就拿士兵和百姓當出氣筒,隨意打罵,耀武揚威,無法無天。
有一次,他們喝醉了酒,又對士兵大罵起來:“現在天下太平無事,又不打仗,你們這些飯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丁’字……”這話明擺著是侮辱士兵,譏笑他們沒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氣,任人指揮打仗賣命,平時貌似什么用處也沒有。士兵們聽了這些話,非常氣憤,背地議論紛紛,恨之入骨。
恰巧這時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張弘靖收到一筆犒賞士兵的經費,他從中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們知道后,都怒發沖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韋雍、張宗厚都殺了,還把張弘靖抓住,關了起來。此外,也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因為全體士兵和下級官吏齊心一致,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級衙門和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把張弘靖降職調走,這才息事寧人。
“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由此產生。由于“丁”字是很簡單、很容易認識的一個字,如果連“丁”字也不認識,當然是文化水平極低的了。所以,不識字的文盲,往往被稱為“目不識丁”,或“丁字不識”“不識丁字”“不識一丁”。
此外,令有一說,“目不識丁”之典,出自《晉書·苻堅傳》。太元七年(公元382年),苻堅宴群臣于前殿,奏樂賦詩。秦州別駕姜平子所獻詩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豎鉤寫成豎,成了“丅”字。苻堅不認識,問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說:“臣丁至剛,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獻也。”苻堅聽了非常高興,將姜平子擢為上第。其實姜平子將“丁”字寫錯了,他自作聰明所寫的“丅”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為古字,苻堅本一粗人,當然也不知為“下”字,所以還褒獎了姜平子一番。
【求解驛站】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丁,表示最簡單的字。
【活學活用】魯老太太原來~,經過兩年學習已經可以讀報紙了,真是不簡單啊。
【妙語點撥】唐朝高官張弘靖,出身名門,養尊處優,嬌必生惡。張弘靖脾氣急躁,剛愎自用,還目中無人,收受賄賂而又膽大妄為,最終激起民憤,落得個被降職的下場。這從反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正直剛正、虛懷若谷,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友誼,并獲得支持。此外,我們要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學富五車,以免貽笑大方,或被人戲耍卻不自知。
【近義】胸無點墨
【反義】學富五車、滿腹經綸、識文斷字
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白面書生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沈慶之的宋朝人。他字弘先,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將領。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后來他被封為“建武”,專門負責防守邊疆。
有一天,文帝想要向北邊擴展領土,沈慶之知道文帝這個想法后,便極力阻止文帝:“大王,這件事萬萬不可,您還記得以前幾位向北邊擴展領土失敗的事吧!大王……”
沈慶之不停地勸文帝,文帝覺得很煩,就對沈慶之說:“我不想聽了,我叫別人來跟你說!”于是,文帝找了左右兩個文官來和沈慶之爭辯。
沈慶之無奈地對文帝說:“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這段話的意思是:“大王,治理國家就像治理家一樣,要討論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奴夫,要問織布的事就要找織布的婢女。現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卻去找兩個從來沒打過仗的‘白面書生’來商量,這仗怎么可能會打成功呢?”文帝聽了大笑,但并沒有采納沈慶之的諫言。這位皇帝佬兒還狠狠地放話出來:“你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是不會再改變了!”
文帝當然沒有采納沈慶之的意見。最終打了個大敗仗回來!
后來,大家就用沈慶之說的“白面書生”用來形容年輕沒有經驗的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曉得實際應付事情的方法。
——《宋書·沈慶之傳》
【求解驛站】形容年紀輕、知識淺薄、閱歷不深的讀書人。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凈的年輕讀書人。
【活學活用】別看他文縐縐的一副~模樣,與犯罪分子較量時可是勇猛非凡。
【妙語點撥】文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即便是沈慶之這個當臣子的如何口進良言,如何情真意切,如何運用類比對自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也充耳不聞。最終,戰事落得個慘敗而歸的下場。看吧,這就是自以為是注定的悲情結局。這啟示我們,人際交往中,如果遇到異于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時,需要理性地對待之,分辨之。“偏聽則暗,全聽則明”,我們的耳朵需要傾聽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近義】文弱書生
【反義】識途老馬
