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戲劇是怎樣的
捷克戲劇5~9世紀初,捷克氏族社會的一些習俗和原始宗教儀式含有一定戲劇因素。9世紀后,傳入捷克,宗教劇大量涌現,保留劇目是《三位瑪麗婭》。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捷克戲劇是怎樣的?
捷克戲劇興起14世紀下半葉,市民戲劇興起,開始用捷克語演出,最著名的是鬧劇《馬斯蒂奇卡日》。15世紀上半葉,爆發了反封建的胡斯運動,戲劇文學開始廣泛地表達下層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批評教會的腐敗。15世紀下半葉,戲劇文學又加緊了同宗教的聯系,奇跡劇和神秘劇盛行。同時,滑稽戲興起。捷克伊日王的宮廷里著名的弄臣揚·帕拉切克兄弟就專以諷刺調笑為業。16世紀出現了人文主義戲劇,代表者是被稱為捷克戲劇鼻祖的P.基爾麥澤爾 (?~1589)。他的代表作是喜劇《富翁》(1566)。中世紀,一種為教學服務的拉丁教學劇興起。著名的教育學家、戲劇家J.考門斯基(1592~1670)把捷克教學劇推向更高階段。他的《再生的犬儒主義者第歐根尼》(1640)以對話的形式演出,效果很好。
1620年的白山戰役失敗后,捷克喪失了獨立,開始了捷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知識分子大都逃亡國外。在國內,人文主義戲劇趨于衰落,只有市民階層的知識分子代表人物V.F.科茨馬內克(1607~1679)還活躍在劇壇上,他的劇作大多為鬧劇或雜耍劇。
捷克戲劇創作19世紀初,木偶戲在農村興起。M.科佩茨基是捷克木偶劇的創始人。 19世紀上半葉,隨著民族復興運動的深入,戲劇也開始反映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民主運動。涌現出以J.K.狄爾(1808~1856)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劇作家。狄爾的20多部劇作中,充滿了對祖國、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他的《庫特納山的礦工》(1847)、《揚·胡斯》(1848)以及童話劇《斯特拉科尼采的風笛手》(1847)(中譯本名《吹風笛的人》)等,已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各國流傳。狄爾曾組織并領導在當時布拉格興起的許多業余劇團和巡回演出隊,還創建了“狄爾業余劇院”。
捷克戲劇主題19世紀下半葉,現實主義戲劇日益發展,劇作的主題是反對外族侵略。1868年5月開始興建“民族劇院”,全民自動籌集資金。除發展大型劇院外,露天劇場、小舞臺也漸漸多起來。19世紀70年代第一個工人業余劇團誕生。劇壇上的斗爭表現為以F.列蓋爾(1818~1903)為代表的一批人,逐漸將戲劇變為一種娛樂,供有產者消遣;而以詩人、戲劇評論家揚·聶魯達(1834~1891)為首的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則把戲劇同民族解放運動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進步的劇作家J.弗爾赫利茨基(1853~1912)著有正劇、喜劇等不同體裁的劇作,代表作喜劇《查理城堡之夜》(1884)一直作為優秀傳統劇目保留至今。J.澤耶爾的童話劇《拉杜茲和瑪胡列娜》(1896)也屬傳統劇目。
19世紀80年代末,批判現實主義戲劇興起。L.什特魯佩日尼茨基(1850~1892)的鄉村題材喜劇《我們的那些傲慢者》(1887)、A.洛依斯(1861~1925)和V.姆什蒂克(1863~1921)兩兄弟合寫的《瑪麗霞》(1894)都是捷克批判現實主義戲劇的杰作。A.伊拉塞克(1851~1930)是捷克現實主義歷史劇的創始人,他的《揚·胡斯》、《燈籠》等劇已譯成中文。
捷克戲劇流派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各種流派紛紛出現。J.希貝爾特(1871~1936)是頹廢派的代表,他的描寫婦女性生活的《過失》(1896)曾轟動一時。H.瑪莉若娃(1877~1940)的《兄弟之情》(1905)、F.什拉麥克(1877~1952)的《夏天》(1915)和《河上明月》都具有象征主義和印象主義的特征。一些導演和演員,如H.克瓦皮洛娃,特別是著名的編劇、導演、民族劇院話劇團團長J.克瓦皮爾(1868~1950)是體驗派的代表。1906年克瓦皮爾邀請 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領導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到布拉格演出А.П.契訶夫和□.高爾基等人的劇作,對捷克現實主義戲劇藝術的發展起了明顯的作用。
在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戲劇的影響下,為無產階級解放而斗爭的戲劇工作者成了第一共和國時期劇壇上的主力軍。J.龔茲爾(1894~1953)成了無產階級戲劇的領導者。戲劇工作者于1925年創辦了先鋒派實驗話劇院,即后來的解放劇院。J.弗雷卡(1904~1952)、E.F.布里安(1904~1959)是捷克先鋒派戲劇的主要代表。弗雷卡創辦了“達達舞臺”。布里安是“D34、D41劇院”的創始人。此外,K.恰佩克(1890~1938)和F.蘭蓋爾(1888~?) 開創了捷克表現主義戲劇。恰佩克的科學幻想劇《羅素姆萬能機器人》(1920)、《長生訣》(1922)等,內容離奇,結構散亂,往往鬼魂與活人同臺,多以內心獨白的形式,表現人與命運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