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一生顛沛流離,卻被意淫成歷史第一妖后,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真實的蕭皇后:
隋唐時期的蕭皇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她的傳奇不同于羋月、武則天這樣的女強人,反而是因為野史上的故事而出名。其實,在頭條平臺上,也有這樣的文章,提到了這位傳奇女人服飾六個帝王榮寵不減的故事。但是,歷史真的如此嗎?
傳說中的蕭皇后是歷經了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章、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兄弟以及唐太宗這六位帝王,所以算下來時間跨度是48年。而能夠在48年的時間里保持長寵不衰,想來蕭皇后絕對得是駐顏有術的高手才對。你問為什么?那么好,我們就先來看看蕭皇后的生年為何。
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而直接地記載蕭皇后究竟是何年所生,不過只要有心,仍能從現存史料的蛛絲馬跡中推測出蕭皇后大致的年齡。
《北史·隋煬帝本紀》中曾提及:“煬帝愍皇后蕭氏,梁明帝巋之女也。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養之。未歲,岌夫妻俱死,轉養舅張軻家。”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
1、蕭皇后是二月份生的。
2、蕭岌夫婦收養了這個侄女不到一年便死了。
那么蕭岌是何年去世的呢?
《北史·梁蕭氏列傳》:“岌,詧第六子也。性和,位至侍中、中衛。巋之五年,卒。贈司空,謚曰孝。”
可見蕭岌是在蕭巋登基后的第五年過世的,也就是566年。這樣一來,蕭皇后最遲也得是566年農歷2月出生才符合實際情況。
換言之,蕭皇后出生的時候隋煬帝還未出生。你又問為什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隋煬帝又是何年出生的。
不同于蕭皇后,《隋書》對隋煬帝的生年記載得很明確:“開皇元年,(楊廣)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
開皇元年就是581年,這時候的隋煬帝是13歲,但古時候的人都喜歡算虛歲而不是周歲,所以隋煬帝實際的生年應當是569年。
又根據《北史·梁蕭氏》的記錄:“開皇二年,隋文帝備禮納巋女為晉王妃。”可見隋煬帝娶蕭皇后的時候實歲才十三歲,而蕭皇后至少十六歲了,很明顯是“女大三抱金磚”的組合。而這二人的年齡差距正好與《蕭氏族譜》中所說的,蕭皇后要比隋煬帝大三歲的情況相吻合。
等到開皇二年正式嫁給了隋煬帝,蕭皇后一生的命運算是徹底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雖然傳說中的蕭皇后有著一代妖后的嫌疑,不過正史給予蕭皇后的評價還是相當不錯的。
《隋書·后妃列傳》:“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詔曰:“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帝每游幸,后未嘗不隨從。時后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
不僅《隋書》,《北史》中也說蕭皇后的性情為人都很不錯,小時候寄養在舅舅家,因為貧困還親自勞作過。只可惜遇人不淑所嫁非人,攤上了隋煬帝這么個敗家子,不僅自己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還連累自己的妻子輾轉賊人之手。
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后,就將隋煬帝后宮的一干人等全部據為了己有,其中就包括蕭皇后。《隋書·宇文化及列傳》:“化及于是入據六宮,其自奉養,一如煬帝故事。”
之后蕭皇后便跟著宇文化及逃到了聊城,等竇建章攻陷了聊城后又被竇建章帶走。誰知竇建章的妻子是個妒婦,容不下隋煬帝的這些美人,就將她們安置在了武強縣。不久就有突厥的處羅可汗派人來迎接蕭皇后與她的孫子楊政道。可惜處羅可汗也不是個長久的主,沒過多久就死了,等他的弟弟頡利可汗上臺后,便順理成章地全盤接受了蕭皇后一干人等。
《北史·后妃列傳》:“及宇文化及之亂,隨軍至聊城。化及敗,沒于竇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煬帝妃嬪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強縣。是時突厥處羅可汗方盛,其可賀敦即隋義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攜其孫正道及諸女入于虜庭。”
所以小說中說蕭皇后“身歷六帝”,雖然夸張了點,但未必沒有事實于其中。正史中對蕭皇后的這段遭遇說的比較含蓄,很有可能是因為蕭皇后的族人——比如她的親弟弟蕭瑀,在唐朝可是重臣,所以那些史官算是筆下留情了。
但是史官放過了蕭皇后,小說家卻沒能放過這個可憐的女子,而是繼續臆想蕭皇后最終是在唐太宗的后宮中頤養天年了,還順便混了個昭容當當。
如此說來,既然蕭皇后最后還能與唐太宗譜出一段姐弟戀,那么她與唐太宗之間的年齡差距以及究竟有無可能,我們自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
知道唐太宗的父親李淵是什么時候出生的嗎?
