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晉國
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君、名臣、名將,學(xué)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甚至獨占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其中晉文公是春秋繼齊恒公之后第二位稱霸的君主,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春秋五霸之晉國,希望對你有用!
晉文公的畫像圖片
春秋時晉國基本簡介
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侯爵,姬姓晉氏, 首任國君是"唐叔虞"。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
晉國鼎盛時期,地跨晉、豫、冀、陜,疆域遼闊 。
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君、名臣、名將,學(xué)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甚至獨占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開疆拓土,逐漸強盛。踐土?xí)耍瑫x文公稱霸,其后人縱橫中原,九合諸侯,成就百年霸業(yè)。
晉平公以后,晉國形成強大的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三分其地,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滅亡 。
春秋時晉國重要事件
前1042年,晉被封諸侯。
前739年,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桓叔,晉國被分成兩個行政區(qū)
前679年,曲沃武公統(tǒng)一晉國,周釐王封曲沃武公為晉國君主,并列為諸侯,曲沃武公改名為晉武公
前661年,晉國占領(lǐng)了耿國、霍國和魏國
前656年,驪姬之亂,世子被迫自殺,重耳逃走
前655年,晉國使用假途伐虢之計,占據(jù)虞國和虢國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驪姬之亂結(jié)束,晉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為晉惠公拒絕向秦國賣糧食賑濟饑荒,秦穆公大怒,在韓原之戰(zhàn)攻打并打敗晉國,生虜晉惠公。
前636年,晉文公重耳即位。
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晉元帥先軫打敗楚國,稱霸中原。
前628年,晉文公薨,其子晉襄公即位
前627年,晉秦崤之戰(zhàn),晉元帥先軫打敗秦國,接霸中原。
前625年,秦晉彭衙之戰(zhàn),晉元帥先且居打敗秦國。
前621年,晉襄公逝世,其子晉靈公尚幼,國相趙盾掌握政權(quán)。
前620年,秦晉令狐之戰(zhàn),晉元帥趙盾打敗秦國
前607年,趙盾弒晉靈公,立其叔晉成公即位
前600年,晉成公逝世, 其子晉景公即位
前597年,晉楚邲之戰(zhàn),晉國敗績,楚莊王稱霸。
前594年,秦晉輔氏之戰(zhàn),晉將魏顆打敗秦國。
前589年,晉齊鞍之戰(zhàn),晉元帥郤克打敗齊國。
前582年,下宮之難。晉滅趙同、趙括,嬴姓中衰。
前578年,秦晉麻隧之戰(zhàn),晉厲公打敗秦國。
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zhàn),晉厲公打敗楚國。
前573年,晉厲公滅三郤,欒書、中行偃弒厲公,立悼公。
前558年,晉悼公逝世,其子晉平公即位,晉楚湛阪之戰(zhàn),晉元帥中行偃打敗楚國。
前550年,欒盈為亂,范匄滅欒氏,晉國六卿共主國政。
前548年,晉國正卿趙武與楚國令尹熊圍(即之后的楚靈王)共舉弭兵之會。
前529年,晉昭公主盟平丘之會,晉出兵4000乘。
前506年,晉范鞅會盟17路諸侯,共言伐楚,弭兵之盟作廢。范鞅表現(xiàn)拙劣,晉霸業(yè)驟衰。
前497年,趙稷叛亂,中行氏、范氏附逆。
前489年,趙鞅驅(qū)除范氏、中行氏。
前475年,趙鞅告老,知伯荀瑤執(zhí)政。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
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余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前403年,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戰(zhàn)國時代開始,晉國名存實亡。
前376年,韓、趙、魏三國廢靜公,徹底瓜分晉地,晉國滅亡。晉靜公俱酒遷居?xùn)|都洛陽鐘鼓樓,改姬姓唐。
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
晉國的春秋稱霸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獻公子。
盡管自獻公起,晉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但是并沒有傷筋動骨,晉獻公的強勢擴張,為晉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晉文公即位,誅殺懷公大臣呂、郤,“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彼時,周襄王被王弟帶逐。文公聽趙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趕在秦師前面發(fā)兵圍溫,迎回周襄王,殺王弟帶。周頃王崩,周王室公卿爭權(quán),“趙盾以車八百乘平周亂而立匡王”,以諸侯而立天子,晉國的霸主地位達到頂峰。
稱霸歷程的幾次戰(zhàn)役:
城濮之戰(zhàn):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諸侯圍宋。宋向晉國求救。先軫建議出兵救援,一來回報當(dāng)初宋國對文公的恩德,二來與楚國爭霸中原。但是他認為不能直接救援,要攻楚國交好的曹、衛(wèi)。文公作三軍,“侵曹,伐衛(wèi)”。楚成王果然收兵,但是楚將子玉認為當(dāng)初楚王對晉文公有恩,而晉文公如今卻故意攻擊楚王交好的曹、衛(wèi),實在可惡,子玉悍然出兵。晉文公聽先軫的意見,“不如私許曹、衛(wèi)以誘之”,結(jié)果聯(lián)合秦師,大敗楚人于城濮。
崤之戰(zhàn):文公薨,襄公初立,秦穆公借機發(fā)兵攻晉。對于先軫、欒枝一個說打一個說不打,襄公聽取了
先軫的意見,出兵迎敵。“敗秦師于崤,虜秦三將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以歸”。襄公聽母親的話,釋放了俘虜?shù)拿厦饕暋⑽髌蛐g(shù)、白乙丙,先軫頗有微詞。三年后,孟明視率秦師伐晉,同年,先軫之子先且居伐秦。秦晉交兵,互有斬獲。此戰(zhàn)之后,秦晉之間時常交兵,晉國強勢地遏制了秦穆公稱霸中原的野望。
鞌之戰(zhàn):景公八年,郤克出使齊國,被齊頃公的母親笑話,因為他形體佝僂。郤克誓報私仇。恰好執(zhí)政的士會以年邁的緣故請辭,而郤克接掌國政。景公十一年,借著魯、衛(wèi)求救的機會,郤克率欒書、韓厥發(fā)兵攻齊,與齊頃公戰(zhàn)于鞍,大敗而追之。郤克想齊國交出齊頃公的母親為議和的條件,結(jié)果齊國不肯,最后還是議和了。此后,齊頃公赴晉,“欲上尊晉景公為王,景公讓不敢”。
鄢陵之戰(zhàn):厲公六年,鄭國不顧與晉國的盟約,而與楚盟。欒書建議發(fā)兵伐鄭。及至發(fā)兵,楚來救。郤至說發(fā)兵誅逆,見到強援就退縮,那就沒辦法號令諸侯。于是迎戰(zhàn)楚師,射傷楚共王,大敗楚師于鄢陵。
自文襄,經(jīng)靈成,至景厲,晉國遏秦困齊,與楚國爭霸而大獲全勝,更以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霸業(yè)達到頂峰。厲公之后,悼公以魏絳而九合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