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歷史故事
在我們歷史上的唐朝出現了很多有名的歷史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唐朝皇帝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唐朝皇帝歷史故事篇1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號。雖然號稱出家,她卻一直住在宮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想讓愛女嫁到遠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絕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681年(永隆二年)公主與薛紹結婚,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了縣館的圍墻。
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婚姻持續了7年,育有兩男兩女。到武則天執政的688年(垂拱四年),薛顗參與唐宗室瑯琊王李沖的謀反,牽連到駙馬薛紹,但薛紹本人并沒有參加這次謀反,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后,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薛紹之死或許與武則天當年就對他兄弟不滿有關,另一個原因是武則天就要改“唐”為“周”,她需要為女兒找一個武家的女婿了。
武則天一開始為太平公主挑選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來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沒有成婚。武承嗣看來身體是不太好,在這次議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于是武則天又選擇了她的一個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時已有妻室,武則天暗地使人殺掉他的妻子,強行將他配給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則天為什么一定要選擇武攸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因為武攸暨“沉謹和厚,于時無忤”(《新唐書·武攸暨傳》),是個比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長久生活的人。
690年(載初元年)七月,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兩個月后的九月,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為王,武攸暨被封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與武氏聯姻,使她被武則天很好地保護起來,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測。武攸暨與太平公主育有兩男二女,712年(延和元年)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與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聯姻,只是由于形勢的變化,才先后選擇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沒有勢力時就已經“崇飾邸第”,有了勢力后更是“田園遍于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她“食”的實封,曾達到過1萬戶。唐前期制度,食實封就是享受戶丁交納的租稅。太平公主“食”的戶都按大戶計算,一戶七丁。若一丁交絹二匹,太平公主一年僅得絹就有十四萬匹,而當時國家年收入絹多則百萬,少只有七、八十萬匹,則太平公主的收入敵上了國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這種聚財在這里就不僅僅是貪欲和奢侈,更是國家經濟的一大禍害了。這無疑會引來正直之士的反對。太平公主后來在政治斗爭中的失敗,與她這種在經濟上的橫征暴斂實在有著很大的關系。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準備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和宰相。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鏟平。
唐朝皇帝歷史故事篇2
天寶十五載六月九日,潼關失守了。這消息唐玄宗是怎么知道的呀?他是根據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么東西呢?平安火其實就是烽火,在古代是傳遞軍事情報用的。自從安史之亂以后,從潼關到長安就設立了烽火臺,每天晚上,潼關點一把火,長安這邊就知道,今天平安無事了。可是,六月九日這天傍晚,潼關已經失守了,沒人點平安火了。唐玄宗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下子,他可真著急了。難道潼關丟了?怎么辦呢?趕緊跟大臣商量對策吧。宰相楊國忠怎么說?他對著群臣痛哭流涕。說:“這十年來,不斷有人報告安祿山要謀反,可是陛下就是不信,結果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這可不是宰相的過錯。”一上來先把責任推給了玄宗。至于他自己先逼迫安祿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全都一筆勾消了。想想唐玄宗最后就信任這樣的宰相,真是讓人嘆息。
可是,光推卸責任沒有用,接下來朝廷該怎么做啊?這楊國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說,陛下,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是暫時放棄長安,避一避風頭吧。往哪兒跑呢?往蜀地跑!為什么到蜀地呀?首先,蜀地是楊國忠的勢力范圍。楊國忠一直擔任劍南節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據地了,便于控制。第二、蜀地安全。四川盆地四面環山,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易守難攻;另外,劍南節度使也是玄宗時代的十大軍區之一,有三萬多士兵,保一方平安不成問題。第三、蜀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比較富裕,能夠養活一個流亡政府,而且,自從安祿山起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楊國忠就派人在劍南增修城池,儲備物資,打算實在不行的話就跑到這兒來避難。沒想到現在不僅自己需要逃命,連皇帝也需要逃命了,那自己之前的儲備就更有先見之明了!楊國忠這個逃跑方案提出來,群臣是什么反應啊?根據史書的記載,大部分官員都唯唯諾諾,什么也說不出來。可是,就在這時候,有個低級官員說話了。他說:“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說話的是誰呢?監察御史,同時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大敵當前,高適以一介書生,慨然提出全體動員,誓死守城,真是給天下讀書人增色!
