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統治區域
夏朝是我國第一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為奴隸制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奴隸制王朝。夏朝時期的版圖到底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夏朝的統治區域,希望對你有用!
夏朝的統治區域圖片
夏朝基本簡介
夏朝(約公元前2070—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啟即位后,夏朝內部的貴族有扈氏反對夏啟即位,啟動用軍隊鎮壓了有扈氏的叛亂,才鞏固了夏朝的統治。夏啟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太康繼立。太康治國無方,追求奢侈淫樂的生活,由此發生太康兄弟五人爭奪王位的斗爭。在太康的孫子相統治期間,東夷的后羿趁夏朝內部王權之爭奪取了統治權,夏朝自此中斷了四十年。相的兒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的“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和“少康中興”。少康死后,其子予即位。予重視發展武裝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興的局面。夏王朝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中興穩定后,到孔甲時,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使夏王朝逐漸走向覆亡。
夏朝的統治區域
夏朝是部落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部落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范圍來表示其影響力。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夏朝統治區域的劃分九州
一、冀州,夾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貢道必經之處。今山西、河北省境、遼寧西部。
二、兗州,浮于濟、漯,達于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
三、青州,浮于汶,達于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
四、徐州,浮于淮、泗,達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
五、揚州,沿于江、海,達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六、荊州,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七、豫州,浮于洛,達于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陜西東南、山東西南角。
八、梁州,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今四川以及陜西、甘肅南端。
九、雍州,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