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吳用逼上梁山的都有誰
在水滸傳中,那些被吳用逼上梁山的好漢都有誰?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被吳用逼上梁山的都有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被吳用逼上梁山的都有誰:
說到水滸傳,自然想到逼上梁山。
上梁山意味著造反,是不忠不義不孝。不管你是打著殺富濟貧、行俠仗義的旗號,還是喊著替天行道、為民除害的口號,一朝上了賊船,從朝廷到百姓,你就是不折不扣的反賊。被逼上梁山,有些人是被誣陷、被欺壓、被迫害而不得已落草為寇,比如林沖、柴進,招誰了惹誰了?有些人上梁山,則是被吳用給逼的。
有什么怨有什么仇?吳用非得坑人家一道呢?被吳用逼上梁山的好漢,大體有幾個特點:
1——生活安穩,甚至富足,或者有個一官半職,即便遭了難,也從未想過要上梁山落草。
2——有身好本事或一技之長,是梁山緊缺的人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3——吳用為他們解決了后顧之憂,大多把他們的家眷騙上梁山,這明擺著是當人質啊。
被吳用蒙騙或設計了,被動地勾結梁山或者平白無故當了反賊,不得以入伙后,他們不約而同地都長嘆一聲:也罷,只能這么著了。
都有哪些好漢被吳用逼上梁山了呢?
蕭讓和金大堅
蕭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圣手書生;又會使槍弄棒,舞劍掄刀。金大堅,開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圖書、玉石、印記;亦會槍棒廝打。因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稱他做玉臂匠。為救陷在江州大牢的宋江,吳用使計賺他們上山,偽造蔡京的書信。
吳用是這么說的:先送五十兩銀子作安家之資。便要他來。到半路上,卻也如此行便了。隨后卻使人賺了他老小上山,就教本人入伙,這兩個人,山寨里亦有用他處。
蕭讓和金大堅被賺上山后,晁蓋、吳用并頭領眾人都相見了,一面安排筵席相待,且說修蔡京回書一事,“因請二位上山入伙,共聚大義”。兩個聽了,都扯住吳學究道:“我們在此趨侍不妨,只恨各家都有老小在彼,明日官司知道,必然壞了。”
吳用道:“二位賢弟不必憂心,天明時便有分曉。”第二天,二人的家眷也上了梁山,為家里人原由,老小說道:“你昨日出門之后,只見這一行人將著轎子來,說家長只在城外客店里中了暑風,快叫取老小來看救。出得城時,不容我們下轎,直抬到這里。”兩家都一般說。蕭讓聽了,與金大堅兩個閉口無言,只得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伙。
吳用說這二人“山寨里亦有用他處。”,說白了就是幫著吳用去坑人。
李應
李應是大戶,吃了祝家莊的虧,跟梁山有了瓜葛。待宋江破了祝家莊,吳用就打李莊主的主意了。派人假扮官府公差拿李杜二人問罪,半道上演了一出劫道的假戲。李應是不想留在梁山的,礙于情面去見了,便要下山。
吳學究笑道:“大官人差矣!寶眷已都取到山寨了。貴莊一把火已都燒做白地,大官人卻回到那里去?”李應不信,早見車仗人馬,隊隊上山來。李應看時,卻見是自家的莊客,并老小人等。李應連忙來問時,妻子說道:“你被知府捉了來,隨后又有兩個巡檢,引著四個都頭,帶領三百來土兵,到來抄扎家私,把我們好好地教上車子,將家里一應箱籠、牛羊、馬匹、驢騾等項,都拿了去,又把莊院放起火來都燒了。”李應聽罷,只叫得苦。
晁蓋、宋江都下廳伏罪道:“我等兄弟們端的久聞大官人好處,因此行出這條計來,萬望大官人情恕。”李應見了如此言語,只得隨順了。宋江道:“且請宅眷后廳耳房中安歇。”李應又見廳前廳后這許多頭領亦有家眷老小在彼,便與妻子道:“只得依允他過。”宋江等當時請至廳前敘說閑話,眾皆大喜。宋江便取笑道:“大官人,你看我叫過兩個巡檢并那知府過來相見。”那扮知府的是蕭讓,扮巡檢的兩個是戴宗、楊林,扮孔目的是裴宣,扮虞候的是金大堅、侯健。又叫喚那四個都頭,卻是李俊、張順、馬麟、白勝。李應都看了,目睜口呆,言語不得。
說實話,李應真心不想上梁山,可人財物全讓梁山收了,房子也被燒了,還落得私通梁山、殺死官差的罪名,還有什么出路呢?
