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抗戰歷史圖書
重新審視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對于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那么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推薦的優秀抗戰歷史圖書,歡迎閱讀!
優秀抗戰歷史圖書
《蔣介石與南京保衛》
2011年臺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兆才。
世人皆知,日軍在1937年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殺之前,有個悲壯慘烈的南京保衛戰。
蔣介石為何要守南京?目的何在?南京為什么會發生大屠殺?國民黨在此戰中擔負何種角色?這些都是讀者迫切想要知道的問題。近幾年已經有人對南京大屠殺著書披露,而對南京保衛戰尚無一部較全面完整的著作問世。
《蔣介石與南京保衛戰(1937血染南京密封內幕)》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填補了這一空白。作者胡兆才飽蘸國人的血淚,歷史的風煙,以詳盡的事實和資料,向讀者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真實地介紹中國軍隊在這次保衛戰中寫下的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感人場景。
《蔣介石與南京保衛戰(1937血染南京密封內幕)》讀者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真實地介紹中國軍隊在這次保衛戰中,為民族而戰的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感人場景。
硝煙散盡,苦難輝煌
《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
昆侖出版社2005年08月,
作者吳廠義,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研究員。
本書在廣泛吸收各國學者研究成果,尤其是匯總本課題組成員多年來的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歷史與現實的考察,專題與綜合的論證,對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及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作出總體評析。
本書構筑了對于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的學術研究的基本框架。首先從日本侵華戰爭造成的中國軍民傷亡及經濟損失的統計入手,追究日本天皇、軍部和政府的侵華戰爭責任;隨后以分析日本侵華戰爭責任未予清算的原因為背景,綜述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的內涵;接著探討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的根源——歷史認識問題的觸發和演變,評述戰爭受害者對日索賠訴訟的現狀;最后解析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的癥結及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在結語部分,提出解決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尋找“化干戈為玉帛”的途徑及標準。
《中日戰爭內幕全公開》
作 者:楚云
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剖析時局周恩來宏論牯嶺
聲音抗戰蔣介石廬山談話
同心御侮紅軍改編八路軍
部署大戰老蔣就任大元帥
進兵綏察賊板桓一馬當先
扼守南口湯恩伯初立戰功
救龍軍朱統軍渡黃河
守忻口閻錫山大興四路兵
走榆社劉伯承論游擊精要
訪延安衛立煌求抗日真經
先機制敵張治中出計攻上海
擴散戰場蔣介石重兵調華東
失黃河天險韓復榘開封被擒
任戰區長官李宗仁徐州坐鎮
百將會南岳蔣介石重劃十戰區
精英聚延安毛澤東演說新階段
擊斃阿部規秀楊成武立功
發動百團大戰彭德懷揚名
悼念英雄周恩來哀題挽詞
遠征緬甸戴安瀾薪火化骨。
《荻島靜夫日記:一個侵華日軍的戰地實錄》
一部日本兵現場記錄的戰爭風云,全本日記以及與日記所敘事件相證的照片,尸體、慰安婦、俘虜、廢墟……記完文字,又拍照片,圖文并茂,沒有形容,沒有感傷,只有進攻,掃蕩,殺人,炮火,刺目的冷血三年的日記從未中斷,按照相機快門也從未停止,原生態的文與圖,日軍侵華血腥的鐵證,日記1950年起保留在中國。
《荻島靜夫日記》中還有許多尸體、慰安婦、俘虜、廢墟的照片。這些都是當年日軍的戰爭"果實",荻島靜夫總是在記完文字后,又拍照片,"圖文并茂"。
《日本老兵懺悔錄》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8
作者星徹
作者并沒有著重描述鹽谷保芳懺悔罪惡的思想過程,但對懺悔的結果卻做了十分生動的描述。從1985年開始,主人翁即踏上了來華的謝罪之路。迄今為止,他已經懷著懺悔的心情,18次來到中國,在他去年最后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在他的牽動下,東京澀谷區與山東泰安結為友好,東京的一所中學與泰安實驗學校結為姊妹。他還多次向山東教育部門捐贈物品,為中國水災捐款。一個82歲老人,是什么精神推動著他這樣做?他自己道出了緣由。他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對中國人犯過罪,我是一個危害了中國社會的人,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贖罪。我沒有什么野心,每次都是現身說法,從小事做起,教育我身邊的人遠離戰爭……如果世界上的老人都像我這樣想,這樣做,子孫后代就會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世界就會太平。”
