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韓信簡介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名人韓信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名人韓信簡介: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采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并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于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韓信之死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么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后,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么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后。
呂后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后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么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后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的故事: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后,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于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一漂母見韓信饑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并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劉邦初始也沒把他當將才使用,只任命他為連敖。在他當連敖的時候,犯了錯誤,要斬首正法,在臨刑前韓信仰天長嘆:“難道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殺壯士呢?”滕公夏侯嬰當時是監斬官,聽韓信說出這話,再看韓信,覺得這個人不同尋常,于是把他放了。跟他談了一番話,更覺得這是奇才,就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讓韓信當了治粟都尉,但仍未發現韓信的才能。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決意離漢營而去。丞相蕭何素知韓信之才,聞訊即刻騎馬月夜苦追,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
蕭何去追韓信時,劉邦開始以為蕭何跑了,大為憤怒,如失去了左右手。當蕭何追回韓信后,兩天后去拜見劉邦,劉邦問他:“為何逃跑?”蕭何回答到“為了追回韓信。”劉邦怒道:“眾將逃跑了好幾十個人,你都沒有去追,偏偏去追個韓信,騙誰呢?”蕭何答道:“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你若想一輩子就當個漢中王,不需要重用韓信;若想爭奪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劉邦答道:“我也想向東發展以圖中原,怎么能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待一輩子?”蕭何答道:“王雄心奪得天下,能重用韓信,韓信即留下;不能用,韓信終究要跑的。”劉邦答道:“我拜他為怎么樣?”蕭何說:“雖為將,信必不留。”劉邦說:“拜為大將。”蕭何說:“很好。”于是劉邦欲召信拜之。蕭何又說:“你平時傲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離開的原因。你既然想拜韓信為大將,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才行。”劉邦答應了。眾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能當大。等到拜大將時,得知是韓信,都大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