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口訣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時期。這個時期由220年曹丕強迫東漢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重新統一結束,共400年。可分為三國時期、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南北朝時代,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于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于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于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突出特點
⑴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⑵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系統化,佛教和反佛斗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⑷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此時期中國社會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南北民歌風格炯異。
文化成就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只言片語。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以上就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化大概,下面小編教你用口訣集中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巧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口訣
兀與綴術南朝祖 北朝齊民有要術
西晉裴秀禹貢圖 北魏道元水經注
東晉葛洪結合儒 弘景學佛教義富
佛教盛行因為苦 法顯西行寫成書
反佛范縝是唯物 滅佛實踐有兩武
四五騷七完過渡 建安文學寫白骨
淵明歸園不嫌苦 山水靈運有樂趣
民歌采桑新樂府 敕勒川上木蘭舞
東漢書法成藝術 曹魏鐘繇創楷書
東晉羲之蘭亭序 龍門二十魏碑書
三國不興佛畫祖 女史洛神東晉顧
大同洛陽有石窟 聞名世界成寶庫
龜茲音樂大面舞 影響深遠到戲劇
“兀與綴術南朝祖”是指圓周率與《綴術》是南朝祖沖之的成就。“北朝齊民有要術”是指北朝的《齊民要術》 “西晉裴秀禹貢圖”是指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北魏道元水經注”是指北魏酈道元寫了《水經注》。“東晉葛洪結合儒”是指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弘景學佛教義富”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豐富了道教教義。“佛教盛行因為苦”是指佛教盛行是因為它為在苦難中掙扎的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法顯西行寫成書”是指法顯曾西行取經,回國后寫成《佛國記》一書。“反佛范縝是唯物” 理論上反對佛教的范縝是唯物主義思想家。“滅佛實踐有兩武” 實踐上滅佛的是兩個武,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四、五、騷、七完過渡”是指詩歌完成了古詩從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詩的過度。“建安文學寫白骨” 是指建安文學的代表作《蒿里行》有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淵明歸園不嫌苦”是指陶淵明《歸園田居》,不嫌苦累。“山水靈運有樂趣” 是指山水詩開始興盛,謝靈運等是代表。“民歌采桑新樂府”,民歌《采桑度》是一種新樂府詩,“敕勒川上木蘭舞”表面意思是在敕勒川上花木蘭跳舞,實際指《敕勒歌》和《木蘭辭》。“東漢書法成藝術”是指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曹魏鐘繇創楷書” 曹魏時的鐘繇創造了楷書。“東晉羲之蘭亭序” 是指東晉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龍門二十魏碑書” 是指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藝術的精品。“三國不興佛畫祖”是指三國時的曹不興是佛像畫的始祖。“女史洛神東晉顧” 是指《女史箴圖》與《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代表作。“大同洛陽有石窟 聞名世界成寶庫”是指大同的云岡石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后來成為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龜茲音樂大面舞,影響深遠到戲劇”是指少數民族音樂《龜茲樂》等傳入, 《大面》舞對后世戲劇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