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無恐是說誰的
成語有恃無恐意思是因為有所倚仗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該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那么有恃無恐是說誰的?
故事春秋時,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后,他的兒子齊孝公繼承了王位。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乘人之危,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去討伐魯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著牛羊、酒食去稿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
你們魯國人感到害伯了嗎?齊孝公傲慢他說。展喜是個能言善辯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們魯國的國君和大臣們卻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輕蔑他說:你們魯國國庫空虛,老百姓家中缺糧,地里沒有莊稼,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么不感到害怕呢?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廢寢忘食地治理國事,終于使天下大治。
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告誡后代的子子孫孫,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友好,大王您怎么會貿然廢棄祖先盟約,進攻我們魯國呢?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齊孝公聽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相關人物: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薨,其繼任者公子般和魯閔公均處于莊公弟慶父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個月和2年而薨。最后是季友輔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為魯僖公。國亂主少,季友的權勢是不小的,在魯國也確實起到了柱石的作用。漸漸,僖公也能利用三桓和眾臣(如臧文仲)勢力相互牽制,國君漸漸起色,到僖公16年季友、公孫茲死,僖公已經完全掌握國政,17年(前643年),齊桓公死,齊國內亂,一直到前632年晉楚城濮大戰,天下都處于“無伯”的狀態,國際形勢變化莫測,中小國家的生存環境極其嚴酷。就是在這10年的特定歷史時期和環境里,魯僖公傾出其無窮心血,為我們展現了他令人贊嘆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機敏詭異的應對能力,一度幾乎使魯國發生質的飛躍。
齊孝公
齊孝公(???—前633年),名姜昭,中國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之子。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早年齊桓公和管仲立其為太子,并囑托宋襄公予以照應。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爭奪君位,原桓公寵臣易牙與豎貂擁立公子無虧為君,姜昭逃奔宋國。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姜昭歸國爭位。三月,迫于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貂、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馀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于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