《冊府元龜.卷二.帝王部·誕圣》上說:“唐高祖以后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于長安。”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公元566年農歷11月,李淵在長安出生了。
還記得蕭皇后是什么時候生的嗎?根據前面我們的推論,蕭皇后最晚得在566年農歷2月出生。也就是說,蕭皇后至少比李淵大了9個月,比唐太宗更是至少大了33歲!原來蕭皇后譜得不是姐弟戀而是黃昏戀啊!因為等到貞觀四年(630年)蕭皇后歸唐的時候,李世民32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時候,而蕭皇后至少65歲了。
要知道蕭皇后被宇文化及接收的時候至少53歲了,因為《隋書·煬帝本紀》中說過:“上崩于溫室,時年五十。”如果說蕭皇后五十來歲的時候還能勉強認為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那么此時已六十多歲飽經磨難的蕭皇后,就算再怎么駐顏有術也難逃歲月的侵蝕吧。而諸位覺得面對這樣一位比自己的父親還要年邁的老太太,唐太宗能對她產生什么旖旎的想法呢?
而蕭皇后最后究竟是否住進了唐太宗的后宮之中,《北史·后妃列傳》則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大唐貞觀四年,破突厥,皆以禮致之。歸于京師,賜宅于興道里。二十一年,殂。詔以皇后禮于揚州合葬于煬帝陵,謚曰愍。”
看到沒,正史中說的再清楚不過了,蕭皇后從突厥返唐后,唐太宗將其安置在了興道里,即長安城朱雀門外的東邊第一坊。
所以縱觀蕭皇后的一生,拋開那些小說不談,根本就是一個可憐女人的顛沛流離的一生。不僅生前飽受屈辱,死后也要慘遭無良YY。蕭皇后又是何其的無辜!
隋朝蕭皇后·簡介:
孝懿皇后蕭文壽,南朝宋武帝劉裕的繼母,劉翹的第二任妻子。出身蘭陵,父親蕭卓為洮陽令。她與劉翹生長沙景王劉道憐、臨川烈武王劉道規。劉裕的母親趙安宗產后即死,劉裕多年是由繼母養育。義熙七年,拜蕭氏為豫章公太夫人,后來劉裕為宋公、宋王時,蕭氏又加稱宋太妃、宋太后的稱號。南朝宋初年,尊她為皇太后,住在宣訓宮。劉裕為帝時年紀已老,依然每天朝見繼母,從無虛漏。宋少帝即位,再加崇曰太皇太后,同年在顯陽殿去世,謚號為孝懿皇后,虛歲八十一。因劉裕遺旨:"太后百歲后不須祔葬",遂在興寧陵別開一壙,禮儀一遵往式。
隋朝蕭皇后的歷史:
歷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計其數,然而,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卻還能讓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數。蕭皇后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一舉摘下了歷史上最搶手女人的桂冠。
蕭皇后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于說她美到什么程度,語言可能根本無法描述,從她年近五十仍讓李世民看得丟了三魂六魄來看,傾國傾城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也許,蕭皇后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出生時,一個占卜奇人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其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后以后的人生經歷似乎正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13歲作了晉王妃后,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年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就在蕭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楊堅接受靜帝禪位而作了隋文帝。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在平陳戰爭中功績顯赫,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家,統統將家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21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誰知挑來挑去,年齡相當的姑娘們這個不合,那個相克,最終唯獨剛滿9歲的蕭氏女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就選定了她,這還真是命啦,正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不強求。
楊廣本來駐守揚州,在進京朝覲時便見到了他將來的妻子蕭氏女。他見到蕭氏女如此動人,便為之激動不已。在開皇十三年楊廣入朝時,就迫不及待和她完成了婚事。其時,楊廣25歲,新娘才剛滿13歲,以現在的規定看來13歲是不能結婚的,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二十多歲的女人,那是典型的大齡女人了。
洞房花燭夜,楊廣心花怒放地把嬌羞萬狀的小王妃擁進懷里,同時還做著黃梁美夢,因為讓他高興的是,早年有個水平還算湊合的大仙給蕭妃算過一卦——“母儀天下”!蕭妃既然會母儀天下,那么他不就是皇帝嗎?雖然現在太子是他的哥哥楊勇,但生在帝王家的他懷有當皇帝的志向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他把蕭妃視為自己命中的福星,對她珍愛備至。可惜的是,他聽話只聽半句,算命先生在“母儀天下”四個字之后還有四個字——“命帶桃花”,這似乎就注定了她不會是他一個人的MM,大不了他只算是采了頭彩而已。
因為有了蕭妃這顆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對王位另作妄想的楊廣,開始有計劃地與大哥楊勇展開儲位之爭了。
偏偏太子楊勇又是個天生找死的主兒,爹媽花大價錢給他娶的大老婆太子妃元氏他愛理不理,卻把心思都花在偏房云昭儀身上。結果元氏受不了氣,上吊自殺了。楊堅和獨孤迦羅一怒之下要廢掉楊勇的太子之位。楊廣則乘虛而入,故意在母親面前極力裝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樣子,還有意作出疏遠蕭妃專心政務的姿態;而聰明識體的蕭妃也一本正經地與他配合著表演雙簧,還不時到獨孤皇后那里哭訴楊廣只顧政務冷落了自己,要求賠償青春損失費。他們夫妻的一唱一和終于打動了獨孤皇后的心,一氣之下就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把楊廣推上了太子寶座。這時距離楊廣與蕭妃完婚已經7年了,也就是說,這對頗有心計的小夫妻,在母親獨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7年的悲情苦戲。
