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不學無術的趣事
權臣李林甫沒文化鬧笑話,誤將"璋"字寫成"麞",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李林甫不學無術的趣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李林甫不學無術的趣事:
唐玄宗時期的權臣李林甫不學無術,雖然主持過《唐六典》的編寫工作,但這也挽救不了他在文化上的無知。
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子生了一個兒子,李林甫寫信去祝賀,賀信中有這么一句:“弄麞之慶”。這封賀信一公開,賓客們都掩嘴而笑,笑話李大人沒文化,鬧笑話。
為什么呢?原來,這糗事出在“麞”字上。在古代,家里生男孩,名為“弄璋之喜”。這個典故出自《詩經·小雅 ·斯干》,說的是周朝的貴族在建好宮室之后,生了男孩,就拿珍貴的玉璋給新生的男孩玩耍,后來就將生男孩稱為“弄璋之喜”。李林甫誤將“璋”寫成“麞”,前者是玉石的一種,后者是一種動物,也就是獐子,差之千里,笑話鬧大了。
古代又叫生女孩為“弄瓦之喜”,也出自于《詩經·小雅·斯干》,千萬別誤以為是將瓦片給女孩玩,“瓦”是指一種紡織工具,也就是陶紡輪,古人認為女孩是要學紡織的,所以從小就拿陶紡輪熏陶她。
李林甫簡介: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長平王李叔良曾孫。
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后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后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仆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李林甫的歷史小趣聞:
勸帝西行
唐玄宗欲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宰相裴耀卿諫道:“現在正是秋收季節,陛下西行可能會耽誤農時,還是等到冬天再回京吧。”而李林甫則私下對玄宗道:“長安洛陽就好像陛下的東西二宮,您在兩宮往來,還要選擇時間嗎?如果擔心耽誤秋收,免除沿途州縣的租稅就是了。”玄宗大悅,當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一雕雙兔
唐玄宗任命張九齡、裴耀卿、李林甫三人為宰相。就職之時,張九齡、裴耀卿都彎腰趨進,表現的非常謙遜。而李林甫則站在二人中間,態度極其傲慢,眉目間流露著得意的神情。時人都驚嘆:“這是一雕挾兩兔啊。”后人便用“一雕雙兔”比喻三人并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口蜜腹劍
李林甫擔任宰相,對于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進的。他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唐玄宗曾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以為玄宗已經離去,便揚鞭策馬從樓下緩緩而過。他風度翩翩,玄宗贊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擔心盧絢被玄宗重用,便將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道:“你父親素有名望,嶺南道的交州廣州等地現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員,陛下有意讓你父親前去。如果他不肯遠赴嶺南,肯定會被貶官。我給你出個主意,不如讓他到東都洛陽去做太子賓客或太子詹事,這也是清貴顯職。”盧絢果然不肯前往嶺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議,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擔任違背眾望,便任命他為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稱其患病不能理事,將他貶為太子員外詹事。
唐玄宗曾問李林甫:“嚴挺之現在在哪里,這個人還可以用。”嚴挺之之前被貶出朝廷,這時正在絳州擔任刺史。李林甫擔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見其弟嚴損之,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讓你哥哥上書,就說得了風疾,請求回京就醫。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嚴挺之不知是計,果然按他的建議上書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對玄宗道:“嚴挺之年事已高,近來又患風疾,應該給他一個閑散官職,讓他安心養病。”玄宗嗟嘆良久,將嚴挺之打發到洛陽擔任太子詹事。
李適之拜相后與李林甫爭權,但因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對李適之道:“華山有金礦,開采可以富國,皇帝還不知道。”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金礦奏知唐玄宗,玄宗又詢問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臣便沒有提及。”唐玄宗認為李適之慮事不周,惱怒的對他道:“你以后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李適之從此逐漸被疏遠。
立仗馬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獨攬朝政,蒙蔽皇帝耳目。他曾召集諫官,對他們說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上,群臣順從圣意都來不及,還需要什么諫論?你們難道沒見過那些立仗馬嗎?它們整日默不作聲,就能得到上等的糧草飼養,但只要有一聲嘶鳴,就會立即被剔除出去。就算后來想不亂叫,也不可能再被征用。”從此,朝中諫官無人再敢直言諫爭。
野無遺賢
唐玄宗曾詔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便對玄宗道:“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圣聽。”他建議讓郡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督下,由尚書省覆試,將名實相副者推薦給皇帝。最終,送到京師的士子被考以詩、賦、論,結果沒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
杖杜弄獐
李林甫執掌吏部時,候選官員嚴迥的判語中有“杕杜”二字。杕杜是《詩經》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樹,比喻人孤立無援。李林甫不認識“杕”字,便問吏部侍郎韋陟:“這里寫的‘杖杜’是什么意思?”韋陟低著頭不敢說話。后人便稱李林甫為“杖杜宰相”,以譏諷他才疏學淺。
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表兄弟,他生兒子時,李林甫手書賀函表示慶賀,上寫:“聞有弄獐之慶。”古時將生男稱為“弄璋”,意思是男孩長大以后執璋(玉器)為王侯。李林甫卻把“弄璋”錯寫為“弄獐”,滿堂賓客無不掩口失笑。后人因此稱李林甫為“弄獐宰相”。
羅鉗吉網
李林甫擔任宰相時,欲大肆打擊政敵。京兆尹蕭炅舉薦京兆法曹吉溫,稱其善于治獄,李林甫大喜。吉溫常道:“若與能夠賞識我的人,南山白額虎我也能捉住。”杭州人羅希奭,好用酷刑,也被李林甫由御史臺主簿升遷為殿中侍御史。二人掌管刑獄,幫助李林甫打擊異己,只要落在他們手中,無人能逃脫厄運。時人稱之為“羅鉗吉網”。
威服祿山
安祿山初見李林甫時,仗著皇帝寵信,神色倨傲。李林甫不動聲色,當著他的面召見王鉷。當時王鉷與安祿山都是御史大夫,而權勢僅次于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卻卑詞趨拜,態度恭謹。安祿山被李林甫的威嚴所懾服,態度也逐漸恭謹。他平時飛揚跋扈,對朝中公卿多有侮慢,但卻唯獨忌憚李林甫。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并搶先說出,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即使數九寒冬也會惶恐得汗流浹背,不敢有絲毫隱瞞。安祿山返回范陽后,每次劉駱谷從長安回來,他都會問:“十郎說了些什么?”聽到美言則心中歡喜。如果李林甫說:“告訴安大夫,讓他老實一點!”安祿山便會拍著床榻,憂愁懼怕的道:“哎呀,我死定了!”
生前夢兆
李林甫曾夢到一個白皙多須、個子高大的男子逼近自己,貼到身上推不開。他醒后對人道:“這人的樣子很像裴寬,這是裴寬想取代我的緣故。”當時,裴寬正任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李林甫借口裴寬是李適之黨羽,將他貶斥出朝。而此時只是金吾胄曹參軍的楊國忠,在不到十年之內,竟于李林甫死后繼任宰相,他的樣子也很像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