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人物簡介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慶朝初年任內閣首輔。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徐階人物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徐階人物簡介
(1503~1583年),漢族。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明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松江區)心學(王守仁創)傳人。早年即工詩文,善書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后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延平多盜,到任后捕劇盜100余人;清理積案,釋出系囚,贏得聲譽,升為黃州同知,后又擢為浙江按察僉事,進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閩二省學政。皇太子出閣(讀書),擢為國子監祭酒。后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曾密疏揭發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一種用來與神溝通的文體,嘉靖帝信神)為嘉靖帝所信任。這時,嚴嵩當政為首輔,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倭寇蹂躪東南,侵擾松江,力主發兵平亂。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于是就命御史鄒應龍參劾,終于使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謫戍。徐階則取代嚴嵩而為首輔。在任期中,徐階一眼相中張居正,并提拔,而正是因為這次提拔,讓張居正得以施展抱負,成為一代名臣,力挽狂瀾。
嘉靖帝相信方士,服食“金丹”致病。戶部主事海瑞力陳其失。帝怒,要立殺海瑞。徐階力救,海瑞得緩死,囚系獄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帝死,徐階草遺詔,立穆宗朱載垕為帝,停止一切齋醮、土木、珠寶、織作,凡因言事而得罪的-一律赦宥,以收拾人心。關于徐階致仕-眾說紛紜,一說因事先未和同列閣臣高拱、郭樸一起商量,二人懷恨于心,唆使御史參劾,迫使徐階于隆慶二年(1568年)致仕回家;一說穆宗行為荒誕不經,徐階經常勸阻他,所以穆宗十分討厭他。徐階也很失望,于是上疏請求退休。正好給事中張齊因為私人恩怨(注意:私人恩怨)-他。于是穆宗乘機允許他退休回家;當年明月筆下,徐階勞碌一生,有窮困不堪,有風光無限,斗倒嚴嵩,又有學生張居正前途無量,于國于己心愿已滿,于是主動請辭。
因任宰相多年,為兩朝元老,人都稱為“徐閣老”。借“投獻”為名,大量兼并強占土地。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任應天巡撫,,勒令地方強豪退出多占土地。險遭殺身之禍,逃至他鄉。
萬歷十年(1582年),80壽辰,皇帝派人慰問,賜璽書金帛。次年卒,贈太師,謚“文貞”。萬歷十三年(1585年)賜葬于長興縣東山嘉會區之原。
著作有《經世堂集》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編有《岳廟集》,并行于世。
徐階入閣
嘉靖三十一年,徐階入閣,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內閣大學士任職,可以說徐階的整個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點就是他斗倒了權勢熏天的嚴嵩。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斗爭中的殺手锏,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
嚴嵩和徐階同任內閣大學士共事近十年,但徐階因與嚴嵩的政敵夏言的關系不疏,且夏言曾舉薦過徐階,因而嚴嵩對徐階不免有些提防,嚴嵩多次設計陷害徐階,徐階裝聾作啞,從不與嚴嵩爭執,甚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表面上十分恭順。嚴世蕃對他多行無禮,他也忍氣吞聲。經過幾次小小的試探,但徐階終不敢公然與嚴嵩為敵,只是謹慎處事,嚴嵩也就逐漸放松了對徐階攻勢。嚴嵩父子的為非作歹,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使徐階也有心替國除0,但他也親眼目睹嚴嵩斗倒了夏言和楊繼盛、沈練直言上諫的悲劇,深沉老道如徐階者是不會輕易放出自己的殺招的,唯一選擇只有忍耐和等待機會。深沉機變如張居正也會在年輕時按耐不住自己,上疏諫言,而得到的結果則是告病假回鄉,沉寂三年后才重新步入政治中心的角逐。張居正是因為從他的官場導師徐階那里在政治權謀方面獲益匪淺,而使他最后能擠走政敵并施展自己政治抱負。
嘉靖四十一年,通過萬壽宮失火事件,嚴嵩逐漸失去了世宗皇帝的眷戀,徐階也逐漸得到了世宗的信任,此時御史林潤、鄒應龍在徐階的支持下告發嚴嵩父子,皇帝逮捕嚴世蕃,勒令嚴嵩退休。其間細節還有一些軼聞傳于世,姑且寫來與大家共斟。
御史林潤、法司黃光升認為,要告倒這個嚴世蕃,最具殺傷力的是其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以及設置冤獄,殘害楊繼盛、沈練罪,這兩項,民憤極大,足以置死。徐階不以為然,民憤對皇帝來講,算個屁?他拿著他們的讞詞,也就是給嘉靖皇帝的-,問道:“諸公欲生之乎?”答曰:“必欲死之。” 徐階冷冷一笑:“若是,適所以生之也。夫楊、沈之獄,嵩皆巧取上旨。今顯及之,是彰上過也。必如是,諸君且不測,嚴公子騎款段出都門矣。"
正當他們愣神之時,徐階掏出了一份奏章,他們打開一看,只見言辭犀利,切中要害,只覺得殺氣撲面而來。
這沈、楊兩案雖說是嚴世蕃出的主意,但是卻都是世宗自己定的罪。世宗是何其愛面子的人啊...
