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奇葩趣事
三國奇葩事簡直不能更多,比如:董相國竟然還是個盜墓賊?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三國時期的奇葩趣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三國時期的奇葩趣事:
董卓進京以后,不久升任為太尉,掌握了漢朝廷軍事大權。于是,他把少帝劉辯廢為弘農王,不久又將他和何太后殺死,立了漢靈帝的小兒子劉協為皇帝,這就是漢獻帝。董卓升任為相國,被封為郿侯,一切軍政大權全部集于一身。董卓敢于廢立皇帝,其他就沒有什么壞事是他不敢干的了。殺戮平民冒充軍功,縱容將士搶奪民女人妻,淫亂宮室,殺降、濫施酷刑以及把錢幣鑄小,以至于引起物價飛漲,民怨沸騰。如果這一切對于一個篡逆之賊,形同土匪的軍閥來說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話,那么,這個貴為相國、太師的人竟然還是個盜墓賊,這就有點兒讓人吃驚了!沒錯,這個董相國董太師就是個盜墓賊。
董卓是率領著軍隊來到洛陽城的。本來,漢靈帝死后,宦官把持了朝政,大何進策劃殺掉宦官,但少帝的母親何太后不同意這樣做。何進一意孤行,就把董卓等人招來,想利用這些人來逼迫太后,董卓就是這樣堂而皇之的來到了京城。董卓還沒有來到的時候,何進已經被宦官殺了,宦官段珪等人劫持皇帝到了小平津,董卓率領軍隊趕到北邙,將少帝迎接入宮。何進的弟弟車騎何苗被部下所殺,何進、何苗的軍隊都被董卓收編,董卓又收買呂布殺了丁原,吞并了他的軍隊,京都所有的軍隊都歸了董卓,軍權也自然落入董卓一人之手。
廢了少帝后,董卓升任為相國,國家的武器庫,戎衣鎧甲以及皇室的珍寶都歸董卓所有。本來,對于一個想當皇帝的人來說,這時候有了一切,剩下的事情應該是收攏人心,但董卓不但不這樣做,反而縱容軍隊濫殺無辜,真可謂是倒行逆施,多行不義。在百姓節日祭祀聚集的時候,董卓的軍隊把他們全部抓起來,搶奪了他們的財物,用他們的牛車載著準備回城。董卓把男人們的頭顱砍下來,系在車轅和車軸上,車連車地向洛陽城歸來,還說是進攻敵人獲得大勝,高喊著口號進城。軍隊到了城門,就把那些頭顱焚燒,還把擄掠來的婦女給士兵當婢女和小妾。
這樣的暴虐行為,必然會引起人們的仇視,也必然會引起人民的反抗。于是,地方州郡長官就利用人們的怨憤情緒起兵反抗董卓,而這些人當中很多都是董卓自己任命的。比如說那個盟主袁紹,就是董卓任命的渤海太守。只是由于這些人多懷私心,人人都想保存實力,擁兵自重,而沒有形成合力共同打擊董卓,才讓董卓僥幸得免。但是,盡管這些人各懷鬼胎,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以討伐董卓為號召。董卓知道,說不定有一天,哪一個諸侯有了勢力,仍然會拿他董卓說事,進攻洛陽。董卓感到了時時的威脅,再加上壞事做多了,總害怕人家來殺他,所以心里始終恐懼不安,就決定遷都長安。
董卓這個人,他不把壞事做盡做絕恐怕就不是他董卓了,在他離開洛陽時,不但燒了洛陽的宮殿,還盜墳掘墓,把陵墓中的珍寶都盜挖出來。董卓就這樣離開了洛陽,去長安繼續他的罪惡。一個堂堂的相國掘墳盜墓,是不是夠奇葩的啦!春秋時期伍子胥掘了楚平王的墓,是為了報仇,畢竟,父親和哥哥都被這個楚王毫無道理地殺了。盡管如此,后來的人還是要罵他一個“鞭尸賊”,即便是有人要維護伍子胥,也只能說他根本就沒有干過這件事情。
戰國時期燕國的騎劫代替樂毅為伐齊主將,為了打擊齊國人的意志,他將即墨城外齊國人的墳墓掘開,結果是被田單利用,即墨城里的人反而是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堅決要求出戰。騎劫也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自己在混戰中被殺,樂毅所得齊國七十二城迅速丟失,燕國從此衰落。
楚漢之爭,劉邦說項羽掘了秦始皇的墓,目的就是為了詆毀項羽,那意思是說,你看項羽這個人有多壞,連人家的墳墓都要挖掘!大家當時打得旗號就是反秦,把秦始皇定性為暴君,是必須打倒的對象,就是這樣一個人,墳墓也是不能挖掘的。事后證明項羽并沒有那樣做,但劉邦的目的卻達到了。
古人的墳墓是動不得的,這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共同遵守的規則,它反映的是古人對先人的崇敬!讓入土者安寧,這是大孝,也是一種共同遵守的秩序。要不然,為什么生人會有滅族之罪而刑律沒有對死者的毀墓之條?反過來,盜墳掘墓卻是大罪。董卓這樣做,與其說是挖人家的墳,倒不如說是掘自己的墓。
