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歷史故事
清代有很多歷史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清代皇帝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清代皇帝歷史故事篇1
皇子是天潢貴胄,除了皇帝沒有人敢動他們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終,少部分死于政治斗爭或是戰死沙場。有這樣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卻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終,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為厭學被父皇活活踢死。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寧的長子——愛新覺羅·奕緯。
厭學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奕緯生于嘉慶十三年。他的母親原是宮中一名普通的宮女,生下奕緯后便母憑子貴,被冊封為側福晉。那是的旻寧已經二十七歲,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喜得長子,十分高興。作為長房長孫,奕緯也得到了祖父嘉慶皇帝的鐘愛。
奕緯體格強壯健壯,酷愛習武,精通騎射,常常奉命隨從嘉慶皇帝行獵。有一次,他隨嘉慶帝前往熱河行圍,竟然一箭射中兩只兔子。嘉慶帝龍顏大悅,特地作詩一首,夸獎孫子射箭的本領高強。旻寧也為自己有一個如此出色的兒子而感到高興。
可是,奕緯是一個偏科的皇子。他騎射本領高強,卻不愿意讀書,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奕緯作為道光的長子,嘉慶的長孫,祖輩父輩都對他寄予了較高的期望。道光皇帝更是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博通古今,文武雙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將大清社稷交付與他。然而,奕緯天生對讀書學習沒有絲毫興趣,看到書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聽到那些治國安邦的話就頭疼,以至于他的學習進展很慢,幾乎不向前進步,即使到了成婚的年齡也不見任何起色。
道光對這位長子漸漸地由希望變得失望了。
道光皇帝是一位勤勉好學,嚴于律己的君王。他做皇子的時候,每日在上書房聽師傅講習,不曾有絲毫的懈怠。他酷愛讀書,即便是做了皇帝也手不釋卷。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克己奉公,穿最樸素的衣服,吃最簡單的飯菜。道光皇帝面容瘦削,追求寧靜淡泊的生活,遠遠看去像一位道家高士,言語之中透出濃濃的書生氣。
可是,這些優秀的品質并沒有遺傳給皇長子。相反,奕緯長相彪悍,舉止輕佻,為道光皇帝所厭惡。那時的道光帝已經年近半百,身邊卻只有這樣一位不爭氣的皇子,怎能不讓他失望呢?
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緯來到書房上學。這位天性好動,精力旺盛的皇子一副在書房一分鐘也待不下去的樣子。這時,師傅嚴詞厲色地教訓道:“大阿哥,您現在必須端正模樣,好好讀書,只有把書讀好了,將來才能當一位好皇帝。”
聽到師傅教訓自己,奕緯更是坐不住了。他指著師傅,惡狠狠地說道:“我做了皇帝,先殺了你!”聽到這句話,師傅們嚇了一大跳。課是沒辦法再上下去了,師傅便把情況如實奏報給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聽后立即火冒三丈,那一句狂妄之言著實地激怒了他。他對這個兒子瞬間由失望變得憤怒,厭惡了。于是道光帝立馬命人叫來大阿哥當面訓斥。
當奕緯低著頭,剛要下跪請罪時,道光再也克制不住胸中的怒火,一腳踢向了面前的兒子。不巧,這一腳正中奕緯的下身,只聽得奕緯一聲慘叫,捧著肚子昏死過去。御醫幾次搶救無效,沒幾天奕緯就死了。
因誤傷導致兒子的死亡,道光皇帝十分后悔。他為兒子上謚號為“隱志”,以表達自己的后悔之情。
有一天,道光路過武英殿西邊的斷虹橋,橋上有一排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其中有一個小獅子,一手放在頭上,一手護在兩腿間,表情極其痛苦。道光帝由此想到長子奕緯當年那個痛苦的模樣,不忍再看下去,便讓近侍用紅布將獅子蓋住。后來,宮人們便在私下里傳著:“大阿哥奕緯的前身就是那只抱腹痛楚的小獅子。”
厭學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奕緯生前只是個貝勒,還是當年他的祖父嘉慶皇帝冊封的。后來咸豐繼位,追封這位長兄為“隱志郡王”。因為奕緯去世的時候還沒有子嗣,咸豐皇帝便將乾隆皇帝十一子永瑆的兒子過繼給他,這樣奕緯也算是后繼有人了。