朱仝
朱仝當著都頭,號稱美髯公,為救雷橫吃了官司,被刺配滄州。吳用和雷橫去拉他入伙。朱仝對吳用說:“先生差矣!這話(入伙)休題,恐被外人聽了不好。雷橫兄弟,他自犯了該死的罪,我因義氣放了他,出頭不得,上山入伙,我亦為他配在這里。天可憐見,一年半載,掙扎還鄉,復為良民。我卻如何肯做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請回,休在此間惹口面不好。”
雷橫道:“哥哥在此,無非只是在人之下,伏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漢的勾當。不是小弟裹合上山,端的晁、宋二公仰望哥哥久矣,休得遲延自誤。”朱仝道:“兄弟,你是甚么言語?你不想我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倒來陷我為不義!”
朱仝那時幫官家帶孩子,結果被李逵給劫走了。朱仝追上,孩子卻死了,這是徹底沒退路了。你聽朱仝怎么說。“是則是你們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個!”
朱仝答應上山入伙后,還說:“如今做下這件事了,知府必然行移文書,去鄆城縣追捉,拿我家小,如之奈何?”吳學究道:“足下放心,此時多敢宋公明已都取寶眷在山上了。”上山后,朱仝見著妻子,妻子說道:“近日有人赍書來,說你已在山寨入伙了,因此收拾星夜到此。”這明擺著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兩頭騙啊。
盧俊義
梁山打不過曾頭市,想請盧俊義幫忙,盧員外哪會干這個。于是這吳用又是寫藏頭詩又是興師動眾劫大獄,盧員外落得家破人亡背負造反之名,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不說也罷。
后來破呼延灼的連環馬,梁山用計賺徐寧上山,吳用沒怎么張羅,因為他那一套手下人都駕輕就熟了,斷你后路、絕你后顧之憂,不想上梁山也得上,這不是逼是什么?
按理說宋江是打死也不肯上梁山入伙的,可他那幫好兄弟都上了梁山,他不上能上哪里去?江州劫法場,事情是晁蓋、吳用帶人干的,可天下人都知道罪魁禍首是宋江。
吳用簡介:
吳用,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山東菏澤市鄆城縣東溪村人。
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于楚州南門外蓼兒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側。
上山前身份及職業:教師。
梁山職位:軍師
綽號:智多星
征方臘后: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梁山座次:梁山第三把交椅
星位:天機星(三十六位天罡星之一)
武器:八門玄機鏈﹑ 羽扇
出場回目:第15回
上山回目:第24回
死亡回目:第76回 (與花榮一同吊死在宋江墳前)
出場時外貌描寫: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
出場原文內容:劉唐見雷橫拿了晁蓋的銀子,前去追要,兩人打在一處,書中寫到:“眾士兵見雷橫贏劉唐不得,卻待都要一齊上并他,只見側首籬門開處,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兩個好漢且不要斗。我看了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說。“
上山原因:在好友晁蓋的率領下,設計劫取生辰綱后上山。
史書記載的吳用叫吳加亮,是宋江起義軍的副將。
赤發鬼”劉唐早聽說晁蓋大名,夜走鄆城縣前往投奔晁蓋,途中酒后醉臥靈官廟,寧曉志飾演的吳用為巡查的縣都頭雷橫、朱仝抓獲,并帶往東溪村晁蓋莊。晁蓋得知詳前來,并送雷橫十兩銀子。劉唐不忿,私自追趕雷橫欲討回銀兩,話不投機,兩人動手,揮動樸刀大戰,雷橫不敵劉唐,看著將敗,被旁邊私塾先生吳用用銅鏈勸開。吳用、劉唐回晁蓋莊,晁蓋說出“北斗七星上白光”一夢,計奪生辰綱,吳用出謀劃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說服阮氏兄弟共同七星聚義,定巧計在黃泥崗在酒里摻蒙汗藥,暈翻楊志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后與晁蓋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計在石碣村大破官軍。上山后巧激林沖火并王倫,從此奠定梁山基礎,在后來的爭戰中多出奇計,為水泊梁山的興盛立下大功,成為梁山軍師。
性格 隱忍含蓄,深得厚黑之法。
特點 有獻計之才而無成事之能。
例子: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智賺玉麒麟、布四斗五方旗
1、 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3 、小計尚可,大計不得。
4 、對梁山盡忠。
性格:結交廣泛,廣納賢才,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