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海倫·凱勒簡介
海倫·凱勒,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名人海倫·凱勒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名人海倫·凱勒簡介:
海倫·亞當斯·凱勒又譯為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女作家,盲聾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場高燒,不敢睜眼,不面對太陽(面對角落),不僅失去了視力,還失去了聽力。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在導師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有些地方翻譯不同]的幫助下,海倫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她導師的盲人教導和盲人學校的教學下,她熱愛生活并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成為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五種語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為盲人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認為視力和聽力喪失的悲劇往往發生在那些因貧困而無法給予孩子及時治療的家庭。為了消除社會不平等引發的罪惡現象。海倫加入了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國際產業工人協會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為一名激進的社會主義者,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1924年,海倫開始為剛萌芽的美國盲人基金會募集基金,這項工作成為她生命的重點。1927年,她出版《我的宗教》(MyReligion),敘說她皈依斯維登堡教派的過程,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Midstream)。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海倫·凱勒已是一位激烈的反法西斯主義者,戰爭期間,她支持美國介入戰場,并且常受邀到軍事醫院探訪。戰后,她與湯普森代表海外的盲人環游世界。
我們從她身上可以看到勇者的力量。
曾著有《我是怎樣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和《我為什么要加入 IWW》兩篇文章解釋自己的行為動機。但西方歷史教科書往往褒揚海倫·凱勒早年與疾病抗爭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事實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師告訴我的那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犯下的錯誤》書中曾提到這一點。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巨作。大學期間發表了《我生命的故事》。《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余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著名的是《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凱勒致力于社會主義,源于她作為殘疾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她對其他殘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簡化字母表,使之適合殘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單純地解決失明問題,是治標不治本。通過研究她發現,盲人并非隨機分布在各種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會底層。窮人更容易由于生產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療而失明。有些窮人淪為妓女,又多了一種因梅毒而導致失明的危險。于是,凱勒認識到,社會階級制度控制著人一生的命運,有時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失明。凱勒的研究并非書齋式的:“我參觀過糖果店、工廠、棚戶區。就算我看不見,我也聞得到。”
海倫·凱勒作為社會主義者。是由1909年開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馬薩諸塞州的社會黨。早在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之前,她就是一位社會激進分子。她本人強調,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國革命爆發后,她對這個新生的共產主義國家大唱贊歌:“在東方,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掙扎中,新秩序從舊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東方,一個男嬰降生了!向前!同志們,齊向前!奔向俄羅斯的營火!迎接黎明!”凱勒在她的書房書桌上方懸掛了一面紅旗。”后來,她逐漸成為社會黨的左翼,成為一名“沃布利”,即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的成員,這是一個遭伍德羅·威爾遜迫害的工團主義者聯盟。
當凱勒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時,她已經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聲名掃地,因為轉向社會主義,從而引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那些曾經贊美她的勇氣和智慧的報紙,轉而強調她的殘障。專欄作家們指責她沒有獨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輸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魯克林鷹報》的一位編輯。他寫道,凱勒的“錯誤源于她生理發育的明顯缺陷”。
凱勒回憶說,她曾經見過這位編輯。“當時,他對我的恭維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現在,我站出來支持社會主義,他就提醒我和大眾,我是一個又聾又瞎、特別容易出錯的人。大概,自從見過他以后,我的大腦就縮水了。”她接著說:“哦,《布魯克林鷹報》太滑稽了,它在社會問題上又聾又瞎,它維護著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我們努力預防盲聾病癥,而這個制度正是造成多數盲聾的根源。”
凱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籌募資金,她堅信我們的社會需要一種激進的變革,這個信念從未動搖。她支持社會主義者尤金·V·
德布斯的歷次競選總統活動。她還在婦女運動、政治、經濟方面發表文章。在晚年,她寫信給美國共產黨領袖伊麗莎白·G·弗林———她是麥卡錫時代的犧牲品,當時正在監獄里度過風燭殘年:“親愛的伊麗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務人類的美好感受為您無畏的心靈帶去力量與安寧!
海倫·凱勒的名言:
1、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2、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里,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4、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5、僅僅靠觸覺就能感受到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見,我發現多少更美好的東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于過去的創傷,而在于把未來放棄。
7、不懷希望,不論什么事情都做不出來。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動儀。通過房屋到處感覺到的振動,我能猜出每天都在發生什么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從這個房間搬遷到那個房間,可是我可能跟別的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在那個新的房間就可以用眼睛看到東西了。
11、我們分明是不一樣,能看得見的人和看不見的人互相不一樣。不是感覺不一樣,而是使用感覺的方法不一樣。只是為了找到超越感覺的智慧而展開的想象力和勇氣不一樣而已。
12、無論處于什么環境,都要不斷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會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將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我絆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有了勇氣。
16、對于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世界萬物,一刻也閑不住。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生命或是一種大膽的冒險,或是一無是處。
18、我只看我擁有,不看我沒有的。
19、忘卻自我中有著快樂。——因而,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中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把別人唇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22、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愿地質問命運為何作這樣專橫的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但刻薄無情的話到口里,我的舌頭卻沒有說出來,像還未落下的淚,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24、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