因為厭學而被父皇活活踢死這種事情,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誤傷長子以致其死亡是道光皇帝一生永遠的悔與痛。
清代皇帝歷史故事篇2
愛新覺羅·福臨,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戌時生于盛京皇宮之永福宮。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無疾而終,福臨在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順治,并于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陽進京,成為清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在位時間為1643~1661年,享年24歲。順治帝年齡雖不大,發生在他身上的離奇故事卻很多,現在就說一個他的貴妃和太監偷情的故事。
順治時,他的貴妃竟然與太監偷情,讓皇帝戴了一頂綠帽子。
事情是這樣的:
順治皇帝有一個愛妃,叫碩貴妃,年輕貌美、如花似玉。可順治皇帝不珍惜,好幾個月不寵幸她,她耐不住深閨的寂寞,竟與閹割未凈的太監偷情,并懷上了身孕。
本來宮中太監為閹人,沒有生殖器,少數人沒閹凈,可能會有性的沖動,但不能成事實。可仁和宮卻有一個太監,不僅沒閹凈,性的功能還很齊全,應該說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他還能讓女人懷上身孕!
有一天,碩貴妃百無聊賴,便讓宮女為她捶捶背、捏捏腿,而這時宮女全有事出去了,宮中只有一名叫王仁的小太監。這個王仁生得白白凈凈的,可以說是一表人才。王仁就代宮女為碩貴妃來捶背、捏腿。
二人日久生情,三個月后,碩貴妃竟懷上了身孕。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順治皇帝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寵幸過碩貴妃了,這肚子里的孩子當然不是順治皇帝的!怎么辦?打掉!這是最好的辦法。于是,碩貴妃讓王仁從宮外偷偷買來墮胎藥,可碩貴妃服了藥后,渾身亂顫,嚇壞了宮女,慌忙稟吿了順治皇帝。順治親駕仁和宮探視,命太醫仔細地把脈。太醫吞吞吐吐,最后吐露了真言:“貴妃并沒有疾病,如此虛弱是墮胎所致。”
順治皇帝不禁大怒,于是兩天后,丟人現眼的碩貴妃自縊身亡,那個太監王仁也暴死。
于是,就有人問了:碩貴妃為什么不愿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貴妃,偏要和一個地位低下的太監偷情呢?
這是有原因的!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順治帝以從未有過的熾烈感情傾注于一個叫董妃的女人。
董妃,又作董鄂妃,內大臣鄂碩之女,順治屢與董氏接觸而萌發好感,遂熱戀起來,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初冊封董妃為皇貴妃,福臨特頒恩詔大赦天下。
《清史稿·后妃傳》對董鄂妃有如下記述:“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
且不說皇貴妃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后,在冊立皇貴妃時大赦天下,已經是極不尋常的跡象,而順治在八年、十一年兩次冊立皇后均未大赦天下,由此不難看出皇貴妃董鄂氏在順治心中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地位。
《湯若望傳》說:“順治皇帝對于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憐,當這位軍人因此斥責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于他這斥責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
這位軍人因此怨憤致死。皇帝于是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軍人的夫人就是被封為皇貴妃的董鄂氏,即董鄂妃。
董鄂氏對順治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在為悼念董鄂氏所寫的《孝獻皇后行狀》中,順治寫道:“后至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經卒業,習書未久即精,朕喻以禪學,參究若有所悟。”對《四書》、《易經》的學習,對書法的精通以及對禪學的領悟都使得董鄂氏同順治在文化上志趣相投,彼此之間有說不盡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