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跡
成吉思汗,名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的可汗;你知道哪些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跡介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吉思汗生平簡介
成吉思汗的原名叫孛兒只斤·鐵木真,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共享年六十六歲。成吉思汗時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漠北草原,父親給他取名為鐵木真。在他去世后,后人敬仰他的成就,追封謚號為法天啟運圣武皇帝。
1611年秋天,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一帶打獵,發現了弘吉剌氏·訶額侖。在幾位兄弟的幫助下,也速該搶來了弘吉剌氏·訶額侖,成為了他的夫人。1612年時,也速該抓獲了塔塔爾部落的首領,恰逢此時,弘吉剌氏·訶額侖生下了一個男孩。也速該為了慶祝自己獲得了勝利,便將訶額侖的孩子起名為鐵木真。
1171年,鐵木真只有九歲,他的父親被札鄰毒死,父親去世后,泰赤兀部的塔里忽臺乘機聯合其它蒙古部落,大家一致將鐵木真母子趕走,這件事情成為了成吉思汗人生重要轉折點,不幸的遭遇讓鐵木真快速成長起來。
1180年,18歲的鐵木真向蔑兒乞部展開斗爭,并打敗了蔑兒乞部,隨后,過了四年時間,鐵木真被擁護成為乞顏部首領。后來,鐵木真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受到速不臺、者勒蔑,忽必來,術赤臺等勇猛人士的擁護,鐵木真隊伍成長的十分迅速。有了軍事實力的保障,鐵木真和部下完成了對蒙古部落的統一。
1206年,蒙古大臣們在斡難河召開會議,一致擁護鐵木真為蒙古部落首領,尊稱他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后,開始了大規模的征討戰爭。
成吉思汗功與過
成吉思汗在歷史上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正是因為成吉思汗的西征,才加快了各國之間的交流;有人說成吉思汗殺害了大量無辜百姓,給各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關于他的是非成敗,后人意見不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成吉思汗的功在于:他戎馬一生,打下了歷史上面積最大的蒙古帝國版圖,并且創下了世界上很多第一。比如,成吉思汗是“千年以來世界最富有的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等等。后來,美國學者塔夫里阿塔斯對成吉思汗時期建立的蒙古版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他所著的《全球通史》一說中提到: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亞歐大陸。從客觀上來說,成吉思汗間接地促進了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隨著成吉思汗不斷地向外開拓,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亞的存在。成吉思汗所發動的東征和西征,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和強盛。
成吉思汗的過在于:成吉思汗實行的鐵血政策給無數國家帶來了災難,大量的無辜百姓死于成吉思汗的鐵騎之下。成吉思汗殺死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有兩億左右,金國、南宋和西夏一共有一億五千萬左右,分別舉例來說,金朝人口大約六千多萬,1234年金朝被成吉思汗滅掉,人口只剩下一千萬左右;南宋人口接近八千萬,1279年滅亡時,只剩下一千八百萬左右;西夏人口有一千萬,幾乎全國人口都死于成吉思汗的馬蹄之下。而中亞、歐洲等國家死亡人數加起來有九千萬左右。蒙古軍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給數以萬計的百姓帶來嚴重的災難和流離失所的生活。
成吉思汗十件不為人知的事件
1、"成吉思汗" 不是他的真名
這位后來成為蒙古“大可汗”的人大約1162年出生在Onon河畔,原名鐵木真,意思是“鐵器”或“鐵匠”。
直到1206年,他才被尊稱為成吉思汗(Genghis Kahn),當時他在一個名為“庫魯泰”(kurultai)的部落會議上被宣布為蒙古人的領袖。
雖然“可汗”是一個傳統的頭銜,意思是“領袖”或“統治者”,但歷史學家仍不確定“成吉思汗”的起源。
它可能有可能意味著“海洋”或“公正”,但在上下文中,它通常被翻譯為“最高統治者”或“普遍統治者”。
2、他的童年很艱苦
成吉思汗自幼就被迫與蒙古大草原上的殘酷生活作斗爭。他的競爭對手韃靼人在他9歲時毒死了他父親,他自己的部落后來驅逐了他的家人,留下他的母親獨自撫養她的7個孩子。
成吉思汗從小靠打獵和覓食為生,在青少年時期,他甚至可能在一場食物糾紛中謀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在成吉思汗十幾歲的時候,敵對的氏族綁架了他和他年輕的妻子,成吉思汗在大膽逃跑之前做了一段時間的奴隸。
盡管有這些困難,在他20歲出頭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個令人敬畏的戰士和領袖。在聚集了一大群支持者之后,他開始與重要部落的首領結成聯盟。到1206年,他成功地鞏固了草原聯盟,并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外部征服。
3、關于他的長相沒有確切的記載
對于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成吉思汗的個人生活,甚至他的外貌都鮮為人知。
他的當代肖像和雕塑都沒有保存下來,歷史學家所掌握的信息很少,往往相互矛盾或不可靠。大多數人都形容他高大強壯,有著飄逸的鬃毛和長而濃密的胡須。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描述來自于14世紀的波斯編年史家拉希德·阿爾丁,他聲稱成吉思汗有紅色的頭發和綠色的眼睛。
阿爾丁的描述是有問題的(他從未見過汗本人),但這些驚人的特征在多民族的蒙古人中并非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