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么要向廣島投原子彈
廣島市原子彈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當時大日本帝國的日本廣島市,于日本時間1945年8月6日早上8點15分投下原子彈的歷史事件。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向廣島投原子彈?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并且給予日本投降和結束戰爭的某些承諾。這是日本避免徹底毀滅的最后機會。
7月27日,日本內閣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內閣有主戰和主降派,會議沒有結論。由于蘇聯沒有簽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蘇聯斡旋,想與盟軍進行和談,正在等待蘇聯的答復和盟國正式的最后通牒。
7月28日下午,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以中文翻譯而言,鈴木在會上的講話有多個版本。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是:“I consider the Joint Proclamation a rehash of the Declaration at the Cairo Conference. As for the Government,it does not find any important value in it, and there is no other recourse but to ignore it entirely, and resolutely fight for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war.”
筆者的翻譯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復開羅會議聲明。對于(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并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斗。
可以看到日本首相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之后,美國于8月6日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令10萬人喪生。8月9日,美軍再以原子彈轟擊長崎市。
美國總統杜魯門回憶此事時說:“在下達了準備使用原子彈的命令之后,我向陸軍首長指示,只要沒有日本可能接受最后公告的消息,投彈的命令就有效。”
那就是說,如果日本不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就不會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根據戰后文獻和裕仁天皇及鈴木首相的發言,日本沒有拒絕《波茨坦公告》,只是暫時不予置評,等待蘇聯的回復。
節錄自鈴木首相在戰后所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