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白虹貫日
戰國時期,韓國有個叫聶政的人,其父是有名的鐵匠,后被韓王殺害。聶政長大后因殺人避仇,與母親、姐姐逃到了齊國,以屠狗為生。嚴仲子是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在韓哀侯朝中供職,與同朝的輔相俠累不和。據說俠累是個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人,總是想盡辦法把政敵除掉。嚴仲子不想被俠累謀害,便離開輔國,開始周游各國,同時也在尋找可以替他殺掉俠累的人。嚴仲子到了齊國后,就聽人說聶政是個勇士,因為躲避仇家才到齊國作屠夫的。嚴仲子聽說之后便親自去聶政家拜訪他,往來頻繁。
有一次,他拿著許多好酒到聶政家,為聶政母親賀壽,還送上很多黃金表達敬意,聶政很奇怪嚴仲子為什么會送這樣的厚禮,就對他說:“我家中貧窮,因有母親在,便以屠狗為業,為的是獲得食物供奉給母親。而這是我應該做的,所以不敢接受大人您這么貴重的禮物!”嚴仲子把周圍的人打發走,對聶政說:“我有一個仇家,為了躲避仇家我才周游各國。這次到了齊國,聽說您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所以贈送百金,讓您做為日常生活費用。能夠交到您這樣的朋友,我很高興,不敢有其他的奢求。”聶政回答說:“我之所以放棄理想,甘愿在這個小地方以屠狗為生,是因為這樣可以養活老母親。母親在世,我是不敢拿自己生命去冒險的。”后來嚴仲子又多次送給聶政厚禮,而聶政始終不肯收。雖然如此,嚴仲子仍一直對他禮遇有加,總是盡了禮數之后才走。
幾年后,聶母去世。為母親服過喪之后,聶政對他姐姐說道:“唉!我聶政只是一個市井之徒,整天操刀賣肉而已。而人家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不遠千里與我結交。他為賀母親大壽送上那么重的賀禮,我雖然沒有接受,但嚴仲子知道我心里是領情的。賢德的人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義氣而相信窮鄉僻壤之人,那么我聶政也不愿辜負人家的這份情意。前幾年,嚴仲子要我幫他除掉仇家,但因為母親在,我不能答應他。如今母親已經盡享天年,我也應該為知己做些事了。”
聶政向西一直走到濮陽,見到嚴仲子,對他說:“以前我沒有答應您的要求,是因為要奉養母親;現在母親已享天年而終,您要報仇的對象是誰,請告訴我!”嚴仲子說道:“我的仇人是輔國的丞相俠累,俠累是輔國哀侯的叔叔。他們家里的人很多,而且居住的地方守衛很嚴。我想派人去行刺他,始終不行。既然您現在愿為我辦這件事,那我就派上一些車騎及隨從,作為您的助手吧!”聶政說:“輔國與衛國,這兩個地方離得不是很遠,現在去殺輔國的丞相,而這丞相又是輔國國君的叔叔,所以做這件事不能人多。這么多人同去,萬一被抓一個,泄露了機密,輔國的所有人都會成為您的仇人,那您不是也完了嗎?”聶政堅決不要車騎隨從,孤身一人去刺殺俠累了。聶政到達輔國時,天上出現了奇怪的現象: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人們都認為要出什么大事了。這時輔國丞相俠累正在府上,有很多武士保護他。聶政來到他的府邸,一句話也不說,拿著劍長驅直入,直上臺階刺殺俠累,他的舉動把旁邊守衛的人嚇壞了,這些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亂作一團。聶政就趁著他們大呼小叫、混亂不堪的時候一劍刺死了俠累,又殺了幾十個人,然而圍上來抓他的人越來越多,他一看不可能全身而退,就毀了自己的面容,剖腹自殺了。
為了查出是誰那么大膽指使刺客殺了輔國丞相,輔國人就把聶政的尸身暴露在集市上,然后貼出告示說,如果有誰能說出刺客的身世背景、來龍去脈,就賞賜千金。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對鄰居說:“這個人一定是我的兄弟。”然后聶榮就趕到輔國曝尸之處,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兄弟,伏尸大哭說:“這是我兄弟聶政啊!”懸賞的人對她說:“這個人就是刺殺我們輔國承相的人。我們君主懸賞千金要追查這個人的情況。夫人您難道不知道嗎?為什么還敢來認你的兄弟呢?”聶榮說:“我已經知道懸賞的事,可是,我兄弟聶政之所以放棄自己的理想,藏匿在市井屠夫間,是因為我們的母親還活著,我還未出嫁。現在母親安享天年,我也已嫁人,我的兄弟已經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了,便為知己報仇,從容赴死。現在我也已嫁人,我的兄弟已經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了,便為知己報仇,從容赴死。現在兄弟考慮我還在人世,所以自毀面目以防人家認出他是誰!我兄弟這樣為我著想,我為什么要害怕被牽連,湮沒了我兄弟俠義之名呢?”
聶榮撫尸陳說兄弟往事的壯舉震驚了輔國看熱鬧的人,他們都被這兩姐弟的俠義精神感動了,后來聶榮因悲傷過度死在了聶政的身旁。
——《戰國策·魏策四》
【求解驛站】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迷信,認為這種異常的天象是將有不平常事件發生的征兆。虹,這里指的是“暈”,即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貫,穿。
【活學活用】~英雄死,如此河山失霸才。
【妙語點撥】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聶政待母親歸西之后,甘愿從一個市井屠夫轉身為一個忠肝義膽的刺客,以報嚴仲子的知遇、賞識之恩。他義薄云天,為了避免親朋好友受到牽連,不惜毀容剖腹。這樣的大義感動了上天,以致出現白虹貫日的奇觀。或許,聶政這個刺客,應該稱為“俠客”更恰當。盡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聶政的“知己”只不過是在用小恩小惠收買他這個亡命之徒,而聶政僅僅是嚴仲子這個“知己”手中的復仇工具。
【成語接龍】白虹貫日→日短心長→長談闊論→論長說短→短壽促命→命詞遣意→意前筆后→后會無期→期頤之壽→壽陵失步→步步為營→營營茍茍→茍且偷安→安常守故→故劍情深→深情底理→理之當然→然糠自照→照貓畫虎→虎體熊腰→腰纏萬貫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簡短有趣的歷史小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