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俞大猷簡介
俞(yu)大猷(you)(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名人俞大猷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名人俞大猷簡介: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并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死后被追謚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后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早期經歷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蔡清等為師學習《易》學,后以拜趙本學學習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之后又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御金門。當時倭寇屢屢作亂,俞大猷于是上書給監司,卻反被監司革職。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軍大舉攻略山西,皇帝下詔選舉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到巡按御史那里推薦自己,御史將俞大猷上報到兵部尚書毛伯溫那里,毛伯溫將俞大猷送到宣大總督翟鵬那里,翟鵬與俞大猷討論軍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于是禮待俞大猷。而后毛伯溫用俞大猷為汀漳守備,俞大猷多次擊破海賊康老,俘斬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總督歐陽必進將此事交給俞大猷處理,俞大猷于是讓百姓各自守衛自己的地方,自己帶幾個隨從親自去拜訪各個首領,跟他們曉明厲害,并教他們擊劍,有一個叫蘇青蛇的人,能與猛虎格斗,俞大猷將他斬殺,讓首領何老貓歸還搶奪的民田,又招降許多首領,最終,俞大猷不費一兵一卒,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紈巡視福建,推薦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同年范子儀侵略欽、廉等州,擾亂邊境,歐陽必進傳令俞大猷前往討伐。俞大猷率軍迅速前往廉州,范子儀正急攻廉州城,而俞大猷的水軍還尚未抵達,于是俞大猷派人前往勸降,并聲稱朝廷已經調大軍前來,范子儀不知實情,率軍撤走。但不久之后,俞大猷水軍就已經到達,俞大猷于冠頭嶺設伏兵伏擊范子儀軍。范子儀又侵犯欽州,俞大猷阻截范子儀軍的戰船,追打范子儀軍,生擒范子儀的弟弟范子流,斬首一千二百級。俞大猷將范子儀軍追到東云屯,傳令莫宏瀷殺掉范子儀,莫宏瀷于是取范子儀首級來獻給俞大猷。然而俞大猷討平范子儀叛亂后,嚴嵩卻將俞大猷的戰功壓下來不上報朝廷,只給了俞大猷五十兩銀子。www.gs5000.cn
同年,瓊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諸部共同反叛,歐陽必進又調俞大猷討伐,并任命俞大猷為崖州參將。俞大猷于廣西副將沈希儀前往征討,斬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戰斗勝利后,俞大猷在征得歐陽必進的同意后單人匹馬去與黎民約定,建立市鎮,用治理漢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帶得到安定。
征剿倭寇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進犯浙東一帶,明世宗朱厚熜下詔調俞大猷等將前往救援。倭寇前后攻破寧波、紹興、松陽等地,俞大猷率軍前往將倭寇逐個擊破,斬獲頗豐,但竟被朝廷停俸。而后俞大猷又在海上擊破倭寇,焚燒倭船五十多條,才恢復了俸祿的發放。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據寧波普陀,俞大猷率軍前往討伐,將士們樊城到半空,倭寇突然開城門殺出來,俞大猷軍措手不及,武舉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殺,俞大猷因此獲罪,但朝廷仍讓俞大猷繼續攻打倭寇。不久之后,俞大猷在吳淞殺敗倭寇,得以免罪,而后俞大猷又擊敗攻掠健跳所的倭寇,取代湯克寬蘇松副總兵的職位。而俞大猷所領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調集的各路兵馬尚未到來,倭寇卻有兩萬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敵眾,在金山被倭寇擊敗,總督張經讓俞大猷出戰,但俞大猷堅守不動,等到永順、保靖的援兵到來后,俞大猷才出戰,于王江涇大敗倭寇,但功勞卻歸于趙文華、胡宗憲,俞大猷因金山之敗被降職。
然而柘林倭寇雖然敗北,但新增援的倭寇乘戰船三十余艘突襲青村所,與南沙、小烏口、浪港各處倭寇會合,進犯蘇州陸涇壩,直逼婁門,京都督周于德迅速被擊敗。倭寇于是分兵兩路,北路攻掠滸墅,南路攻掠橫塘,倭寇驅兵深入,兵勢蔓延到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進退于太湖之中。俞大猷協助副使任環于陸涇壩大敗倭寇,焚燒倭船三十多艘,倭寇向海外逃走,俞大猷又迅速在三丈浦進行阻擊,擊沉倭船七艘。而后俞大猷又與任環在鶯脰湖擊敗倭寇,倭寇退走三板沙、嘉興等地。
