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
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都是些怎么樣子的人?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
提起“全真七子”,還得先從他們的師傅王重陽說起,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傳》,把王重陽描繪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華山論劍中技壓群雄,奪取《九陰真經》。王重陽死后,各大高手對其所遺《九陰真經》的爭奪,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
那么歷史上真有王重陽其人,他真的武功蓋世嗎?
王重陽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別全真教的創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據說因為他喜歡陶淵明,便改名知明。又因與陶淵明一樣喜愛菊花,而菊花在重陽節開放,便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重陽子。
王重陽出身于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青年時代,他“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間應過文、武試,得中文、武雙舉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難。但由于南宋政權孱弱,舍棄廣大北方人民不顧,茍且偏安,王重陽的抱負沒有能夠施展。
抗金失敗后,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云:王害瘋(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后,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陽東至今山東東部傳教。在寧海(今山東牟平)講道時,他對被宋徽宗寵信的道士林靈素弄的喪失人心的傳統道教進行了改造,創立了全真教。在國難當頭、“南渡君臣輕社稷”的大背景下,王重陽舉起全真教的旗幟,為的是留住中國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保存于宗教社會、民間社會。這實屬無奈之舉。
王重陽在山東傳教過程中收納了許多弟子,其中又以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七人為翹楚,人稱北七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全真七子”。
王重陽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廣泛傳統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馬鈺遇仙派、丘處機龍門派、譚處端南無派、劉處玄隨山派、郝大道華山派、王處一全真派、孫不二清靜派。這其中,又以邱處機及其龍門派影響最大。
丘處機(公元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龍門派的創立者。在《射雕》中,丘處機武功平平,但在歷史上,丘處機的名聲頗大。這不是因為武功,而是因為他通過自己對蒙元統治者的影響,拯救了無數的中原百姓。
在金、宋、元交替時期,以詩、醫、道三術而名滿天下的邱處機,是各方拉攏的對象。在先后拒絕了金、宋皇帝的征召后,他于1220年,不遠萬里,遠赴西域昆都斯(在今阿富汗),覲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邱真人之行的目的何在?且看看他出發前贈給朋友的一首詩——“十年兵火萬民愁,萬千中無一二留。去歲幸逢慈詔下,今春須合冒寒游。不辭嶺北三千里,仍念山東二百州。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顯然,邱道長不遠萬里,為的還是中原百姓免受屠戳。
當年事已高的成吉思漢向邱處機詢問長生之術時,邱處機不像通常道士那樣慫恿成吉思汗煉丹求仙,而是坦言,“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
一代天驕畢竟是一代天驕,雖然心中無限失望,但成吉思汗沒有責怪丘處機,反而對他的坦誠極為敬重。在丘處機逗留期間,成吉思汗給他提供了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在軍務閑暇的時候,成吉思汗還經常向丘處機求教養生之道。
在成吉思汗身邊呆了一年之后,丘處機自北印度回歸中原。雖然當時戰事頻仍,成吉思汗還是派出騎兵五千,予以護送。為了表達對丘處機的尊崇,成吉思汗賜丘處機虎符璽書(在帝王的習慣上,這等于封王封侯),號神仙,封大宗師,讓他“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
在《射雕英雄傳》里,丘處機的武功雖難蓋世,但在歷史上,他卻用自己的智慧,征服天下的成吉思汗。蒙古兵入主中原之后,丘處機到燕京修道,今天故宮中的長春宮,據說就曾是他修道之處,而現在北京乃至全國最重要的道觀之一——白云觀,就是他親手創立的。
憑著虎符璽書,丘處機師徒挽救了大批中原人,“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與瀕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中州人至今稱道至之”(引自《元史》)。到忽必烈統一中國的時候,繼丘處機執掌全真教的弟子尹志平,還憑借丘處機留下的虎符璽書,庇護了很多人的生命財產。
