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疆域有多大
隋朝(581-618),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統王朝。隋文帝楊堅為開國君主。那么隋朝的疆域有多大?希望大家喜歡。
隋朝存在的時間盡管很短,卻在前所未有的范圍內建立了正式行政區。在北方,隋朝從突厥人手中奪回了河套地區,把邊界擴展到陰山以北,五原、定襄二郡的北界已接近今中蒙邊界。
在西北,隋朝從突厥取得了今新疆哈密地區,于大業四年(公元608年)設置了伊吾郡。隋煬帝又趁吐谷渾被鐵勒打敗之機,滅了吐谷渾,取得了它的故地,于大業五年設置了鄯善(治所在今新疆若羌縣)、且末(治所在今新疆且末縣南)、西海(治所在今青海湖西古伏俟城)和河源(治所在今青海興??h東南)四郡,轄境南起昆侖山脈,北至庫魯克塔格山脈,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基本上都是以前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域的地方。
隋初在云貴高原有所擴展,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南寧州總管府于味(今云南曲靖市),轄境東至今貴州西部,西至云南大理州。但數年后因爨蠻反抗而放棄。
在南方,隋煬帝于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滅了林邑國,一度設置了三個新郡——比景、象浦、海陰,其中海陰已在西漢日南郡舊地之南。但在隋軍撤退后數月,林邑即收復故地,隋朝的南界大致還在北緯18°即橫山一帶。
不過最重大的事件莫過于在海南島重新設立行政區,這不能不歸功于當地俚族首領冼〔xiǎn顯〕夫人。俚族分布在今廣東西江流域,以后逐步發展到海南島上。冼夫人不僅在俚人中有很高的威望,海南島上的儋耳人也服從她,“歸附者千余洞”。南朝的梁、陳雖然已在海南島設置了崖州,但實際上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而冼夫人對隋朝的效忠,使隋朝順利地行使對海南島的管轄,因而在她去世以后就能在島上設置了珠崖、儋耳、臨振三郡。以后,大陸政權對海南島的行政管轄再也沒有中斷過。
只有在東北,隋朝對高句麗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終,邊界仍在遼河一線。
延伸閱讀:
隋末隋煬帝統治期間,勞役不息,天下死于役,導致隋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隋朝也隨之很快滅亡。但是,歷史上有很多類似隋朝的大一統王朝,如漢、唐、宋等,在王朝末期也經歷了隋末的殘酷腐朽統治,但是大都能夠依靠慣性茍延殘喘很長時間。隋朝一度海內一統,繁榮昌盛,卻"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原因何在?
回顧歷史,隋末,天下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權為根據地的關中地區最多,關中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階級上層人物,在地方上勢力強大,在社會上聲望卓著,在政治上能量很強。李淵在《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一文寫到,"義旗濟河,關中響應,轅門輻湊,赴者如歸。五陵豪杰,三輔冠蓋,公卿將相之緒馀,俠少良家之子弟,從吾投刺,咸畏后時,扼腕連鑣,爭求立效"。說明了關中豪強的數量、質量很高,勢力強大,在受到朝廷的壓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統治集團變亂時期,這些豪強各自依靠名望和權勢借機起事,紛紛而起與中央對抗。
再看江淮到嶺南地區,這些地方原來都是南朝的統治地區,有眾多支持南朝的豪強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們大都成為隋朝的異己力量。所以,后來在南方地區爆發了大規模武裝反抗隋朝的叛亂,其時,陳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雖然平定了這次大暴動,但是采取的是鎮壓和妥協結合的方式,很多叛亂頭領后來成為了州郡的刺史、縣令,所以這股強大的勢力并沒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變,這些潛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還有黃河中下游地區,即今河南、山東一帶地主起兵的數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來復雜,妄起風波,舊號難治(三國時期,曹操為穩定河北曾經建都于鄴)。隋征吐谷渾后,國家馬驢死者十有八九,后征高麗,隋煬帝詔征馬匹十余萬,主要出自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家者十家而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權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
于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三股勢力,以李淵、楊玄感為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蕭銑、沈法興為代表的南朝殘余勢力,以梁師都、劉武周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強群起反隋,鋒鏑鼎沸,星離棋布。史家有論,稱割據叛亂為"土崩",農民起義為"瓦解",隋政權不僅失去了天下民心,而且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主階級的支持,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隋煬帝實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無限制地壓迫勞動人民,甚至貴族地主,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權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統一王朝,其情況頗似秦朝,外表強盛至極,在大一統的表面下卻涌動著各種割據勢力的暗流,統治階級內部埋藏著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統治基礎很不穩固,這種隋政權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強盛之際,轉而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滅亡原因簡而言之:暴政,勞役太重,濫用民力,人民長治后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