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長城的真相
據說孟姜女哭長城的背后隱情其實源頭只因其反抗精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孟姜女哭長城的真相,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孟姜女哭長城的真相:
江山與長城,從來都有不可替代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因此這“哭”,也就寓意深刻,不言自明。只不過,劉備的江山或許真是哭出來的。而長城,還真不是孟姜女所能哭倒的。如果靠哭就能解決問題,何來一代又一代的暴力斗爭,又何來匍匐于底層的凄凄吟唱。
在得不到真相的情況下,中國人是喜歡以訛傳訛的。對于這種現象,既不能心懷責備,也不可僅作談資。在某個歷史時期的某一種社會狀態下,這至少會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讓他們在黑暗之中看到曙光,乃至看到專制之下的轟然坍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正是承載了這樣一種希望。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唯有哭,才可以撫平內心深處的痛楚;唯有哭,才可以釋得肩背上的層層負累。
因此千百年來,民間流傳下來這樣一個凄美故事:在秦始皇修筑長城的時候,南方有個名叫范杞梁(也有稱萬喜良的)的人,被抓到北方去修筑萬里長城。杞梁走后,他的妻子日思夜想,非常牽掛,決心去尋找自己的丈夫。于是她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了修筑長城的地方。但是,當她滿懷希望趕來的時候,卻得知丈夫已經死了,而且就被埋在了長城里面。孟姜女傷心欲絕,趴在長城邊上哭了三天三夜,哭的感天動地,鬼神皆驚,最后竟然將長城哭塌了。
對這個故事,民間好多人都深信不疑。確切的講,是沒人愿意去刨根問底,探究真假。當然骨子里頭,更是寧愿信其有的。在今日看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顯然是一種傳說。而這個故事雛形的就出自《左傳》,據載:“齊侯歸,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這段記載說的是,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杞梁的人,在攻打莒國的時候戰死,齊侯回來告訴了杞梁的妻子。杞梁妻聽到這個噩耗,內心萬分悲痛,哭吊于莒城之下。后來,又傳說她把城墻哭塌了一塊。
傳來傳去,到了漢朝又把情節發展了,而《烈女傳》中記載的則是,孟姜女聽說丈夫死了,悲痛地哭于莒城下,“內誠動人”,于是,“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把城墻都哭倒了,這種說法本已經神乎其神。但到了唐宋時代,又把一個弘揚一個忠于愛情的故事,干脆演變成為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其實,這都是后來編造出來的舞臺藝術人物。
哭者,苦也!之所以這個故事經久不衰,而且愈加傳神,無非就是勞動人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為撫平內心傷痕、反抗統治階級而采取的一種“軟暴力”。而恰好,長城又是這樣的一種象征。于是,人們把不滿情緒干脆發泄到了秦始皇身上。
這倒不難理解,因其偉大,所以成為眾矢之的。說到底,秦始皇不過是做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出頭鳥”而已!但這種傳說,卻像荒原上的一粒“火種”,不知激起了后來多少次的反抗與斗爭。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里。孟、姜兩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約秋后結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備分享。忽聽葫蘆里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可是孟老漢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到后來,只好請村里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么這葫蘆里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
這一天,孟姜女完針線,到后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撈,忽聽背后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對年輕人私進后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進我的后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
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長城,到處抓壯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范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才是因饑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范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范喜良道:“你現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終于答應。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喜歡拈花惹草,無所事事,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
這時孟家還蒙在鼓里呢,他們剛剛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群官兵沖進來,不由分說,把范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御寒,便日夜趕著縫制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濃情。”
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饑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于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民夫數以萬計,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范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里筑墻了。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這一哭感天動地,白云為之停步,百鳥為之噤聲。直哭了三天三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長城傾倒八百里,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來。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見她生的貌美,便欲納她為妃嬪。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讓我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墳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孟姜女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奠。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害盡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的妃子,休可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像在為孟姜女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