當國難當頭之時,一個新興的道教宗派挺身而出,承擔了存續文脈的工作,并盡己所能保護百姓,這種貢獻,只能用功德無量來形容。此外,有人認為,丘處機的弟子__常寫的《長春真人西游記》一書,為后來吳承恩的《西游記》提供了素材。
全真七子簡介:
全真七子為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的七位嫡傳弟子。即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
王重陽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廣泛傳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馬鈺遇仙派、丘處機龍門派、譚處端南無派、劉處玄隨山派、郝大通華山派、王處一全真派、孫不二清靜派。這其中,又以丘處機及其龍門派影響最大。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師承王重陽三教合一思想,雖各創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煉方式大致相似。
金庸小說中的全真七子全真道興盛于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降,與正一道作為兩大道派延續至今。
全真道創教人王喆(公元1113-1169),號重陽子,陜西省咸陽市人,出身富家,仕途無進,於是入道。他自稱於正隆四年(公元1159)在甘河鎮遇異人授以真訣,自此棄家入終南山南時村居於穴中修煉,號其穴為「活死人墓」,自號「王害風」,佯狂裝瘋。大定七年(公元1167),放火燒掉所住茅庵,云游至山東半島,正式亮出全真旗號,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這七大弟子成為全真道興旺發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門派,后稱「北七真」。王重陽在山東半島創教、傳教的時間只有三年,大定九年(公元1169)秋,他留王處一、郝大通在昆崳山修煉,自己攜邱劉譚馬四大弟子返關中,抵開封而逝。弟子搜集遺留詩詞千馀首,編為《全真集》刊行。王重陽之后,大弟子馬鈺繼任掌教,其馀六真在山東、河北、陜西、河南等地傳教,在民間逐漸擴大了影響。馬鈺掌教期間,教旨以無為為主,離塵去俗,識心見性,以道士的樸素苦行吸引社會人士信向,尚未與統治者結上關系,也未營造宮觀。這是全真道發展的第一階段。從公元1187至1219年,為全真道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是全真道進一步發展而漸漸壯大的時期,劉處玄、邱處機先后掌教,以山東半島為活動中心。此時的全真道,特別注意爭取金朝統治者的承認和重視,并開始營造宮觀,建立宗教活動基地。隨著全真道在民間勢力的增大,金廷也日益重視它。泰和元年(公元1201)、三年(公元1203)王處一兩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過來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進了它在民間的流傳。從公元1219年起,全真道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到達鼎盛,促這一局面的關鍵人物是邱處機。邱應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多歲高齡率徒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內),勸其戒殺,取得成吉思汗尊敬,稱他為邱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道士差役賦稅。邱處機於公元1224年東歸,回到燕京(今北京),住於太極觀(后改名長春宮),該觀從此成為全真道首腦機關所在地。邱處機提出「立觀度人」,此后全真弟子大建宮觀、廣收門徒的活動大為展開,全真道觀逐漸遍布北方。公元1227年,邱處機卒,葬於長春宮處順堂,即今天的北京白云觀。從邱處機掌教后,全真道有了很大發展。
元代全真道的發展進入鼎盛期。全真道大建宮觀,廣收門徒出現許多知名道士,一派道門興旺景象。邱處機去世后,繼起掌教者尹志平、__常進一步拓展全真事業,爭取統治者支持,使全真道獲得進一步發展,步入頂峰。全真道不僅在北方成為道教重心,還渡江南傳,江浙鄂閩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動蹤跡。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動點在湖北武當山,徒眾甚多。全真道南傳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煉內丹,自稱丹法出於鐘、呂、劉,與北方全真道同源異流。南宗教團不大,未受元室重視,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紛紛合流於全真門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純、陳致虛等。至此,全真道傳遍大江南北,盛極一時,與正一道勢力不相上下。全真道政治地位因元室冊封全真祖師而有了很大提高。至元六年(公元1269),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喆五祖為「真君」,后人稱為北五祖;又封王喆七大弟子為真人,世稱七真。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為帝君,七真為真君,邱處機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為真人。不少全真道高道知集賢院道教事。大略從元中期至元末,可算全真道發展的第四個階段,呈外盛內衰之象,教風有變,趨於蛻化,教內高道缺乏,落入發展平平的局面。與此相比,正一道成為元代中后期較興盛的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