董卓到了長安后,權力排場更大了,但他的死期也同樣臨近了。他為自己修建了一座郿塢城,城墻和長安一樣高,還存放了三十年的糧食,說是篡逆成功了(當皇帝),就統治天下,不成功,就住進郿塢安享晚年。可是他不知道,天已怒,人怨重,一座郿塢城又怎能救得了他!董卓讓呂布殺了舊主子丁原,收編了他的軍隊,控制了大權,王允又收買了呂布,呂布一個人就把他殺掉了。
呂布殺董卓,主簿田景奔向董卓的尸體,呂布又殺了田景。包括田景,呂布一共殺了三個人。可見,董卓已經成了獨夫民賊。假如董卓能有點兒人味,那些護衛親兵又怎能不盡責去保護他?正因為董卓壞事做盡,所以他死后,長安人才會相互慶賀。一個相國竟然還是個盜墓賊,這事兒的確是夠奇葩的了,但看看董卓的所作所為,如果再往深里想想,卻又是一點兒也不奇怪。
董卓的簡介: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其種種的暴行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總體評價極其負面的人物之一。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擔任并州刺史,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立挾持漢獻帝,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他生性兇殘,犯下諸多罪行,引致全國其它割據軍閥發動董卓討伐戰,董卓本人則被朝內大臣聯合其部下設計誅殺,死后部下李傕和郭汜兩人為了把持朝政互相火拼,皇帝與朝廷流離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占據屬地完全脫離中央控制,開啟三國時代。
【167年】左右,董卓以“良家子”的出身當上一名羽林郎,任軍司馬,跟隨中郎將張奐征討并州。事后,董卓因功被拜為郎中,得到賞賜縑九千匹,董卓把東西全分給了手下。不久,董卓升遷為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曾一度因故被罷免,但后來董卓還是當上了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184年】,董卓被任命為東中郎將,持節,代替盧植與張角交戰,兵敗被免官。
【185年】,董卓再次被征召為中郎將,跟隨左車騎皇甫嵩征討邊章、韓遂等人。后來,皇甫嵩被免職,董卓改任破虜,歸新任主帥張溫統管。邊章、韓遂被擊敗,包括董卓軍在內的6只部隊進入隴西追擊,其它部隊均戰敗,只有董卓用計保全部隊退回,屯住于扶風,封斄鄉侯,食邑1000戶。[1]
【188年】,馬騰、韓遂等人擁王國為主將進攻陳倉。董卓升任前,與左皇甫嵩一起將王國擊退。
【189年】,朝廷征招董卓為少府,董卓上書找借口推辭,不肯放棄兵權就任。后來,漢靈帝病重,朝廷任命董卓為并州牧,令他將部隊交給皇甫嵩,董卓再次找借口拒絕,并駐兵于河東,以觀天下變化。不久,漢靈帝病逝,漢少帝即位,何進招董卓入京誅殺宦官。董卓未到,何進已死,董卓在北芒迎接被宦官劫出的少帝,一同還于洛陽。當時何進的弟弟車騎何苗被何進的部眾所殺,何進、何苗的部曲無人統領,一起歸屬董卓。董卓又指使呂布殺死了執金吾丁原,吞并了他的部隊,至此京都的兵權全部掌握在董卓手中。大權在握的董卓廢漢少帝,改立陳留王為漢獻帝,群臣不敢與之相爭。董卓自封為太尉,掌管前的事務,加節傳、斧鉞、虎賁,改封為封郿侯。不久,董卓升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封董卓的母親為池陽君。 董卓和呂布
【190年】,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挾天子遷都長安,同時焚燒洛陽宮殿,發掘陵墓,搜羅財寶。次年,董卓到達長安,升為太師,自稱尚父,逾制乘坐青蓋金華車;弟弟董旻升為左,封鄠侯;哥哥的兒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典兵;宗族內外的許多親戚都在朝廷任職。董卓還筑郿塢,囤積了三十年的糧食用以自守。董卓執政,法令苛酷,愛好殘酷的刑法,推崇相互告發,造成不少冤案,又濫發貨幣,積聚財富,造成通貨崩潰,激起了民怨。
【192年】,王允、呂布等人共同謀殺董卓,隨后殺了董卓的三族和親信,長安居民相互慶賀。一個月后,長安被李傕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