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之二《春》
巴金著《激流三部曲》之二《春》,是之前《家》的續(xù)集,故事繼續(xù)隨之發(fā)展,講述了三房的淑英在覺民、覺新、琴等人的幫助下逃出家庭,逃到了覺慧所在的上海。
文章內容
覺慧逃出家庭后獲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劇還在一幕幕上演。覺新兄弟的繼母周氏的娘家人來到成都,要為覺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聰明美麗的女孩,卻被頑固的父親許給荒淫的鄭家的孫少爺鄭國光,蕙的母親與奶奶都不同意,但周伯濤(蕙的父親)執(zhí)意要把她嫁到那里去。大家都替她惋惜,覺新在她身上看到梅與玨的影子,卻無力幫助。。這時,覺新的愛子海兒不幸病死,他對生活沒有了信心。覺民與琴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并鼓勵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親許給陳克家的第二個兒子,她極力想掙脫不幸的命運,甚至想過效仿鳴鳳去死,覺民與琴決心幫助她脫離家庭,去上海找覺慧。蕙完婚后過著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為婆家不肯請西醫(yī)耽誤了醫(yī)治,默默地死去。蕙在眼淚中病死在醫(yī)院,覺新極其痛苦。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覺新,也使他開始支持覺民等人的計劃。最終,淑英在覺民等人的幫助下,被護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結尾,覺新等人收到她從上海的來信,信中傾吐了她獲得自由后的幸福。
人物介紹
淑英: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兒。原本是一個跟淑華一樣心直口快,愛說愛笑的女孩兒,因為近年來發(fā)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玨的死,爺爺?shù)乃?,尤其是要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的事情,使她變得多愁善感、慢條斯理。對于要嫁給陳文治的事情,她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她剛開始很消極,覺得只能認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覺民覺慧的鼓舞以及新雜志的熏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慘死終于有了逃出家庭的決心。最后在劍云、琴、覺民、覺慧、覺新的幫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覺慧很好的照顧,逃離了悲慘的命運
覺新:高家的長房子孫,在《家》一書中寫到他死了妻子。他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雙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變摧殘人生的舊勢力,又在舊禮教面前唯唯諾諾,對立的矛盾讓他生活得苦不堪言。的確,他很需要別人的同情,但是社會同情他嗎?沒有,相反更多的是嘲笑,指責,正因為他的懦弱,他沒有勇氣說點正義的話。書中覺新一直說是別人不了解自己,但是為什么當別人真誠地幫助你的時候,你卻忍心丟開,固執(zhí)地走向滅亡?不是沒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根本不敢面對現(xiàn)實。為什么不能為了自己痛痛快快的活一次呢?在《春》一書中,他喜歡上了表妹蕙,卻無法把她從悲慘的命運中救出,為此他痛苦不已。蕙的死成為了覺新無法抹去的傷痛之一。
覺民:覺新的二弟,他的性格其實是介于覺新與覺慧之間的,為人沉穩(wěn)卻又向往新生活。曾經的他也一樣的迷茫過,但他最終選擇了抵抗。他積極參加社團工作,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他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當他二妹淑英遇到困難時,不顧一切地幫助她,挽回了一個在懸崖邊徘徊不知所措的青年,讓她接受新的生命,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在那個社會里,做到這些都需要勇氣的,但他做到了。與表妹琴相愛。
覺慧:覺新、覺民的三弟,雖然在《春》一書中沒有對他正面描寫,但從覺新、覺民、琴的口中了解到他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讓覺民重新樹立了信心,更是當時許多新青年學習的榜樣。他是高家三兄弟中最早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實現(xiàn)了在當時社會很難實現(xiàn)的愿望,是巴金先生筆下的英雄,更是新思想的捍衛(wèi)者。
劍云: 這個一直跟著覺民他們喚覺新“大哥”的總是一副病態(tài)的青年,他跟覺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一些相像之處。他稱自己是“一具活尸”,他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悲觀、絕望,只有看到自己鐘情的姑娘時,他的臉上才煥發(fā)出一點血色、一些熱情。但他的情感是十分含蓄的,《家》中他喜歡琴,卻不敢讓她知道。《春》中他鐘情于淑英,他迫切地想為淑英做些什么,于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說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人愿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最后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去世。在淑英給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劍云對琴的心意。
創(chuàng)作歷程
《春》寫了一個女孩如何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它無疑給了許多年輕人以叛逆的勇氣,巴金因此也成了許多想要叛離家庭的年輕人的“咨詢對象”,在眾多的咨詢者中,有一個女孩寄給他一張照片并約他見面談談。一見面,這個女孩就談起自己守舊的父親,并表示想脫離家庭。巴金誠懇地勸說女孩不要沖動,認為年輕人羽翼未豐前不宜輕易地踏入復雜的社會。此后,這個女孩遇到麻煩時,常常找他傾訴。她就是蕭珊,后來成為巴金的妻子。
作者簡介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fā)表后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國文學界有“魯郭茅,巴老曹”的美稱,也就是說,我國文學界的泰斗主要有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六位。
巴金的作品《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索橋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課文。《鳥的天堂》被選為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課文,并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其中短文兩篇《日》《月》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隨想錄》中的小狗包弟被選為新課標高一必修一中的課文?!?ldquo;獨立思考”》被選為北京課改版八年級上冊課文。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