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城簡介
大禹受禪后,在安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啟了華夏民族的新紀元。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朝都城,希望能幫到你。
夏朝都城簡介
大禹受禪后,在安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啟了華夏民族的新紀元。大禹開國造城分州劃區,為夏朝施政創造了條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它的文化燦爛又文明。它孕育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五千年來,大禹治水的功績,夏朝的突出貢獻,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贊揚,大禹治水的精神已滲透到華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受到歷朝歷代的充分肯定。
夏朝都城基本內容
大禹受禪后,在安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啟了華夏民族的新紀元。大禹開國造城分州劃區,為夏朝施政創造了條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它的文化燦爛又文明。它孕育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五千年來,大禹治水的功績,夏朝的突出貢獻,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贊揚,大禹治水的精神已滲透到華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受到歷朝歷代的充分肯定。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禹王城),這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但近年來,有些人想篡改禹都歷史,說大禹的都城在河南陽城,否定禹都安邑。一些教科書上,新版的歷史讀物上,宣傳河南陽城是大禹都城、宣傳河南禹州是大禹都城。針對這些問題,一些網民在電腦上,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我做為禹王鄉的文化站長,禹王城遺址的文化保護員,從事夏禹文化三十余年。
我認為:夏代的歷史在中國歷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要說我們今天重視它,而且歷朝歷代的文學家都很重視它,并且作了全面、準確、公正的記載。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篡改它,去否定它。歷史記載是件嚴肅的事情,每個朝代都有寫史的班子,專門負責收集整理歷史資料,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就是我國最早的史官,夏代在其后肯定也有寫史的官員。
首先,從歷史文獻看禹都安邑的真實性。戰國時期的 《尚書·禹貢篇》。就細統地、全面地對夏代的歷史作了記載。《尚書·禹貢篇》載:堯號禹曰,伯禹。官曰,司空。統領州伯以巡十二部。堯崩,禹服三年喪,晝夜悲泣。舜受堯禪,薦大禹改官為司徒內輔。癸酉五十載,舜崩。禪位于禹,禹服喪三年,形體枯槁而目黎黑,讓位商均,退處陽山之南,陰阿之北,萬民不附,商均追究禹之所,禹不得已踐天子位,建都安邑。戰國的《尚書》距夏朝一個多朝代,是我國早期的歷史文獻。我們應該相信它的準確性,公正性和真實性。東周時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封泰山時和宰孔的對話中講:“禹都安邑,商都于詫,周都豐稿。泰山梁父去都城甚遠,猶且封之禪之。宰孔曰,君以為可,誰敢曰不可。”齊桓公說禹都安邑不能說沒有根據。春秋同時期的晉國將安邑城分封給諸侯魏斯。魏斯在夏墟之上又建起了魏國,擴充了夏朝城池的范圍,使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夏本紀》載:“禹為華夏族首領,建都安邑,以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又載:“禹行從冀州開始”“禹鑿龍門”等。安邑古屬冀州,龍門在禹都附近的黃河狹窄處,大禹就是從這里開始治水的。他記載的禹都安邑我們相信是真實的,可靠的。北宋名相司馬光在《通鑒》魏文候與吳起一文中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德不仁,湯放之。”司馬光所記的夏桀之居就是禹都安邑,它的左邊是河南的濟源縣,右邊是陜西的華山,南邊是河南的洛陽,北邊是山西的壺關縣。這樣的方位,在河南什么地方能找的到?我們相信司馬光的記載是準確無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