三板沙的倭寇搶奪當地居民的漁船打算逃跑,俞大猷率軍前往追擊,于馬跡山將倭寇擊敗,俘虜倭寇首領。金涇、許清、白茅港的倭寇見勢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擊到榮山,焚毀五艘敵船。倭寇逃到馬跡山、三板沙,官軍又追上,破壞了三艘敵船。江陰蔡港倭寇也企圖逃走,官軍在馬跡山、馬圖、寶山分別與敵作戰。正值颶風掀起,海盜船沉沒不少。柘林的倭寇亦遭官軍攻擊,擊沉船只二十余艘,其余的倭寇退到岸上。稍后,又乘船向海外逃竄。俞大猷與僉事董邦政分路攻擊,俘獲敵船九艘。在大風的襲擊下,敵人又損失戰船三艘,剩下的三百人回頭登岸,逃到華亭陶宅鎮駐守,屢次擊敗趙文華所率大部官軍。入夜倭寇屯駐周浦永定寺,官軍四面合圍。此時柘林遭風暴襲擊的九船倭寇屯集于川沙洼,并糾合其他失散倭寇船只共計四十余艘,兵勢尚未止息。巡撫曹邦輔彈劾俞大猷放縱敵人,嘉靖帝惱怒,剝奪其世襲特權,并說他該當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贖罪。由于官軍對周浦倭寇圍攻甚急,倭寇乘夜色掩護向東北逃竄,遭到游擊曹克新的攔截,殺死敵人一百三十名,其余倭寇遂與川沙洼的倭人匯合。各路官軍日夜攻擊,川沙洼的倭寇燒掉營地乘船出海。俞大猷帶副使王崇古入海追擊,在老鸛嘴趕上敵人,焚毀倭寇大船八艘,殺傷無數。殘余倭寇逃往上海浦東。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廷特地任命都督劉遠為浙江總兵官,治理倭患,但劉遠卻毫無作為,在朝中大臣的爭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劉遠為浙江總兵官。不久之后,俞大猷擊敗西庵、沈莊及清水洼一帶的倭寇,明朝廷恢復俞大猷家世襲的特權。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徹底平定,但寧波舟山的倭寇依據險要,與官軍抗衡,官軍將其圍困,而難以攻克。此時作戰勇猛的狼兵、士兵都已遣散放歸,而從四川、貴州調集的麻寮、大剌、鎮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剛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擊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戰,殺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軍愈益爭先,沖上去焚毀了敵人柵欄,倭寇死亡甚多,逃出來的也被殲滅,舟山倭寇被官軍掃平。俞大猷以戰功先后升任都督僉事、大猷署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汪直黨羽毛海峰占據舟山、岑港,俞大猷率軍前往征討,戚繼光也率軍前來,和俞大猷合兵一處,將毛海峰包圍,四面攻打。但是岑港地勢高,俞大猷、戚繼光軍仰攻困難,雖然有些小的勝利,但是將士死傷慘重,包圍了很久都沒有攻下來,而倭寇又不斷有援兵到來。這個時候,朝中大臣竟然開始詆毀胡宗憲,并彈劾俞大猷,朝廷于是罷免了俞大猷和戚繼光,讓他們戴罪打仗。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與戚繼光于是對岑港展開猛烈的進攻,倭寇雖然死守,但終于抵擋不住,造船從岑港轉移到柯梅,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追擊,擊沉倭船一艘,其余倭寇于是流竄到閩、廣一帶。俞大猷先后殺倭寇四五千人,幾乎平定倭患,但是由于官軍將倭寇圍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憲覺得讓胡宗憲覺得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讓敵人逃跑,并不督兵追擊。御史李瑚就此事彈劾胡宗憲時,胡宗憲卻將罪責推到俞大猷頭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剝奪他的世襲蔭庇的特權。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俞大猷好友陸炳用自己的錢財賄賂嚴世蕃,俞大猷得以被釋放出獄,到了大同巡撫李文進手下,李文進于俞大猷商議后建造獨輪車對付敵人的騎兵,并在實戰中,用一百兩獨輪車和馬步并三千于安銀堡大破敵軍。李文進將這種建制上報朝廷,朝廷于是開始設立兵車營。李文進與俞大猷襲擊板升,大獲全勝,俞大猷家世襲的特權得以再次恢復。而后俞大猷又于廣武擊敗敵軍,于是論平汪直功,重新開始被錄用,用為鎮篁參將。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繳廣東廣東饒平賊張璉,張璉自稱飛龍國皇帝,攻略城池,俞大猷見張璉帶兵遠出,于是帶兵進攻張璉的巢穴,趁張璉回兵救援時,將張璉擊敗,斬首一千二百余級。張璉被俞大猷打的害怕,堅守不出。俞大猷于是設計,引誘張璉出戰,將張璉引誘的埋伏的地方,將張璉包圍,將張璉連同其部下蕭雪峰等全部生擒。與俞大猷協同作戰的閩、廣一帶的官員冒領俞大猷的戰功,但俞大猷并不與其計較。事后,俞大猷被提升為副總并。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人數日益壯大以后,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著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