人們的憂慮,確因這些“老鬼子”的作為而緩解。但是,作者并沒有因此而得出人們所期望的答案,“鬼子還會再來嗎?”,仍然是一個沒有完結的話題。書中還以大量篇幅,介紹了作者在東京見到的另外一種景象。這就是,“不謝罪的鬼子”仍然存在。作者采訪過這樣的鬼子,交談的結果不言而喻。作者把這些鬼子與鹽谷作了對比,她認為:“這些不謝罪的戰爭親歷者,比起鹽谷老鬼子來,顯得沒有膽量,最起碼,他們不敢直視子孫的眼睛,說出自己犯下的罪行。他們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群人,但因為他們對待歷史的遮遮掩掩、諱莫如深,讓戰后出生的幾代日本人對侵略歷史有著認識上的斷層。”由此,已經被淡化了的憂慮,又重新籠罩在作者的心頭。
作者并沒有著重描述鹽谷保芳懺悔罪惡的思想過程,但對懺悔的結果卻做了十分生動的描述。從1985年開始,主人翁即踏上了來華的謝罪之路。迄今為止,他已經懷著懺悔的心情,18次來到中國,在他去年最后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在他的牽動下,東京澀谷區與山東泰安結為友好,東京的一所中學與泰安實驗學校結為姊妹。他還多次向山東教育部門捐贈物品,為中國水災捐款。一個82歲老人,是什么精神推動著他這樣做?他自己道出了緣由。他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對中國人犯過罪,我是一個危害了中國社會的人,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贖罪。我沒有什么野心,每次都是現身說法,從小事做起,教育我身邊的人遠離戰爭……如果世界上的老人都像我這樣想,這樣做,子孫后代就會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世界就會太平。”
人們的憂慮,確因這些“老鬼子”的作為而緩解。但是,作者并沒有因此而得出人們所期望的答案,“鬼子還會再來嗎?”,仍然是一個沒有完結的話題。書中還以大量篇幅,介紹了作者在東京見到的另外一種景象。這就是,“不謝罪的鬼子”仍然存在。作者采訪過這樣的鬼子,交談的結果不言而喻。作者把這些鬼子與鹽谷作了對比,她認為:“這些不謝罪的戰爭親歷者,比起鹽谷老鬼子來,顯得沒有膽量,最起碼,他們不敢直視子孫的眼睛,說出自己犯下的罪行。他們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群人,但因為他們對待歷史的遮遮掩掩、諱莫如深,讓戰后出生的幾代日本人對侵略歷史有著認識上的斷層。”由此,已經被淡化了的憂慮,又重新籠罩在作者的心頭。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1
作 者: 郭汝瑰
一、本書的章下各節內容豐繁,因此以節為相對獨立的單元,在節的后部列附表及注釋,便于讀者閱讀。
二、本書中涉及大量中外地名。同一地名,由于引用資料的不同而有異寫、異譯的情況,以及某些歷史地名有異于今名的情況:一些小地名,見于當年作戰用地圖及文件檔案,很難核查其現今的規范地名。雖然我們與本書責任編輯在地名核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難免有不如意之外。
三、關于引文,由于有些出版物中的引文未能忠于歷史檔案,或者原編者所加標點不盡妥當,及排版中出現的錯別字未能校正,因此本書在引用這些文字時略有更改。又,為使引文中的數字與記述性文字中的數字統一起見,引文中的數字也改用阿拉伯數字。
四、書中所附作戰地圖為本書不可缺的內容。圖中黑線代表抗日力量,灰線代表日、偽力量;實線箭頭代表進攻方向,虛線箭頭代表撤退方向。
《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
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輝。
本套叢書的作者們,都是多年從事軍事歷史和軍事思想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他們用長期教學科研的心得和大量的歷史資料,以嚴謹的學術風格和生動活潑的紀實文筆,既為讀者提供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全景圖畫,又突出展現了抗戰將士的個人風采和動人事跡;既描繪了引人入勝的戰斗過程,又力求使讀者領略其中高妙的戰爭指導藝術;既展現了廣大抗日軍民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又謳歌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作者 薛岳 余建勛
《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套裝共12冊)》講述了英勇不屈的戰史奇觀,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1937年到1945年,中國軍隊發動大會戰二十多次、戰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戰斗兩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萬官兵傷亡,一百多名殉國。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戰場,這就是不可磨滅的歷史畫卷!事實用鮮血與火焰向全世界證明,沒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華民族!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寫中國人驚天動地保家衛國史。來自抗日戰場第一線的聲音,寫照國軍抗日的第一手資料。
《國人到此-低頭致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作 者師永剛,劉瓊雄
中華民族英雄紀念志
收藏國難國恥史的中國大型民間博物館
為中國收藏國難國恥 吹響中華民族英雄紀念的集結號
一個民間博物館的理想,一本全新概念的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