如若以沈、楊兩案當作理由治嚴世蕃的罪,必定會遭到世宗的極力維護,到時候嚴世蕃必定能逍遙法外!
故在奏章之中,徐階只字不提沈、楊兩案,卻有兩條嘉靖皇帝最討厭的罪名:作亂、通倭。
此折一上,嚴世蕃必死無疑!
每當讀史至此,便拍案叫絕,徐階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政治家。
御使鄒應龍痛恨嚴嵩父子的為非作歹和貪贓枉法,但鑒于御史或翰林上疏-嚴嵩父子的折子后倒霉的肯定是他自己的實情和御史楊繼盛公然上疏-嚴嵩二十四款死罪而最后慘死的卻是他自己還累及妻子的悲劇,遲遲不敢貿然行動。一夜,忽得一怪夢,夢中他自己騎馬飛馳于鄉間,遠遠的看見一座高山,山東邊有一棟草樓 ,樓旁邊水田間有一米堆,他一箭向米堆射去,突然米堆倒了,草樓倒了,緊接著高山也倒了。他從夢中驚醒,發覺全身已被冷汗濕透,他細細回想夢中情形,一下明白,原來是上蒼在指點他為民除害,為國除0。水田中的米堆是指“藩”字,嚴世藩別號“東樓”,而高山是指“嵩”字,當下連夜寫成折子準備上疏-嚴嵩父子數大罪狀。因事關重大,次日他先將折子交與徐階斟酌。鄒應龍的這道折子受了徐階的教誨,使得那上面既沒有上綱上線,也沒有什么流傳千古的名句,主要是嚴世藩的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據說,嚴嵩看到這個折子后,大驚失色,千方百計要壓下來。然而,徐階早就把這道折子送到嘉靖皇帝的案頭了。于是,一擊之下,嚴嵩父子終于倒臺了。嚴世蕃被捕下獄,嚴嵩勒令退休。
徐階人物評價
當時評價
萬歷十一年,八十一歲的徐階逝世,皇帝贈予“太師”榮譽頭銜,賞賜謚號“文貞”。錢謙益對這位徐文貞公是頗為贊許的:“負物望,膺主眷,當分宜(嚴嵩)驕汰之日,以精敏自持,陽柔附分宜,而陰傾之。分宜敗后,盡反其秕政,卒為名相。”而目光犀利、言辭直率的海瑞的評價頗值得玩味:他一方面肯定徐階“自執政以來,憂勤國事”,另一方面批評他“事先帝,無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誤,畏威保位”;一方面肯定他為官清正廉潔,“不招權,不納賄”,另一方面指責他“容悅順從”,只能算作一位“甘草閣老”。“名相”與“甘草閣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后世評價
朱國禎:“徐在事久家富,傳言有田十八萬畝,諸子嗜利,奴仆多藉勢縱橫。”
明人支大綸批評徐階,“玄文入直,傴僂獻諛”,政績“碌碌無奇”,至隆慶朝,才“稍愜公論”。
王世貞:“吾心知績溪(胡宗憲)之功,為華亭所壓,而不能白其枉,此生平兩違心事也。”
清·張廷玉等所著《明史》:“徐階以恭勤結主知,器量深沉。雖任智數,要為不失其正。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及為馮保所逐,柴車即路。傾輒相尋,有自來已。張居正通識時變,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干濟才。而威柄之操,幾于震主,卒致禍發身后。《書》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嘉靖皇帝病危,徐階連夜緊急召見張居正,一起謀劃,起草遺詔,次日清晨當朝公布,穩定了嘉靖、隆慶交替之際的政局。因此,人們把他比喻為“楊廷和再世”。
看了“徐階人物簡介”還想看:
1.明朝狀元任亨泰簡介
2.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簡介
3.歷史上著名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