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
一個人的見識以及謀略,可以從熟讀歷史書中得到發展。歷史故事不僅總結了前人的教訓,讓我們避免在同樣的錯誤中0錯,還將其中的智慧告知我們,可見讀歷史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人物故事及事跡。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1)
衡山王名劉賜,王后乘舒生了三個孩子。他還有姬妾徐來、厥姬,都為他生下兒女。衡山王和淮南王兩兄弟因為禮節上的一些齷齪而相互責怨,關系疏遠。衡山王聞知淮南王準備造反時,也傾心結交賓客進行防范,深恐被他吞并。
一次,衡山王入京朝見,他的'手下衛慶懂方術,想上書侍奉武帝劉徹。衡山王不同意,故意誣陷衛慶犯下死罪,還嚴刑拷打逼他承認。衡山國內史認為此事蹊蹺,不肯審理此案。衡山王便指使人上書控告內史不作為,內史被迫辦案,但直言衡山王從中作梗。衡山王還多次侵奪他人田產,毀壞他人墳墓辟為田地。有關官員請求追究衡山王的罪責,武帝不同意,只收回他原先可以自行委任本國官吏的權力,改為由天子任命。衡山王因此心懷憤恨,四處訪求諳熟兵法和會觀測星象以占卜吉兇的人。這些人日夜鼓動衡山王密謀反叛。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2)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3)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爸爸——衛國大臣石,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爸爸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4)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柴油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愿借主公印劍一用。
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后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云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
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
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使關羽、張飛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5)
戰國時,魏安厘王的弟弟公子無忌,被封為信陵君,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長平打敗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
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和夫人接二連三地派人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求救。
但是,安厘王非常害怕秦國,下令軍隊駐扎在邊境,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連三地趕到魏國都城大梁,責備信陵君說:“我所以和魏國結為姻親,是因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現在邯鄲早晚之間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現在哪里呢?而且,縱使您看不起我趙勝,難道您就不憐惜您自己的姐姐嗎?”信陵君千方百計想說服魏王救趙,可魏王怎么也聽不進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監守夷門的隱士侯贏的建議,請魏王寵愛的如姬從魏王臥室偷出兵符,假托魏王之命,奪得兵權,領兵解了趙國之圍,趙國因此才得以保全。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6)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軍將領王離率領20萬大軍圍困在巨鹿,無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懷王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于是楚懷王便封項羽為上將軍,率軍五萬以解巨鹿之困。項羽破釜沉舟,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
而項羽破釜沉舟,在各諸侯軍龜縮于壁壘中時帶頭以楚軍猛攻秦軍,帶動諸侯聯軍以較少兵力破秦將王離邊防軍二十萬,如此的戰果令無數后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7)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了北方,當了宰相,真是遠近聞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厲害,于是派使者到許昌拜見,以示通好。
聽說匈奴來使求見,曹操多了一個心眼。原來曹操個頭中等,長得也不魁梧。為了震懾遠人,曹操想了一個辦法,他叫自己的一個高大衛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衛士。
在接見儀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見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儀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嘆服。但是,不管怎么威嚴,假曹操始終看著扮著衛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見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驛館。曹操打發人去問他:“你認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說:“丞相固然高大魁偉,堪為人表。但他身旁的矮個衛士眼光如電,卻也是個不平凡的人呢。”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8)
趙文王嗜好擊劍,門下聚集了三千多名劍士,日夜在文王面前擊劍。雖然每年死傷數百劍客,文王的嗜好還與日俱增。國勢衰了,各諸侯國都打算趁機攻打趙國。趙國的大臣都很著急,但卻無人敢出面勸阻。
一天,莊子打扮成一個劍士的模樣來見趙文王,見了面也不施禮,文王問:“你想用什么來教寡人呢?”莊子道:“我聽說大王愛好擊劍,因此帶著劍來見您。”文王非常高興,于是,文王恭敬地安排莊子住下,他要選出優秀的劍士與莊子比試。經過七天大賽,死傷五六百人,最后選出五六人來,于是,他把莊子請來說:“今天讓大家領教你的劍術。先生使什么劍?”莊子說:“我什么劍都使得。但我有三種劍,天子劍、諸侯劍、庶民劍。”文王問:“什么是天子劍?”
莊子說:“天子劍用燕谿石城做鋒芒,齊地岱岳做利刃,晉國魏國做脊柱,周國宋國做把柄,韓國、衛國做劍身,四海四時做劍鞘,渤海常山做佩纓。用這種劍能夠征服諸候,統一天下,這就是天子劍。”文王茫然若失,問:“什么是諸侯劍?”
莊子說:“諸候劍用有智慧有勇氣的人做鋒芒,清高廉潔的`人做利刃,賢良的人做脊柱,忠厚圣明的人做把柄,英雄豪杰做劍身。這種劍在人間能調和民意。安邦定國。這就是諸侯劍。”文王又問:“那什么是庶人劍?”
