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暑節氣是幾號到幾號
小暑代表的意思是小熱,表示夏季炎熱的天氣即將來臨,但是還只是小熱,還沒到最熱的時候。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暑節氣是幾號到幾號,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2023年小暑節氣是幾號到幾號
今年小暑的具體時間處于2023年07月07日十六點三十分二十九秒,在一年所有節氣中位列十一,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暑開始便常有雷暴天氣。
小暑的傳統習俗
人們在小暑時節素有吃三寶的習俗,即黃鱔、蜜汁藕、綠豆芽。
在過去,小暑還有“食新”的習俗,人們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和鄰居鄉親分享,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同時,這些食物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在小暑人們還會選擇“曬伏”,把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照曬。
關于小暑節氣的習俗
1、斗蟋蟀之樂:《周書》上說:“小暑之日溫風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鷹乃學習。”溫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蟋蟀古稱“促織”,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后,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
2、曬書畫衣物:小暑適逢六月初六日“天貺節”。據史書記載,此節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稱天貺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傳說此日出曬后,去潮,去濕,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3、“吃炒面”與“進湯餅”:舊時有“六月六,吃炒面”的習俗。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面的演變。最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這說明魏晉已后,六月伏日進湯餅,已明確為的是“辟惡”。
4、小暑嘗新:過去民間還有“小暑嘗新”習俗,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諺曰“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6、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小暑節氣簡介
小暑節氣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排行十一。它從7月7日或8日開始,至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農諺有“小暑交大暑,熱的.無處躲”的說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故農諺又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華字典中“暑”為熱,但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古代有個成語就是說小暑的說:寒來暑往。其實意思就是說小暑、大暑與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小暑是表示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
小暑節氣要警惕五大皮膚疾病
痤瘡
痤瘡又稱青春痘,多數長在臉、胸或背部。表現由輕到重,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炎癥性的丘疹、膿包、囊腫、結節等,輕的出現在臉上,重的到背部胸部。主要是由于青春發育期,皮膚呈油性,面部有微生物和遺傳造成。中醫認為痤瘡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造成肺胃濕熱,又感風邪而發病。
預防:注意飲食控制保持皮膚清潔
飲食注意控制脂肪及糖類的攝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食物,健全消化功能。保持皮膚清潔,常用溫水肥皂洗滌患處。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見的皮膚急性炎癥。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分為白痱、紅痱和膿痱3種。多長在人的脖子、胸背和肘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處。
中醫認為痱子是由于盛夏時節,熱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驟閉熱氣都于皮腠之間亦生此病。痱子初起時是針尖大小的紅色斑疹,接著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或小水皰,有瘙癢或燒灼感。常成批發生,在天氣轉涼后數天內就會很快消退。
預防:勤洗澡,保持皮膚干燥
平時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注意皮膚清潔,勤洗澡,保持皮膚干燥,特別是頸部、腋下等皺褶部位。清洗后撲撒痱子粉可預防痱子發生。
曬傷
曬傷也是由于夏季紫外線過強,人體皮膚又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皮膚損傷。但患者不只是對紫外線過敏的人,不分年齡和體質,一般在戶外作業的人們或是到海灘游玩、長時間在戶外暴曬的人都容易被曬傷。
曬傷一般的表現是在日曬后數小時至十余小時后,外露的皮膚會感覺到灼熱、瘙癢、刺痛,皮膚紅腫,很快還會脫皮,有的還會有色素沉著,在皮膚上留下雀斑。
預防:涂抹防曬霜
日曬傷同紫外線過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不同,完全可以預防。6到8月的10時到14時,是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最為強烈的時間,此時應盡量避免外出。若必須外出,應在暴露的皮膚上涂抹防曬霜、打遮陽傘或穿長袖衣服,以淺色為佳。