楊廣登太子位一年后,獨孤皇后因病而死。隨后,楊廣便逐個弄掉了幾個對手,史稱隋煬帝。
高枕無憂之后,隋煬帝開始沉溺于酒色,無心管理朝政。于是他一面下詔廣征天下美女,一面派遣大將宇文消總管營建東都洛陽,先建顯仁宮,后修西苑,廣泛搜羅海內外奇材異石、佳木珍草充實其中,準備安置好美女后,他便可以在那里盡享人間樂趣了。
注重了房事,自然就會疏忽國事。楊廣在位的十幾年間雖然征服了無數美女,卻沒有征服李淵等幾個美男。在他第三次游興揚州之時,天下已經大亂。李淵、李密、竇建德等人紛紛舉兵,心灰意冷的楊廣決定遷都南京,不再回北方。這時,窺視皇位和蕭皇后已久的宇文化及率領禁軍造反,率兵進入離宮,剛滿50歲的隋煬帝在寢殿西閣被縊殺。
宇文化及早就對蕭皇后心存暗戀,干掉楊廣之后,立即以她的兒子性命作為要挾,逼她做了自己的偏房。
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節節勝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及,一敗再敗,最后帶著蕭皇后退守魏縣,并自立為許帝,改稱蕭皇后為淑妃。不久,魏縣又被攻破,他倉皇退往聊城,竇建德率軍一路追擊,最后攻下聊城,殺死了宇文化及。
作為勝利者的竇建德除了收繳宇文化及的金銀珠寶,還收繳了魅力不減的蕭皇后。雖說已經做了兩次寡婦,失去了兩任丈夫,但是蕭皇后的美艷姿容和高貴氣質依然不減。竇建德本著不要白不要的思想,把宇文化及的淑妃變成了自己的王妃,縱情于聲色之娛,忘記了逐鹿中原的初衷。
恰好,竇建德有個醋缸級的原配夫人曹大嫂,她常在他們兩人黑燈瞎火“共赴巫山”的時候,突然頂著超大號燈泡冒出來撒潑發怒、插科打諢,弄得竇建德大失情趣。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展起來,大有直逼中原之勢。原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后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來到樂壽迎接蕭皇后,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
蕭皇后在幾番轉折后,不想居然會移民到國外——突厥。天生麗質難自棄,顛沛流離不枉情。在國外,她的魅力依然是把無往不勝的利劍,一舉戳穿了突厥父子兩代元首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的心。時勢至此,命運已經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當初就預言她命帶桃花,在劫難逃,那也就只有聽天由命吧!無可奈何中,蕭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后變成了番王的愛妃。
后來,老番王死了,由頡利可汗繼位,按突厥人的風俗,蕭皇后又被新任番王接手。
十年后,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后。這時蕭皇后已是四十八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歲,但蕭皇后入朝時,李世民見她云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完全沒有年事已高而應有的老態,比一般的少女還多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才華蓋世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再加上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人由憫惜而生愛意。
這可愛煞了李世民,或許是他從小就缺少母愛的緣故,他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蕭皇后身上體會到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母親般的溫馨,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許撫慰。這就樣,蕭皇后被唐太宗封為昭容,轉了一大圈回來又成了大唐天子的愛姬。
為了歡迎蕭皇后來到宮中,李世民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四處張掛著華麗的宮燈,歌女舞姬們獻上輕歌曼舞,桌上堆滿山珍海味,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經夠豪奢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還差得遠呢!隋宮夜宴時并不點燈,而是在廊下懸掛120顆直徑數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設火焰山數十座,焚燒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晝,又有異香繞梁,如入仙境,每晚燒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車。對此,蕭昭容不便明說,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
就這樣,蕭皇后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67歲才壽終正寢。
綜觀蕭皇后的一生,真可謂歷盡千般滄桑,展盡萬種風流。一個女人,竟被6個皇帝瘋搶了60年,歷史上還能舉出第二例嗎?在她的一生中享盡了榮華富貴,但也歷盡了滄桑劫難。不說她風流至極,卻也可說她福氣不淺。
試問,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對歲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蕭皇后就是一個例證。正如有句廣告語說的——年齡對她只是一個數字。她從13歲嫁為隋朝晉王妃開始,歷經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雖然身上的標簽從少女、熟女、大媽一直換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從未打折,直到60歲那年快快樂樂地病死在大唐的后宮。
俗話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蕭皇后的獨特經歷看,數風流人物,真的是難看今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