莊子說:“庶人劍是那些蓬頭垢面,服裝奇怪的劍士們的劍。這種劍充其量也不過上能砍掉頭顱,下能刺破肝肺罷了。這就是庶人劍。以上三種劍大王您用哪種?”
文王拉著莊子的手走上大殿,命人擺下豐盛的食品,招待莊子。自此以后,文王放棄了擊劍的嗜好,趙國也漸漸地強大了起來。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9)
赤壁大戰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計。一日深夜,老將黃蓋來到帳中,商議破曹以火攻為好。周瑜說:"我也這樣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無人去曹營詐降。"黃蓋自告奮勇,甘愿領此重任。
當夜二人定下"苦肉計"。第二天,周瑜傳各路將軍帳下議事,命大將們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抗敵。黃蓋反對說:"不用三個月,如果這個月能破敵就破,不能破敵,早點投降!
"周瑜聽后大怒道:"我奉命督軍破敵,你敢動搖軍心,推出去斬了。"黃蓋驕傲地說:"我是東吳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時,你還不知在哪呢?"在場的將領們跪下替黃蓋求情。
周瑜狠狠地說:"看在眾將面上,饒你不死,打一百軍棍!"武士們把黃蓋推倒在地,沒打到五十下,已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幾次暈死過去。黃蓋的好友闞澤,根據周瑜的安排,帶著黃蓋早已寫好的投降書前去詐降。
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說只要見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黃蓋來投降了。結果在赤壁一戰中,黃蓋引火船沖入曹營,大江之上一片通紅,把曹操用鐵鏈連起來的幾千條戰船燒成灰燼。
歷史人物故事及其事跡(精選篇10)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為西周和東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個國王,從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
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兒為王后,又立大兒子宜臼為太子,申伯為申侯。
在周幽王統治的后期,國家政治腐敗,老百姓對國家充滿了強烈的不滿和怨恨。周幽王不考慮怎樣去挽救國家的危機,反而對國家大事一點都不關心,有才能的人被排擠,小人受到重用,周幽王自己也貪圖享受,荒淫無度。他到處尋找美女。大夫越叔帶勸他要關心朝政,周幽王很生氣,罷免了越叔帶的官職,把他趕了出去,這引起了大臣褒響的`不滿。
褒響來勸說周幽王,也被周幽王一怒之下關進了監獄。褒響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他的兒子為了救他,把一個叫褒姒的美女獻給了周幽王,周幽王很高興,于是釋放了褒響。周幽王一看見褒姒,就喜歡得不得了。褒姒雖然長得很美,卻一直是冷冰冰地對待周幽王。自從她進宮以來,就一直皺著眉頭,連笑都沒有笑過一回。為了討好她,周幽王想了很多辦法,但褒姒總是不笑。為了贏得美人一笑,幽王竟然出重金尋找方法。有個叫虢石父的奸臣獻了一計。
虢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國來侵犯我們的京城,我國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萬一有敵人打進來,就白天點煙,晚上點火,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使得鄰近的諸侯們都能看見,這樣大家就可以帶兵前來營救。現在天下太平了,烽火臺也早就沒用了。不如大王把烽火點著了,讓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肯定會笑的。大王您看我這個辦法行不行?”
周幽王采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的烽火臺,同時命令駐守的士兵們點燃了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鄰近的諸侯們看見了烽火,都以為是犬戎兵打過來了,果然帶領自己的兵馬飛速趕來救援。可是各路諸侯人馬到了驪山腳下一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子也沒有,也不像打仗的樣子,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周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在烽火臺上歡笑著飲酒。周幽王派人告訴諸侯們說:“大家辛苦了,這兒沒什么事,不過是我為了取悅娘娘,正在放烽火找樂子呢!”諸侯們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當,十分憤怒,各自帶兵回去了。褒姒看到千軍萬馬一會兒就跑了過來,轉眼之間又全部撤走了,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笑了起來。周幽王很高興,給出點子的虢石父賞賜了一千兩黃金。
周幽王為了進一步討取褒姒的歡心,不顧祖宗立下的規矩,廢除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同時封褒姒為王后,封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王后的父親申侯不服氣,周幽王又下令廢去了他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打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搶先行動,他聯合了犬戎,在公元前771年派兵攻打鎬京。
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十分慌張,急忙命令守城士兵點燃烽火。烽火雖然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為上次受了愚弄,以為這回又是在開玩笑,都不再理會。京城里的兵馬本來就不多,根本抵擋不住犬戎兵的攻擊。犬戎兵長驅直入,把王宮層層包圍住。周幽王和伯服在驪宮后門被殺死,褒姒也被抓走。西周滅亡了。
諸侯和大臣們共同擁戴被廢的太子宜臼為天子,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將都城遷到了洛陽。歷史上將遷都前的周朝稱為“西周”,遷都后的周朝稱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