倭寇攻陷興化后,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但俞大猷也認為,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與倭寇在城外戰,勝負參半,如果強行攻城,損失過重,反會被倭寇所滅,所以需要有足夠的軍隊來合圍。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并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后,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后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余級,俞大猷與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收復興化后,因戚繼光功勞最多,于是朝廷讓戚繼光代替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潮州倭寇糾集兩萬多人,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而此時,少數民族首領藍松三、伍端、溫七、葉丹樓、程紹錄、梁道輝等也開始作亂。俞大猷之前有招降這些少數民族部落的經驗,而后又多次殲滅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單槍匹馬去招降程紹錄,又讓程紹錄勸梁道輝歸降。惠州參將謝敕與伍端等交戰,打不贏,就說"俞家軍"來了,伍端等首領趕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來到惠州,將溫七擒獲。伍端見溫七被擒,于是負荊請罪來俞大猷軍中,請求攻打倭寇開彌補自己的過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為先鋒,在鄒塘圍攻倭寇,焚殺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處,搶奪漁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風沉沒。僥幸脫險的二千多人,退守海豐金錫都。俞大猷率軍將其包圍兩個月,倭寇糧食斷絕,打算逃走,卻被副將湯克寬設伏兵擊敗,手刃倭寇首領三人,參將王詔等人隨后趕到,將倭寇全部剿滅。俞大猷于是轉移到潮州,將藍松三、葉丹樓、吳平等招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平造船幾百艘,聚眾一萬多人,筑城造反,在劫掠濱海諸郡,戚繼光率軍將吳平擊敗,吳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吳平攻掠福建,把總朱璣等戰死。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陸軍,二人夾擊南澳,大破吳平,吳平只身前往鳳凰山。戚繼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將湯克寬、李超前往攻打,但卻遭遇失敗,吳平搶奪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彈劾,被免官。而吳平又被湯克寬在萬橋山殲滅,吳平生死不明。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亞元在河源、翁源一帶作亂,總督吳桂芳征兵十萬,派俞大猷前往征討,俞大猷分兵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直島李亞元巢穴,前后俘斬一萬四百余人,奪回百姓八萬余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為廣西總兵官,授平蠻。而后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世橋叛亂,并劫持同知郭文通,俞大猷率軍前往將擊敗,王世橋部下將其捆綁來獻給俞大猷,俞大猷官進署都督同知。
隆慶二年(1568年),海賊曾一本在廣州、福建叛亂,澄海知縣被擒,守備李茂才戰死,朝廷于是讓俞大猷暫時督廣東兵前往征討,俞大猷率領郭成、李錫軍等將其剿滅,將曾一本擒殺。俞大猷官進右都督。
隆慶五年(1571年),廣西黃朝猛、韋銀豹作亂,劫殺官軍百姓,搶奪財物。巡撫殷正茂征兵十四萬,派俞大猷前往討伐,俞大猷兵分四路,連破賊巢幾十個,韋銀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勢非常高,俞大猷連續攻打了十多天沒有攻下,于是佯攻馬浪,派參將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設伏,黎明時開始攻山,將敵人全部殲滅,斬首八千四百余,并生擒黃朝猛、韋銀豹。俞大猷因功子孫世襲指揮僉事。
去世
萬歷元年(1573年),海賊突襲閭峽澳,俞大猷被免官,后又再次被啟用訓練車營。
萬歷八年(1580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而后病死。朝廷追贈贈左都督,謚武襄。
俞大猷的故事:少林僧兵
俞大猷曾經有一次上河南少林寺指教少林僧人學習棍法,后帶回兩名僧人隨俞大猷到軍營里繼續學習棍法。由于倭患越來越嚴重,少林寺開始派僧人下山,幫助俞大猷、戚繼光等打擊倭寇。少林僧兵的人數也并不多,都是幾十人一組,但卻能沉重打擊倭寇,成為抗擊倭寇的中堅力量。
僧兵隊伍里的主要將領有天真、天池、天啟、月空等,都是擅長棍法的僧人。
人物評價:
譚綸:節制精明,公(俞大猷)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戚繼光)。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
張廷玉:①大猷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②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后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所在有大勛。③世宗朝,老成宿將以俞大猷為稱首,而數奇屢躓。以內外諸臣攘敓,而掩遏其功者眾也。
鄭觀應: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