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的起因是什么
高平之戰是公元954年,發生在北漢與后周之間的一場戰爭,最終后周大獲全勝。后周初戰不利,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終于扭轉戰局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平之戰的起因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高平之戰起因
后周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後不久,北漢劉崇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乘后周內部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打擊后周的力量。二月,契丹派楊袞率騎兵萬余及步兵五萬余人,到達晉陽(今太原),兩軍會師晉陽,一路攻上潞州。北漢主劉旻親領中軍,張元徽領左軍,楊袞為右軍,陣容嚴整。
后周昭寧節度使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穆令均中伏被殺,損失千余人。李筠退回潞州。柴榮決定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楊袞觀察了后周軍的陣勢和軍容,認為后周軍強,不可貿然進攻。劉崇卻不以為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先進攻。后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一戰即潰,有上千步兵投降。在高平之戰中,一開始戰事不利,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后周軍在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潰了北漢軍隊。張元徽的戰馬被射倒,被后周軍斬殺。戰后后周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三月二十三日,周世宗率軍暫屯潞州。
高平之戰影響
高平之戰后,周世宗將樊愛能、何徽及其所部軍使以上七十余名將校斬首,以整肅軍紀。重賞高平大戰中的功臣。張永德向周世宗推薦趙匡胤,極力稱贊他的智勇。周世宗將趙匡胤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自高平一戰,周世宗洞悉禁軍的弊端和虛弱。于是著手整頓禁軍,揀選精銳,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壯士,充實禁軍。經過這次整頓,大大的提高了禁軍的戰斗力。
高平大戰直接關系了后周的存亡興衰。在右軍已經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周世宗親自出陣,極大的鼓舞了周軍的士氣,從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周世宗此舉,膽識勇猛不亞于唐太宗。假若他不能果斷的親征, 或者在危急時刻先行逃跑,歷史都將改寫。
從高平一戰后,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膽識的將領,整頓了禁軍,勵精圖治,先后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連收復了幾個州郡,增強了后周的國力,擴大了后周的國土。為以后宋的統一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周世宗是五代中罕見的有作為的皇帝。就高平一戰中的表現,就少有人及??上У氖撬谖粫r間太少,不然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而宋太祖趙匡胤也因為高平大戰中的出色表現而一舉成為后周禁軍中的高級將領。周世宗勤于政事,能駕馭那些功勛卓著的將領。趙匡胤也一直忠心耿耿的為后周效力,屢建功勛。然后周世宗一死,趙匡胤就得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后周政權,建立了宋朝。他和宋太宗趙光義憑著周世宗打下的基礎,最后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看了“高平之戰的起因是什么”還想看:
1.高平之戰起因是什么
2.晉朝枋頭之戰起因是什么
3.枋頭之戰背景介紹
4.北魏攻宋河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