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的軼事趣聞
名人,其實也是普通人;常常能看到因為某種因素,顯得格外可愛的他們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精選歷史名人的軼事趣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幽默的小故事
《卓別林》
一個初出茅廬的作家請卓別林看他寫的一個電影腳本。卓別林仔細地閱讀了他的劇本后,搖了搖頭說:“等你和我一樣出名時你才能寫這樣的東西,而這個時候你必須寫的好才行。”
《莫泊桑》
一位貴族夫人傲慢地對法國作家莫泊桑說:“你的小說沒什么了不起,不過說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為什么要留這么個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給那些對文學一竅不通的人一個贊美我的東西。”
《丘吉爾》
在英國議會開會時,一位議員在發言時見到坐席上的丘吉爾正搖頭表示不同意。這位議員說:“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時候丘吉爾站起來說:“我也提醒儀員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搖我自己的頭。”
《塔夫脫》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塔夫脫總統的準確體重是多少。“我不會告訴你的。”塔夫脫用雷鳴般的聲音回答,“但你要知道,有人也問過議長里德,他回答說,真正有教養的人的體重不應超過200磅。可我已刷新這個紀錄,達到300磅了。”
《牛頓》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維特門》
維特門是哈佛大學畢業的著名律師,當選為州議員。有一次他穿了鄉下人服裝到彼士頓某旅館,被一群紳士淑女在大廳里看到了,想戲弄他。維特門對他們說:“女士們,先生們,請允許我祝愿你們愉快和健康。在這前進的時代里,難道你們不可以變得更有教養、更聰明些嗎?你們僅從我的衣著看我,不免看錯了人,因為同樣的原因,我還以為你們是紳士淑女,看來,我們都錯了。”
《華盛頓》
一天晚上,華盛頓與幾位客人坐在壁爐邊聊天,因背后的壁爐燒得太旺,華盛頓感到太熱,就轉過身來,臉朝壁爐坐下。在座的一位客人開玩笑說:“我的將軍,您應該頂住戰火才對呀,怎能畏懼戰火呢?”
華盛頓笑著回答:“您錯了。作為將軍,我應該面對戰火,接受挑戰,假如我用后背朝著戰火,那不成了臨陣脫逃的敗將了嗎?”
《歌德》
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里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那位傲慢無禮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讓批評家過去。
古代名人趣事
唐僖宗年間,有一個叫于祐的學士在皇城的宮墻外散步,他在御溝內洗手時,無意中發現從宮里隨著流水飄來很多紅葉,而且紅葉上似乎還有墨痕。于祐隨手撿起一片,上面居然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于祐心想這很有可能是宮中的某個才女所作,頓時心生思慕之情。于是也找來一片紅葉,題詩兩句:“ 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將其投到御溝上游,悵然若失,惆悵良久方才離去。后來于祐屢遭坎坷,眼見仕途無望,無奈在河中人韓泳家里做了教書先生。在韓泳的撮合下,娶了曾經在宮里當過宮女妻的韓氏為妻。
一天,韓氏偶然間在于祐的竹制書籃中發現了一張紅葉,不由得大驚失色,說道:“這是我當年所作的詩句啊,你是從哪里得來的呢?”于祐就向妻子講訴了在自己心里珍藏許久的往事。韓氏說:“我當年也曾經在水中撿到一片紅葉,卻不知是誰所作。”于是打開箱子取出紅葉,上面還能看見淡淡的墨痕,正是當年于祐投到水里那一片。夫妻二人驚嘆無比,相擁而泣,感慨萬分,都認為兩人的婚姻絕對不是今生的偶然,而是前生就注定的緣分。
如果當初沒干這行……
光武帝劉秀得到天下后,沒有像他的祖宗劉邦那樣兔死狗烹、卸磨殺驢。劉秀閑暇時經常召這些功臣們進宮飲酒敘舊,有一次大家喝的正高興的時候,劉秀問他們:“如果當年你們沒有追隨我一起打天下,現在能做點什么呢?”高密侯鄧禹說道:“我稍稍還有點學問,應該可以在郡里當個文學博士,或者在鄉里教書。”劉秀笑著說:“你也太謙虛了,你出身名門,德才兼備,至少也能當個郡功曹。”眾人一個個的接著說了下去,輪到大將馬武的時候,馬武說:“我勇武過人,可以當守尉捉拿盜賊。”劉秀哈哈大笑:“可拉倒吧,你小子好吃懶做,別自己當了盜賊,反而讓人家給捉了去。”
名人故事
在我國老一輩的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于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并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并主持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