逃跑還是守城,兩種方案擺在唐玄宗前面了,唐玄宗會選擇哪一個呀?要知道,守城可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換到三四十年前,也許唐玄宗還有這個勁頭,但是這時已經是天寶十五載了,唐玄宗的精神也早已經頹唐下來,不是當年那個拼命三郎了。所以,基本沒用做什么思想斗爭,唐玄宗就打定主意了,跑!怎么跑呢?為了保證安全,唐玄宗先釋放了一個煙霧彈,聲稱要御駕親征,把宮廷的鑰匙也都交給宦官邊令誠保管,好像皇帝真的要出征迎敵一樣。但是,就在做完這場秀之后,當天下午,唐玄宗就悄悄地從日常生活的興慶宮轉移到了長安城北邊的禁苑里。到了禁苑,可就是禁軍駐扎的地盤了。晚上,唐玄宗命令龍武大陳玄禮重賞禁軍,挑選了九百匹戰馬待命。第二天,也就是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凌晨,蒙蒙細雨之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姐妹,住在宮里的皇子、公主、妃嬪和皇孫,還有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御史大夫魏方進和他們的家屬,以及高力士等等幾個親信宦官,在幾千禁軍的護衛之下,腳底抹油,順著禁苑的西門,溜了!
這次逃跑可是太不地道了。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人,剩下的誰都沒告訴。甚至連住在宮外的皇子、公主和妃嬪也都拋棄了,更不要說一般大臣了。所以,就在六月十三日當天早晨,文武百官還像往常一樣來上朝呢,直到宮門前,也都沒看出任何不對的地方,儀仗隊整整齊齊地列隊站崗,甚至宮里面銅壺滴漏的聲音都能聽見。但是等到宮門一打開,里面可就全亂套了,只見宮女們大呼小叫,四下亂跑,都說皇帝找不著了!這一下子,局勢可就亂了。王公大臣知道皇帝丟下他們跑了,也趕緊往外跑。城里的達官貴人爭著往外跑,城外的小老百姓可是爭著往城里跑。為什么呀?趁亂搶金銀財寶呀。把王公貴族的宅第打劫一番還不算,有的人竟騎著驢子登上皇帝的大殿,一點王法都沒有了。我們不是說唐玄宗把宮禁的鑰匙都交給宦官邊令誠了嗎?現在皇帝跑了,邊令誠怎么處理這些鑰匙啊?他把鑰匙封好,直接派人送給安祿山去了。這個邊令誠,也算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之一了,半年之前,就是他進讒言,挑唆唐玄宗殺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員大將,現在,邊令誠居然不等安祿山來接收長安,自己先急急忙忙把鑰匙奉上,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唐玄宗用人不明,在這里就可見一斑了!
長安亂成一團,唐玄宗的逃難之路是否順利呢?雖然唐玄宗預先作了安排,但是,實際遇到的困難還是比他想象的多多了。他都遇到什么困難了?首先就是沒飯吃。唐玄宗一行不是凌晨出發的嗎?到了上午九點,來到了咸陽望賢宮,該吃早飯了。本來,唐玄宗在出逃之前,是派了一個宦官王洛卿去打前站的。讓他告諭州縣官員,沿途安排食宿。可是到了望賢宮再一看,一個接駕的人也沒有。為什么呀?原來,咸陽縣令一聽王洛卿說皇帝都逃跑了,干脆,兩人一起搭伙,也跑了!直到中午,這頓早飯還沒吃上。沒辦法,楊國忠只好跑到市場上,自己買了幾個胡餅,先給皇帝墊補墊補。可是,其他人還是沒有吃的。這時候,周圍的老百姓聽說皇帝來了,也都慢慢圍過來了,玄宗放下架子,問他們:“卿家有飯否?不擇精粗,只要有只管拿來,給孩子們充饑。”百姓一看皇帝可憐成這個樣子,爭著獻上自家的飯。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東西呀,飯里頭還摻上了好多麥粒和豆子。我們不是講過,唐玄宗的女兒們給他獻食,一頓飯就要耗費中等人家十家的產業嗎?那是何等的錦衣玉食啊!如果在往常,這些王子皇孫哪里吃得下這樣的東西啊!可是俗話說餓了吃糠甜如蜜,唐玄宗的小王子、小公主們餓透了,也顧不得挑剔了,爭著用手抓著吃,一會兒便吃得精光,還沒有吃飽。看到皇上落到這個份上,百姓們都忍不住哭了,玄宗也掩面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