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更熱還是大暑節氣更熱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意味著夏天進入了最熱的階段。它標志著氣溫的最高峰期,也代表著夏季炎熱的極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暑更熱還是大暑節氣更熱,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小暑更熱還是大暑節氣更熱
大多數情況下,大暑節氣是比小暑節氣熱的。
小暑和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兩個節氣,大部分地區大暑的時候最熱,但也有部分地區小暑的時候最熱。
小暑和大暑的暑字指的就是炎熱的意思,但小暑的意思是小熱,大暑的意思是大熱,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大暑最熱是絕對的。
雖然在整體統計上,小暑不及大暑熱,但是在部分地區小暑的平均溫度卻比大暑更高。在北方城市中,綜合四項指標,小暑更熱的地區有石家莊、哈爾濱、銀川、烏魯木齊;而在南方城市中,昆明、拉薩、福州、廣州、海口在小暑時節也比大暑更熱;而在呼和浩特和南寧出現了小暑和大暑難分伯仲的情況。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寬廣、經緯跨度大的關系。
2023年小暑大暑時間
公歷:2023年07月07日;農歷: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星期五
小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是屬于夏季的節氣。
小暑,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
公歷:2023年07月23日;農歷:二零二三年六月初六,星期日
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是屬于夏季的節氣。
大暑,斗指未,太陽黃經為120,于公歷7月22日24日交節。
大暑吃什么風俗食物
1、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2、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3、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4、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5、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6、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大暑節氣的特征有哪些
基礎天氣特點:日照最多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v逢戰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比绻笫钋昂蟪霈F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具體特點: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養生保健小常識:起居
大暑時節濕熱氤氳,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強光、防暑濕、防陰暑。
防強光:隨著大氣環境改變,紫外線強度越來越高,近年來,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漸增多,防曬不僅是愛美女士的專利,也是老人小兒,及皮膚白皙人士需要關注的問題。外出時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即使在霧霾或陰天時外出,也可外涂防曬用品,遮陽。對已出現的曬傷,可用鮮蘆薈去外皮,取汁涂抹患處,十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防暑濕:大暑節氣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時節,很多地方會出現高于40攝氏度的溫度,且多降雨,雨水受到高溫的蒸騰,氤氳之氣彌漫,老人小兒及高血壓、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盡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溫度最高時戶外活動,早晚鍛煉避免過于劇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緩的方式。
防陰暑:由于天氣濕熱,人易貪涼飲冷,久受空調或過食生冷,暑熱合風寒之氣侵襲,則易造成頭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脹腹瀉之陰暑之證。不宜久居空調室內,適當通風。尤其在汗后,毛孔大張之時,更要避免冷氣直入腠理。
由于夏季天長,夜晚高溫易造成眠淺,白天困倦神疲,需要利用白天短暫補覺,午睡或下午的睡眠不宜超過20分鐘,過久則宜造成氣血運行減慢,醒后更覺疲乏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