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會不會劍術
三國史上劉備的劍術歷史上竟排名第三,這是真是假?歷史上劉備會不會劍術?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歷史上劉備會不會劍術,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劉備會不會劍術:
劉備在三國演義里面,根本就是任人宰割的魚腩。碰上一個武功不高的高覽,嚇得要自殺,就連孫夫人練了幾手三腳貓的功夫,也能把老公制得服服帖帖。然而我總是疑惑:此人生平親自參加的大小戰役不可計數,如果沒有一身武功,難道真的能夠在亂軍之中保全下來么?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看一看三國志的記載,《先主傳》上面說:“大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后面又說,“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先主求和於呂布,布還其妻子。先主遣關羽守下邳。”再就是嘉靖時期的游擊何良臣《陣紀》里面說的:“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在這里劉備的劍法成了歷史上五大劍術之一(多謝巴山夜雨兄的提醒)。可見以劉備的武力,不僅能夠在三國亂世自保,而且可以和呂布分庭抗禮。當然,這里的武力不僅僅指自身的武功,還有統軍的能力。說得更明白的是《典略》:“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從此見得,劉備的武力在當時是比較出名的,并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人。
這里面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就是三國演義對關羽張飛的神話作用。關于關二爺的討論貼很多,其武藝的確算是三國中出類拔萃的,但是拔高的武圣的地位,似乎有些夸大。這里只想討論一個問題:三國的時候,中國的兵器還沒有發展分化到后來的程度,這個最終的完善是宋朝完成的。青龍偃月刀很可能是一個虛構,因為這個形式的兵器是唐朝以后出現的。有專家考證,關羽使用的武器很可能是矛。三國志也說了:“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這個“刺”字有兩種解釋,一是關羽使用的是一種刺殺性質的兵刃,例如長矛,而不是后世傳說的青龍寶刀;第二是關羽殺顏良屬于偷襲性質,既然算不上光明正大,也就無法驗證它的真正武功了。
另外再說張飛,三國志和演藝里大書特書的長坂當陽之戰,靠的是張飛的膽識,并沒有正面描寫武功。至于氣沖斗牛的鞭打督郵,那其實是劉備所為。順便說一句,歷史上溫酒斬華雄的也是孫堅??梢娏_灌水為了塑造他的英雄形象,不惜篡改歷史。應該說,關羽和張飛既然號稱萬人敵,武功無疑是三國頂尖高手,但是與他們結拜的劉備也絕對不會是易與之輩。最后要說一下劉備的生理優勢---長臂了。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另一篇文章《戲說三國戰將的武器》里面曾經提到過。根據武術學家們考證,起始于先秦的通臂拳是中國最早的武術種類之一,其他的很多武術流派是晉唐以后發展完善的。直到今天,北京的崇雍大街上仍然有一個通臂拳研究會。毫無疑問,三國時期主要流行的武術流派應該是通臂拳。這是一種模仿傳說中通臂猿猴的仿生拳法。所謂通臂,是一種類似于機器人的猿猴,可以將一側的手臂縮入體腔,借此延長另一側的肢體長度?!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大戰六耳獼猴一段,佛祖曾告訴悟空:天下猴分四種: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梢娡ū墼澈锏膫髡f在中國民間還是頗有影響力的。通臂拳當然不可能將手臂縮入體腔,但是也充分利用了仿生學原理,最大限度的利用人的肢體長度。悟空自然是靈明石猴,冒充他的是六耳獼猴,花果山的小猴子們大多是赤尻馬猴,就是我們今天在動物園看見的紅屁股猴。而通臂猿猴則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猴子,傳說他想取得的物件,就是遠隔萬里,也是手到擒來,這就是通臂的作用。
三國志上說劉備垂手下膝,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劉備天賦異秉,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劉備乃通臂高手,因此給人以長臂的假象。更有可能兩種優勢兼而有之。畢竟這種異能之人,千余年中也只聽說了一個。試想普通人的單側手臂長度為80厘米左右,兩臂展平,外加身體寬度,臂展應該與體長大致相當。而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如果雙手過膝,單側臂長應該不少于1。2米,通臂之后可達2。4米,加上寶劍的長度,應該在3。5米以上!這已經超過了三國時期絕大多數戰將的兵器長度(包括九尺五寸的青龍偃月刀)。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打起架來,你夠得著他,他夠不著你,占了好大一個便宜。而且人體對手臂的控制比對兵器的控制要自如靈活得多。金庸先生在射雕中提到了歐陽克的靈蛇拳,也是借用了這種聯想。三英戰呂布時,盡管呂布武藝高出玄德很多,但是他大部分精力用來對付關羽和張飛,眼前有這樣一件又軟又長的奇門兵器繞來繞去,怎能不心煩意亂!而且劉備的手臂專門去鉆呂布的空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是呂布,也只有選擇逃跑。所以說,劉備的雙臂加寶劍在虎牢關還是起了關鍵作用的。
算起來,劉備的武功應該是不低的。不過這篇文章一半考證,一半猜想,還加上了我自己的胡說八道,以上推論,信與不信,就憑大家自己了。
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農歷二月初五)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劉備入蜀后,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2]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梢娝袌皂g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并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